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奢侈品的消费趋势凸现,本文从新奢侈品的概念入手,描述了国内新奢侈品的消费现状,对国内新奢侈品的消费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新奢侈品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基本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生产方式、生活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几个月,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是新时代技术进步的根本性标识,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现代交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同步推动下,形成了与传统生产力有着本质性区别的新质生产力。因此,充分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厘清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互动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此,一是需要阐释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二是需要从信息化、互联网和数字交易发展三个层面具体分析数字经济内涵特征,测度各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三是需要从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三个不同维度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因此可以说,科技创新、制度优化和要素协同是借助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过程的核心主题之一,在新文科建设视阈下合理界定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厘清拔尖人才培养与新文科建设间的关系,对有效促进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丰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新文科”建设内涵出发,聚焦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拔尖创新人才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要着重突出管理实践、决策咨询、科学研究、教学等能力的差异化培养,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创新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构逻辑、优化“六位一体”培养方案、重塑培养机制、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保障机制的人才培养实践逻辑,以期为学校相关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语用学》一书沿袭了英美学派的语用学研究传统,系统梳理和介绍了语用学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语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例证了语用学研究的新维度和方法论,呈现出一幅比较完整的语用学研究图景。全书论述维度新颖,学科新特质突出,语料翔实,语言贴近读者,是一本实用的语用学教材。  相似文献   

9.
终身学习力是助力工科学生适应新时代个体生命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要素,应是推进和深化“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从整合知识、能力系统和创造价值三方面来理解新工科背景下终身学习力的内涵。面向未来新工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对工科学生终身学习力的培养,不仅关乎未来工程师社会维度职业身份的发展需要,而且关涉主体维度终身成长的价值诉求。为此,学校应积极建设工程可持续课程、开展服务性工程实践和建立价值共创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新的历史意识的创作思潮。因其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同样具有新的历史观,学术界在对其命名和界定时存有歧异。从对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小说的历史精神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历史精神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新历史小说是在各种思潮影响下,新的创作模式与新的历史意识相结合的产物,而不是新历史主义理论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地位的独立,现代女性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女性消费者作为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和学术研究者等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分析女性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心理的基础上,提出适当和科学的针对性奢侈品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唯美主义和消费文化之间关系已得到广泛认同,唯美主义可以被进一步归类为消费社会中的奢侈品消费。王尔德及唯美主义对于纯粹形式美和艺术去道德化的关注与奢侈品消费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奢侈品消费者所追求的个我影响和人际影响在王尔德的文学创作中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最终导致了其个人和英国唯美主义的没落。  相似文献   

13.
论奢侈消费对内需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高端消费呈现日益奢侈化的趋势。目前,学术界对奢侈的定义尚不统一,对奢侈消费的看法也大相径庭。在现有的奢侈定义上提出对奢侈的重新定义,通过垄断模型和对垄断模型的改造,从奢侈品价格中分离出无效需求的部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奢侈消费对内需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抑制奢侈的蔓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普通车车主与豪车车主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承担相同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在普通车辆撞上豪车
后,赔偿结果却不符合人们的正义观。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有效平衡普通车车主和豪车车主的权利义务显得至关重
要,但是目前的法律体系及相应的保险制度还无法解决交通事故中存在的普通车辆需要承担巨额赔偿的不合理现象。
本文认为,通过设置豪车险,可以缓解目前普通车辆与豪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存在的矛盾冲突,实现实质正义、路权平
等、保护弱势等目的。在交通事故中, 豪车险的赔偿范围主要适用于普通车辆造成豪车财产损害的情形。同时,为了
与豪车险的设置相配套,应对现行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明确保险公司的最高赔偿额以及豪车险的最低强制投保额。  相似文献   

15.
奢侈品这个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提起的名称在中国市场上显示出了它们极高的人气。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数量正在迅速增长。特别是外国的洋品牌更是受到大家的追捧。为什么这些外国的奢侈品品牌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呢?本文作者首先分析了这些品牌能够得到发展的市场条件,之后作者着重讨论了这些外国品牌具体的管理战略:品牌文化,营销手段,品牌定位等,最后,根据外国品牌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奢侈品行业的具体特点,为我国奢侈品的企业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注重公关,团队建设,品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现今的侈靡(奢侈)消费,侈靡消费的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是否“二律背反”,值得深思。此外,侈靡消费过程中所遇到的价值难题提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侈靡的度、方式、条件、对象以及侈靡与节俭的关系等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首开侈靡消费之先河的《管子》那里得到些许启示,并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维度理解侈靡消费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整合营销理论指导奢侈品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奢侈品消费者的特殊性决定了整合营销理论在奢侈品营销中的指导地位,奢侈品要在产品品质和创新上充分体现顾客的需求,强调满足顾客需求的成本甚于商品价格本身,给目标顾客带来方便是奢侈品营销渠道建立的指针,而与顾客有效沟通才能达到促销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文章对我国历史上奢靡的消费现象进行了回顾,提出奢侈消费对拉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有其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奢侈品消费时代已悄悄来临。如何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怎样适应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采取适合的营销对策,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奢侈"一直是历史与政治进程中的伴生物,与统治集团的政治地位相匹配,并得到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保障.在一定历史的社会中,节俭与奢侈可以深刻地、合理地同时存在,并且与社会道德体系紧密相联."奢侈"概念的发展是一个界线模糊且意义复杂的动态进程,受到时代变迁、具体文化语境、主体深层认同、宗教的内在规定性以及情感与审美等多重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为文化范畴中的奢侈并非毫无文化价值与意义,人们通过特殊的、夸张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消费方式去尽力表现伦理道德、地方秩序、等级地位以及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奢侈消费的生发及其作用是制度变迁、社会改革的必然产物,对其要用客观理性的制度加以合理的规范与引导,倡导节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