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外印度人的普遍成功不仅使海外印度人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而且也对印度的崛起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政治和外交上,海外印度人能促进印度与其所在国的关系;在经济上,海外印度人能拉动印度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海外印度人是印度文化的有力宣传者和传播者;在形象塑造上,海外印度人吃苦耐劳和勤奋拼搏的精神有助于树立印度良好的国际形象。由于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的崛起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印度政府逐渐改变了以往对海外印度人的冷淡态度,转而对其采取了一种比较友好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印度铁矿石的资源储量、生产能力、国内需求、出口现状;探讨了印度钢铁工业的国家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及铁矿石新增产能的可能性;研究了今后印度铁矿石的出口潜力,并综合分析了今后影响印度铁矿石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印度民族是宗教思想和宗教意识极其强烈的民族,其文化心态和文学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性的,印度教尊奉的《吠陀》、《奥义书》和《薄迦梵歌》、《摩奴法典》等圣典,其本身即是印度民族文学体系中的精华所在;印度教信仰的三大主神为印度文学提供了恒定的主题;印度教的“三界”观念与印度文学创作中的空间模式密契吻合,印度教作为印度文化体系的思想核心,对印度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论印度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制度曾是印度民主政治体制引为骄傲的组成部分,印度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在稳定印度国内政局、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印度的公务员制度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弊病,成为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四大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民主与集中严重失衡.二是长官意志大行其道,三是惰性和创新意识缺失.这些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表现得尤为突出.了解"印度式民主政治体制"下的印度公务员制度特色与利弊得失.也许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信息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印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信息产业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印度受英国的影响,法律制度完备、立法手段细腻,印度对外贸易法充分表现了这些特点.本文对印度对外贸易法体系、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7.
印度社会以复杂性和多样性著称.从社会分层角度探究印度社会是厘清印度社会的一个捷径.分析印度社会分层历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是从种姓制度的角度,一是从阶级阶层的角度.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反对上述截然两分的观点,并试图从种姓制度与阶级阶层之间交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印度社会.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印度社会,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在亚洲的历史以18世纪中期为界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和势力渐进发展;第二阶段,东印度公司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是这一时期印度国内出现一种政治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英国与法国等殖民国家在印度的商业竞争日益激烈,东印度公司开始谋求通过获得领土来确立自己的贸易地位,战争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郑振铎与印度文学的关系源于他对泰戈尔的翻译和介绍.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不同,他对泰戈尔1924年的访华给予了热情的欢迎,并多方面地正面评价了泰戈尔的创作及思想倾向.此后,在国内偏重西方和日本的外国文学评介活动中,他又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对印度文学给予了较多的介绍,对印度文化和文学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做了探讨.而他本人的创作和艺术观也受到了印度文学尤其是泰戈尔的影响,包括他对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倡导.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尼赫鲁声明印度外交政策的目的是:采取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而以独立的办法,追求和平……;解放被压迫的人民;维护国家与个人的自由;消除种族歧视……贫困,疾病和愚昧……本书论述了印度在联合国辩论了12年之久的那些政策活动,在这些辩论中,印度表明了“特出地关心造成协商环境”。印度外交政策的基本法则一向是在言论和行动上避免加剧列强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的角度看,张岱的小品文卸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普通人的视角再现明亡之前其亲历的生活,多方面表现了大众风情,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把在传统文人看来俗之又俗的生活素材诉诸笔端;牵引市民化的人物走进小品文;尤其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使得作品富于生活气息。究其成因,首先是文艺思潮世俗化的时代洪流。涌溢各处、不断浸淫;其次是当时市民阶层爱好并喜做小品文的风气甚炽,使得张岱需要考虑读者的趣味;再次是张岱家世生平的坎坷,使他处于文化边缘的写作境地,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展现市民形貌、礼赞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人格特征颇为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他忠君近愚,爱国若狂,但关键时刻又"忠""爱"相悖;他顺亲至孝,重情举义,但时常"孝""义"背反;他光明磊落,轻虚鄙伪,但往往"神""形"有异;他耿介拔俗,放荡不羁,但终生"狂""忍"同体;他因荫入仕,因"罪"而隐,但内心"仕""隐"互煎。探索和把握张学良人格的双重性及其形成原因,对客观评价张学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早就看出了“性善”、“性恶”对立的虚假性,认为孟子所谓性善只是指人可以为善,并主张人要护住善根,守住其本,按照人所以为人的样子去做一个平平常常的好人。道德上的常人和事功上的常人是他的理想。而注重根本的观念使他对人,对像辜鸿铭这样品行高洁而守旧的人的看法大异世俗和潮流,在现代作家中显得很独特。  相似文献   

14.
唐诗人卢仝 ,少达多穷、终生布衣 ,诗体怪异、风格奇特 ;作为诗人 ,其创作才华极为不俗 ;作为凡人 ,其人生旅程极为不幸。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揭示汪曾祺散文所显示的文化色彩 ,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认知。他是借生命之力的体验去融合儒道精神的。汪曾祺早年对生命的悲悯 ,成为他 4 0年后散文价值取向的生命回响。汪曾祺散文的核心是民间化。在这个意义上 ,他以认同民间的方式 ,发掘出最具民间日常意味的存在形式———吃的种种方式和传承 ,为饮食立传 ;并以充满人性的人物表现为生存立法 ,发掘出生命中最自由的一瞬 ,从而使其与之所依托的民间风俗意趣相谐相洽。  相似文献   

16.
E.E.肯明斯是美国著名的先锋诗人。他的诗歌形式变异,语言分裂,在世界诗坛独树一帜。多年来,一些学者主要从他的语言和形式上探讨他的诗歌,认为他过分追求诗歌的形式,难免在主题上缺少应有的深刻度。但笔者认为,与其说肯明斯是用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与世界对话,倒不如说他标新立异的诗句正是他灵魂的投影,内心的独白。本文将依据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探讨肯明斯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诗歌是其记录自身生命体验、传达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劳伦斯善于将质朴的语言化为膨胀着生命活力与激情的独特诗篇,展现了其为实现自我的完整性所经历的心灵历程以及对性爱、自然、死亡与再生的体悟与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8.
《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演讲。一百多年来,它是了解马克思伟大一生的重要文献,也是世上不可多见的演说词之一。恩格斯直面战友的墓穴,对马克思的逝世和他的伟大功绩表示了深沉的悼念和热烈的赞颂。但它不是一般的演说词,悼词,或文体意义上的议论文,它是融思维美、结构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为一体的美文,它不但给人以教益和启迪,也给人以美感和享受,因此,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在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与蒋介石不同.从张学良早期处理共产党案、对青年人加入共产党的认识、对研究共产党学说的态度以及对共产党反日爱国活动的支持等,探讨了张学良1935年以后在民族矛盾急剧尖锐、民族危亡急剧严峻之际,思想发生急剧变化,最终走上联共抗日道路的早期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