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老舍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其中,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使老舍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丁强烈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激励了老舍的爱国情怀;近代俄国作家悲悯小人物的人道主义精神与老舍穷其一生关注底层人民生活境遇的追求相呼应;基督教义的宽恕与牺牲精神与老舍的宽厚天性不谋而合。可以说,以但丁、近代俄国文学和基督教思想为代表的欧洲人文精神对老舍思想水平的提高与人文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老舍五则》在舞台上是各自独立的五部作品,相互之间并无情节上的内在关联,但它突出了人性关怀这一点,并贯穿于全剧之中。国将不国,固然使人痛心疾首;而人已非人,却更加令人悲愤不已。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讨论是中国九十年代以来的学术热点之一。由于这场讨论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中展开的,因此,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不仅具有学术理论的意义,更富有现实性品格。然而由于人们对人文精神的现实性品格认识不足,客观上导致这场讨论过多悬浮于理论学术层面而难以同人的现实文化实践相关联,因此使得讨论本身也难以进一步深入。我们认为,人文精神作为现实文化实践的精神关怀,它应该通过人文教化来实现其价值,即实现与大众生活的联系。因而,对人文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分析和考察,这将是深化目前人文精神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老舍与中国生存文化的现代化──再论老舍对市民生态的表现李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向来以他创作的“市民特征”而著称。在小说及戏剧创作中,老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市民生存图画,他对这一阶层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体验之深刻、表现之广泛以及批评之严肃,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家在抗战中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中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中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中的写作、言论与行为,可以对老舍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来进行审视与剖析.这对于重新发现和认识老舍,十分有益.因为从抗战直至自杀,在老舍身上,都有一种"抗到底"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6.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对其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英国讲学的经历又使得学界对其研究另辟蹊径,其讲学经历也已成为老舍研究的重要线索。本文将对国内外对老舍与英国之间关系方面的论文做简要综述,将以老舍与英国之间关系、作品个案分析、老舍思想研究、老舍写作风格研究以及对比老舍与他者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2014年6月25日至29日,“远东文学研究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研讨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与会的中外学者就老舍与外国文学、老舍在世界20世纪文学上的位置、老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老舍创作的海外译介等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这次大会彰显了老舍及其创作的时代意义和世界地位,实现了中国老舍研究界与海外老舍研究界乃至汉学界的一次充分交流,也总结了过去两年来老舍研究方面的经验、成绩和不足,这对于老舍研究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与宗教精神二者虽然外在形式上存在差异,但是在“终极关怀”的信仰体系上具有天然的同质性,此即所谓“究天人之际”。这具体体现在以“神道设教”为典型形式的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化佛教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等主要宗教所蕴含的“重人远神”的人文品格。  相似文献   

9.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又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其演讲常结合文学的现实问题和自身创作而谈,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主张,是老舍文学观念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从中可以看出老舍文学思想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而演讲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舍文学观念表述上的全面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在以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其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在古代文学中学习和研究人文精神对当代新闻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弘扬人文精神的价值理念,接受与传承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积淀,无论是对个体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进步,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文精神也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媒介传播的关键环节。将人文精神融入现代传播手段之中,这已成为21世纪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屈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灵魂只有一个,即爱国主义。我国南宋前后、明清之际、清末民初三次爱国思潮中涌现出来的爱国志士群体的代表人物,无不受到屈原爱国思想的沾溉濡染,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勇赴国难,使爱国主义不断得到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格意识。屈原生活在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最为频繁活跃的战国中后期,从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圣贤意识、历史意识等思想意识可以明显地看到南北文化的精神特质在屈原身上的体现,战国“士”文化精神以及血缘、家族、宗法观念对屈原人格意识的生成影响颇深。屈原忧国、忧民、忧己的深厚的忧患意识以及他受孔、孟、庄生死观的影响同时又有所超越而做出的对死亡的坚定选择是其人格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他的求索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桀骜不驯、奋发图强、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长土壤;经世致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内在支撑;道家思想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领悟是屈原求索精神的气脉神韵.屈原的求索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追求,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索求,对人类终极理想的诉求和对宇宙自然知识的探求.这种求索精神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无限的广延性,对中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屈原与庄子的作品皆深于哀乐,根植于楚文化,具有超现实的浪漫色彩,因而中国文学史常以“庄骚”并称。但由于贵族与平民的地位及心态不同,在创作中所选择的艺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屈原为贵族宗臣,自发地选择了对楚歌的艺术改造;庄子以其平民知识分子的敏锐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自觉地运用艺术虚构创作寓言。此为屈、庄同为浪漫,但却异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老舍在小说《二马》和一些散文篇章中塑造的英国形象是立体化、多面性的。其中老舍有所侧重,他以异域作为窗口来打量、审视中国的国民性等问题,并希望能够借鉴英国的闪光之处为中国的振兴与强大开辟新路。由于老舍所受的传统文化熏陶与特定的历史情境关系,老舍在塑造英国形象时有了认同与否定、借鉴与排斥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6.
