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初,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顺德县委党校召开1985年年会。七十三名会员及地市党校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主题开展了学术讨论,与会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也是一种“革命”,但这不是本来意义上的革命,即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的革命意义在于:它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主,涉及到政治、文化、教育和卫生等各个方面,从而出现全面变革的局面,使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焕然一新。这种革命,相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来说,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表现为“急风暴雨”的形式,它是在稳定的政治局面下逐步实现的,但它是更深刻的革命,是一种特殊的革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普遍意义。它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是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规定所支配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深化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和掌握世界上已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同时,只有打开“门窗”,放眼世界,同各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各方面的交流,才能看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激发我们的改革创新热情。同志们认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引起精神文明的变化,改革经济体制,发展物质文明,为精神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正面临一项新的任务,就是进行一场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对于今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小平同志也讲到:通过这次改革之后,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这次改革不是个别方面,城市改革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场革命。但这个革命同“文化大革命”那种“革命”是截然不同的,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而是在生产关系内部,对生产关系某些不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极力丑化无产阶级专政,企图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南共纲领在论到社会主义国家专政的任务时,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存在矛盾,但它对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不加区别,一律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是通过国家的威力强制地……消除这些矛盾。”这就是说,对阶级敌人,也不要强制。在论到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时,南共纲领认为:“在行使经济职能的同时,国家具有一种使经济丧失内部动力的倾向。”它认为,“仅仅通过国家机器管理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会导致管理的日益集中”,会产生“社会主义关系发展中的官僚主义和官僚国家主义倾向”。它认为“在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政权巩固后,国家逐步消亡的问题就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的和具有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举国上下都在抓“改革”和“开放”两件大事。改革促进开放,开放推动改革,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从宏观而言,对外开放也是一项大改革,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研究和宣传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具有迫切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本文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着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政体问题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政体一般决定于国体,政体的阶级实质由国体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性质决定.国体体现了一个历史阶段内相对稳定的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它的改变一般要通过革命或长期的经济政治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来实现,而政体则可以随着形势的变易或国家主要政治力量策略的变易而有一定的改变.因为政体是组织人民参政的重要制度,因而它也是一个国家民主水准的主要标志.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有关政体的理论及其实践作简明的介绍与分析,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有一个观察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开放政治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治论”,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正> (一)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把价格改革放在何种地位决不是个战术问题,而是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的选择问题.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改革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可逾越的关口这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价格改革所以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关口,主要理由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提到我们所面临的革命任务时指出:“这种革命和剥削制度被推翻以前的革命不同,不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同时,也指出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这些论断是十分深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论断。 “革命”这一概念在我国周代就已出现,意指变革天命,除旧布新。之后,凡属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重要的根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内循环”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长期探索的过程,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改革之前就预先制订出一个十分详尽的经济体制改革蓝图,试图对改革的目标模式、阶段、步骤、方式等等作出非常准确的规定。应当说,经济体制改革除了坚持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这个比较明确的原则外,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随机性。多年来,许多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提出过不少真知灼见。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着一定的距离,现在还没有一个理论方案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完全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不可能预先有一个详尽的蓝图,而且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改革模式。由  相似文献   

10.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这是一个尚未完全展开的改革话题。中国法制改革的近期思路和体制设计已经比较明确,但法治国家的远景问题,即使目标正在逐步清晰,至少在体制上轮廓尚不明朗。从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原则精神看,中国民主法制改革的体制目标是双重性的,在体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改革理论的又一突破,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并不是某一部分经济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以后 ,我们党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最终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而结束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模糊性。今天之所以重新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 ,因为它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是一个世界性和世纪性的话题和难题 ,是一个时至今日仍没有彻底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此 ,我们有必要通过深入研究 ,为当前的改革实践提供正确理论依据。一  “市场社会主义”泛指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如何结合等一系列问题的经济学说和理论模式。“市…  相似文献   

13.
浅谈经济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理论探讨,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说明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前途,以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动员更多的人们自觉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去,将是很有意义的。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但在某些方面、环节和因素上还存在着矛盾。这种基本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变动性,是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改革方向、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宏观控制的某些失控现象.这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两种运行机制的磨擦而出现某些消极现象,几乎是任何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都难以完全避免的,只是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和克服这些问题与矛盾.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看,有几种可能的选择.一种是把一切问题不加分析地归罪于体制改革,公开否定改革并回到原有体制的老路上去.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从恩格斯1890年在给奥托·伯尼克的信中谈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到1992年邓小平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其间已经历整整一个世纪之久。认真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史,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改革的认识,而且对于实际指导改革工作也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也为深化价格改革指明了方向。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然要求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制。当然,我们要建立的不是随便哪一种市场经济,而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指在这种经济中,独立自主的企业组织、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新的宏观调控体系都有一定程度的发育,而不是原始市场经济中那种市场发育不良、行政干预广泛存在和经济活动混乱的状态所统治。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价格体制也是现代类型的。所谓现代市场价格体制,是指价格的形成不是完全自由放任,由“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而是有理性的、吸收了国际上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比较完善的一种价格体制。它既有“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又有“看得见的手”在调控。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是各个民族、阶级、阶层、集团和党派在共同目标下的大联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统一战线是为各个革命时期党的总任务服务的,党的十三大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统战工作要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生产力提高了最终又会给统战工作增添新的内容,这已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所证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研究命题,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世界性课题和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党建、国际关系、发展战略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当前,人们在实践中,密切关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热点和难点。正是这些来自于群众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为我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重点,拓展了研究思路。 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下了一个简捷明了的定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说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弄清楚这一定义的真正含义,有助于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作用和意义,也易看出邓小平同志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邓小平解决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命题。革命导师曾经设想过东方社会落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的问题,设想过发展道路,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改革和开放问题,但只是有一些思想萌芽、大体思路,尚未具体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的重要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江泽民总书记也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继续调整和完整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解放生产力,进而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大家熟知的马克思主义一条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深刻理解这个科学论断,对于坚定我们改革的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1957年后,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一度奉行着一种僵化的脱离实际的程式。各民主党派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等。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倡导准确地全面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9年6月他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的资本家阶级原来占有的生产资料早已转到国家手中,定息也已停止十三年之久.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随着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针对有些人认为统战对象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变的变了,统战工作一代而亡的模糊认识,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新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工人和农民是联盟,说明工、农是两者。过去把知识分子搞到另一个概念,新的提法,知识分子是劳动者”;现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已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