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中,探究农户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是防贫减贫、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的基础。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评估体系中,社会资本所占权重最大,显著影响农户生计水平;民族地区农户的各项资本逐年递增,且农户在家庭结构、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异质性对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因农户致贫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稳步提升,需要做到: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提升农户社会资本;重视文化资本,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实现各村农户不同资本间的协调发展;紧密围绕“三孩生育政策”,实现由计生到生计的有效转化,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户生计资本提升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历史及文化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文章基于地理资本视角,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典型实证研究区域,以2000—2012年相关统计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区的贫困现象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地理资本要素对民族地区贫困的形成和缓解具有显著的"双重"影响效应;同时也表明,地理资本要素对贫困的影响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减少和消除地理资本对贫困的负效应和提高人类对其不确定性的认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赵玲 《学术探索》2001,(Z1):156-15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内地汉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其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时,不能"一刀切".应改变以往那种预定性、一元化的计划方式,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分散化、运动化等社会文化发展特质,制定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对策,才能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也受到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本因素.该地区的社会资本因血缘、地缘因素的关系发育不完备,从而影响了县城经济发展所依靠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最后,就如何培育社会资本,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城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赫克托国家发展的扩散模式理论,以青海海西州工业化进程为例,通过社会结构变迁与国家认同之间动态演进关系的分析发现,民族地区工业化引起的诸多社会结构变迁的实质是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模式向相对落后地区的典型"扩散"。这种"扩散"在消除区域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有利于内地与边远地区共同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产生,从而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以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创造条件,使"扩散"到民族地区的工业化模式融入当地的发展,避免"依赖型"或"嵌入式"经济模式的出现,为国家认同建构提供良好的经济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超越社会决定论--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再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也最具争议的一个分析概念.笔者认为,文化资本不只是一个能把握文化的"被形塑结构作用"的静态的、具有社会决定论色彩的实体性概念.它同时也是一个能充分理解行动者"形塑结构的作用"、并反映各种变化的动态的运动体.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这一认识,尝试对作为一个把握行动者个人能动作用的"文化资本"概念作一个较为详尽的社会学考察.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为广西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空前的机遇.出版业是文化的基础产业,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广西出版业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出版资源、多元化的地域特点、风格多样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王和区位优势,广西出版以民族、地域风情特色为突破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广西出版业应当抓住目前的大好机遇,以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外来资本,大力引进人才,解决困扰自身发展已久的资本及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是民族经济增长、发展与腾飞的基石。通过对喀什地区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教育资源导致的支撑性不足,局部性失衡导致的协调性孱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引发的水平性阻滞等问题。创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将传统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有效融合,因地制宜,改革办学管理体制、投入配置机制、人事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机制等机制建设,寻找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长效地发展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为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妥善运用民族文化资本,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旅游富西部民族地区、兴西部民族地区,将是西部民族地区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民 族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根 基人类的任何文化都是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现实经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与动力,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与条件,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持与精神动力.新时代加强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传承,对于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从创新"四大精神"认同的内容和载体、完善新媒体等平台、加强学校黑龙江"四大精神"文化认同教育、培育黑龙江全面振兴的后备力量等方面来强化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1.
回汉民族干亲交往是在回汉民族和谐交往文化导向下,基于民族认知与民族交往需要内驱力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虚拟亲属关系”,它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与社交网络,既能够联系回汉民族间的感情,又能够降低人际交往的成本,同时也可以加深民族认知,抵消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民族隔阂,促进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市场化的产物,其产权归属应是明晰的.而现实情况却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主体虚化、区域之间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现有立法体系仍然存在缺陷等.基于意识形态、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历史基础等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重要影响,合理安排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既要考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传承,又要符合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人的意愿,同时还要兼顾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从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实力的视角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杨增岽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147-154
我国乡村振兴目标包含着培塑乡村新文明、新风尚的本质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现不仅要关注经济等直接外显性因素,还要关注内隐性文化因素的建设,通过移风易俗,实现对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培育,焕发新时代社会主义乡村之文明新气象.基于"九州异俗"转化为"六合同风","浇风漓俗"转化为"美风淳俗"两个取向,针对婚丧嫁娶、信仰等风俗,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移风易俗,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移风易俗的开展仍存在不少问题,这要求多元主体共同解决,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更好开展,促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和多民族杂居的广袤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地理和自然生态上,它是—个颇有自己特色的特殊区域,而且由于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重要差异,它在文化地理和文化生态上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地带,是文化构架中的一个具有本地域特色的文明系统。同样,与中国东部主导文明相比,它有着明显的两重性:1.严重的滞后性——无论是民族意识的发育水平,还是民族总体的教育文化水平和社会成员的总体文化素质以及思想观念,它有着明显差距;2.文化形态的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的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在“西部大开发”的态势下 ,遵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努力探寻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发展道路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影响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文化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状况、传统社会制度模式、文化 (宗教 )习俗、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干部文化素质等。只有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加强立法 ,普及教育 ,发展经济才能够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治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途径吕青从社会学的观点看,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是地理的、历史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等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它束缚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并使贫穷、落后与愚昧相伴而生,循环往复。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是一项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代中国正在出现以"中国元素"为振兴内容的"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这既是中国文化主动融入世界主潮的文化行动,又是一场民族"本土化文化的保卫战",似乎全球各国都卷入了这场"全球化与国家民族个性文化生存"的世纪冲突之中,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是一场全新的现代"城市革命".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主要的精神动力采自于文化.只有文化的薪火相传,发展进步,才能真正促成和保障民族的和谐、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民生的幸福.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必须对传统文化有自觉与自信,尊重、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要改变西藏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局面,加快其发展速度,从而振兴西藏民族经济,就必0须结合西藏民族教育和民族经济的实际情况,把西藏的职业教育放在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高度来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体系。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促进基教、成教和职教的协调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的发展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民族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西部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特殊性我国的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有着极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但表现为地理闭塞、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而且表现为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上的极大差异。这是个多民族相对聚居又相对混杂、民族关系极其复杂的地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地区。在这里,尽管各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某些共同的文化心理,但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表现为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心理结构。可以说,西部地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