在《离骚》中,屈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极具个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灵均"形象。"灵均"形象的塑造背景,主要体现在国家危机、社会思潮、政治困境、身体焦虑等四个方面。"灵均"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哭己不幸的失意者形象,而且还是一个歌己不屈的反抗者形象。只有当这两种形象共同存在时,他才是屈原自我形象的完整投影。如果说前者形象引发了后世文人对屈原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与同情,那么后者形象才真正引起了后世文人对屈原的不屈精神产生崇拜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在艺术手法方面,杜诗深受屈赋的影响,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论证法,对杜诗中与屈赋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研究认为,杜甫有着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追求,在其创作中对屈赋有多处直接的运用和点化,屈原的人格精神、文化心态也对杜甫产生了影响;杜诗受到《离骚》等以比兴手法表达丰富感情的创作影响,屈原首以男女喻君臣关系,用自然界的动物花鸟表达美丑好恶,杜诗在意象的选择上以屈赋为基础,但扩大为自然万物都可以拿来做象征的意象;杜甫部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作可见屈赋浪漫主义手法的影响,与其一脉相承,屈赋的浪漫主义通过幻想和神灵世界描绘出了瑰丽奇异的画面,又通过热烈奔放与执着追求理想信念来表现,杜诗也通过奇特的想象来构造虚幻世界,但形象往往有现实人物的身影,并富有乐观开朗和浪漫的情思;杜甫的一些诗歌创作继承了屈赋的悲秋主题,杜诗中频现枯木、秋雨、秋风等意象,悲愁主题的诗歌创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屈原,杜诗充实并发展了这一主题并在其基础上扩展了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18.
明代以来时有学者疑<卜居><渔父>非屈原所作,以为篇首作"屈原既放",不合古人自称不称字之习俗,其中叙事也有同当时历史不合之处.其实<史记>中"屈原者名平","名"乃"字"之误;屈原名原字平,南北朝以前人以至唐代一些人尚如此认识.此两篇也非顷襄王朝放于江南所作,而是怀王时被放汉北时所作.如此,则一些疑窦均可消除.至于有的学者以为此两篇中表现了道家思想,乃未能弄清文意所致,不可信.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痛苦内容及其解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的诗篇记录了诗人深重的痛苦内容,如其对民生多艰的痛惜、无人理解的痛心、国君昏庸的痛恨和去国忧谗的痛楚等等。他对这些痛苦的解脱方式主要包括写作抒愤、寄想占卜、精神远游和从容沉江。他的痛苦遭遇,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所经历的多种困境,具有典型意义。其对痛苦的解脱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屈原既继承了儒道精神又超越了儒道精神,并且是对儒道精神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苏雪林与武汉大学及其屈赋研究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雪林是集创作与学术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她在武汉大学执教18年,其屈赋研究肇端于武大,但真正进展和完成是在台湾。她的《屈赋新探》是学术、文坛的一朵奇葩。她研究楚辞走了一条与同时代前辈学者不同的路线。用“域外文化”解释屈原作品,是苏先生的独得之秘。她发现“世界文化同出一源”,重新构建屈赋中的诸神世界,并找出了楚辞、屈赋研究的新践线,这是我们给苏先生学术研究贡献的定位。苏先生对屈赋的研究成就今天仍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