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时任广西巡抚的张鸣歧也以新政为契机,在广西大力推行矿业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矿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 ,为了巩固统治 ,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时任广西巡抚的张鸣歧也以新政为契机 ,在广西大力推行矿业开发 ,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矿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冀满红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各地区大都相继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僻处内地的山西,虽说起步较迟,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同样开始近代化。一由于交通阻隔等原因,相对沿海省区来说,山西比较闭塞。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洋务派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兴办了...  相似文献   

4.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晚年他为造福桑梓,于1931年至1934年以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任广东省中山县县长.由于他与"南天王"陈济棠及地方豪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矛盾冲突,最终于1934年10月因陈济棠策动的"倒唐事件"而被迫辞去中山县长一职,随后又辞去南京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职务,从此很少涉足广东政坛."倒唐事件"虽是针对唐绍仪,但其结局对西南反蒋联盟、在粤元老派势力、中山县政建设甚至陈济棠本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 ,清廷主动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商业繁华地区开辟 12个口岸 ,即“自开商埠”。它们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在沿海的自开商埠均为小城镇 ;二、在内陆的自开商埠多在沿海沿边诸省的内地城市 ,且多为政治、经济中心 ;三、在沿江地区的自开商埠极少。与“约开商埠”相比 ,自开商埠带有很强的自主性 ,在一定的意义上抵制了列强侵略 ,发展了地方经济 ,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唐湘雨 《天府新论》2015,(3):125-130
近代钦州、北海、防城交通事业的举办与法国的殖民扩张有极大的关系。法国在此着力最早,影响也最深;美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自清末以来,历届中央政府既与法国、美国侵略行为作斗争,又与之相互妥协,以维护国家利权。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有关西南路港建设的主张,对北部湾的交通规划建设影响最大。1928年北伐完成,国家重新统一,掀起了交通建设的一个新高潮,但是,对北部湾交通建设有实际性的推进与建设,是在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推行《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的规划下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济棠是北部湾地区近代交通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陈济棠(1890—1954)是近代广东、也是全国知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早年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成为雄踞南粤的新军阀。虽然他是一个地方军阀,但其在治粤期间(1929—1936)曾致力于广东建设事业,使当时广东经济盛极一时。确实留下了一些值得后人纪念的地方政绩。本文拟就他在发展广东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建树及其原因与办法作一初步的探讨。陈济棠是在新军阀混战、国民党派系纷争、外患日亟的历史条件下于1929年崛起主粤的。刚上台时,广东的经济十分困难。自民国元年以来,广东积欠内外债二亿元,军政各费二千万元,陈为了维持十五万的军队和一个冗肿的官僚机构,每月财政赤字达七十万元。军队一度欠饷三至五个月。当时广东地方近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商业凋零,原来地方税收支柱的进出口贸易,也因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而萎靡不振,处境艰难。陈济棠主粤后,利用半独立的环境,经过广东人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龙州近代化的开启是依托中法战争作为外部的突变性动力,以"纯跳跃性"的非常规发展方式突破了传统现代化发展递进规律,其近代化进程中受粤商的商业文化影响深远.然而,自身发展缺乏工矿企业推力和铁路运力的外部牵引,导致了近代龙州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9.
1861年改革后,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是俄国近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俄国整个资本主义的进程,特别是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正因为如此,认真研究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才能准确地揭示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关系性质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以及19世纪下半期俄国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仅就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运红 《理论界》2006,(11):196-197
作为东方国家,中日两国在法制近代化的启动上十分相似,可是却有成败利钝之殊。认真研究和探索日本法制近代化成功的原因,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文章认为:商品经济一定规模的发展为日本成功移植西方法律创造了适合的土壤;二元化的政治结构为日本成功地进行法制改革提供了制度支撑;日本社会特殊的价值观为西方法律扎根日本准备了适宜的文化环境;法学家的卓越工作是日本法制近代化不可或缺的桥梁和助力。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史上,由于西江大川和南海沿海航道的巨大纽带作用,广西是以香港、广州、澳门为轴心的珠江流域区域市场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粤港地区产业转移和行业推移所抵达的主要省区。由港澳粤地区带动发展,可谓近代广西区域经济发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反映到经济行业上具体表现为:广西行业大多具有明显的粤港属性;主干行业多为粤港客商创办和经营.笔者以为,在强调广西的对外开放首先要对港澳开放,广西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行业推移,首先要承接港澳粤辐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港澳资金的今天,对近代经济史上这段进程进行实证还原和科…  相似文献   

12.
中法战争与广西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中法战争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把中法战争与中国,特别是广西的近代化进程联系起来考察的文章则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近代化的角度来分析中法战争对广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方位近代化的国家,而且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目前正经历着国家的近代化进程.英国的社会制度近代化推动了整个人类由中世纪或前中世纪的半野蛮的社会状态向近代文明社会迈进,尽管向前迈进的步伐和近代化的程度,各国不一,但最终都走上了这条光明大道.自1840年以后,中国在被动与屈辱的条件下也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就是明证.它们的发生都有着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所谓社会制度的近代化,是指在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上,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而英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邓慧君 《兰州学刊》2005,2(1):269-271
近代化是学术界在研究近代史时得出的共识.政治近代化是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甘肃地处偏远,清末民初,地方政治开始向近代启动.地方政治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近代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立法、司法机构的出现.行政机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在传统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立法、司法机构在地方政治变革中命运多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映出政治近代化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5.
桂林在抗战时期中的特殊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处于特殊的地位。桂林能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城”,是由于周恩来总理实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1936年,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了一个假抗日、真反蒋的“六一”运动,即所谓“两广事变”。结果,蒋介石出兵广东,陈济棠首先垮台,蒋继而欲进攻广西。这时,救国会派出杨东莼来到南宁联系李、白,支持广西的“抗日”运动;李济深、蔡廷锴等,也先后抵达邕城,准备在南宁成立“抗日政府”。在面临军阀混战重演、民族危亡在夕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声明”,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  相似文献   

16.
食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管子》有云:“十口之家,十口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清代民国时期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广西缺乏食盐,自康熙年间开始,两广盐区建立了专商引岸制度,粤盐由广东大规模运销广西各地,到民国时期历经近三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实现了从官运官销到自由贸易的过渡,并有力支援了民族抗日战争。从正面的角度来说,粤盐入桂不仅从农产品商品化和各民族物资交流等方面对广西农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对广西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意识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广西地方财政收支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开发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但从反面的角度加以分析,由于广西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粤盐入桂在为广西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亦产生了私盐泛滥和不等价交换等不良现象,对广西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铁路与太原城市近代化进程:190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山西开始逐渐摆脱腹地交通对区域城市近代化的桎梏,1907年正太铁路的通车以及1933年同蒲铁路的分段运营便充分展现了铁路与太原这一内陆省会城市工商业以及城市结构变动等方面的关联作用。山西城市格局也呈现出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城镇等级体系更趋完善。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以太原为集中地,以正太铁路、同蒲铁路为运输路径,以沿海商埠为指向的晋中区域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8.
漕粮海运是清代后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由于牵涉到“雇商海运” ,使得它直接推动了中国传统木帆船业的发展和壮大 ,但由于外国轮船势力的入侵 ,中国木帆船丧失了沿海贸易的主动权 ;在与西方势力争夺沿海航运权的过程中 ,李鸿章利用漕粮海运的利润 ,创办和支撑了洋务运动最重要的企业———轮船招商局 ,同时也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化的轮船运输业 ;义和团运动之后 ,铁路运输也加入到漕运事业中来 ,加速了中国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因此 ,漕粮海运对于清代运输业的变迁 ,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松弟 《河北学刊》2004,24(3):160-166
1840年以来,中国的绝大部分区域,通过开放港口及沿边商埠,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港口-腹地对中国近代交通和贸易体系、城市格局、经济区域以及现代化的区域差异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指向贸易港口已成为近代交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由于沿海沿江一些港口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其他城市,在不少区域实际已成为经济中心,从而发展为与政治中心城市二元并立的状况;20世纪前期形成的港口-腹地的格局至今仍在大体维持着;按照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和近代的启示,当前的港口-腹地格局实际已预示着新的经济区的即将形成;远离东部港口城市和指向港口城市的交通道路是中西部落后于东部沿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陈济棠治粤时期,是民国广东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陈济棠在加强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加强了政治制度的建设。其为"剿匪"、绥靖的需要,尤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保甲制度因而被强力推行。这一时期广东保甲制度的推行,使各地乡村出现过一时的"宁靖"。然而,保甲制度作为一种陈腐的制度和乡村日益民主化的政治诉求是相违背的。它不但未能有效的动员民众,反而造成几种基层制度的矛盾纠葛,实施的效果也难达设计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