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以武立国,契丹军事体制在辽朝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契丹民族的崛起,辽初统治者一方面利用原有的部族军事传统夺取军马大权,另一方面,又充分借鉴中原王朝军事体制的形式,进而对部族军政制度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了适合于维护契丹封建集权需要的新的中央军事体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契丹王朝的发展壮大.契丹民族的军事制度尤其是中央军事制度对后世金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蒙古的"挞马赤军"就起源于辽朝中央禁卫制度.  相似文献   

2.
帝师考源     
元朝帝师制度并非如流行的说法源自西夏,而是儒家"王者必有师"治国思想和相关职官制度的继承.据汉文典籍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和职官制度,就已经出现.至迟在西汉时期,"帝师"作为帝王之师的专门用语就已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广为应用,并明确记载于历史典籍.之后,直到元朝建立之前,吏书屡见不鲜.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一个生动实例.  相似文献   

3.
在连续三年对箐口村哈尼族的"苦扎扎"(六月节)仪式的观察基础上,描述了该项仪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变迁,认为"苦扎扎"仪式在表达祈福消灾意愿时,特别强调社区中个人的生活目的及生存意义必须与有意义的神圣秩序系统相联系.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尤其是妇女在现实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变化,已在改变着仪式的某些内容和意义.文章认为,神圣与世俗及社会性别等方面的界限确定及变化都是制度文化建构的结果.制度文化在规约社会行为的同时也为人们在其间能动地进行创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这一称呼明显的带有歧视色彩,是一种身份歧视.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各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身份缺失及社会歧视的制度原因,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相关的政策,是农民工身份歧视的社会根源.而农民工在城市具有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农民工自身所吴有的乡土生活影响农民工的身份确认,从而圃化了社会业已存在的身份歧视.社会正义的核心是公平和机会平等,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给农民工创造平等竞争的公平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真正地实现机会公平.而要达到真正意叉上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户籍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给创造概念下定义,接着从恩格斯的论断说起,肯定了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或黑格尔的永恒理念,坚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以及知识是精神对概念的自我认识的观点.在此基点上,以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为基本线索和依据,较系统地考察了自在精神、自为精神的创造活动,较详细讨论了精神的观念性和显示及其精神创造的方法论.与此同时,总结了创造的本性是超越与限制的辩证统一,并且把黑格尔的精神创造与谢林的理智直观作比较得到了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历史.国家结构形式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对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总结和借鉴了世界各国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6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基本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数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湘西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财富.打造湘西民族文化城,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并使之更好地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大大加快,但与之形成较大反差的是现代农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现代农业制度.现代农业制度是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及经营管理制度.它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同时也包括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04,(9):10-11
曾经,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照耀下,我省创造了民族工作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辉煌;今天,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放眼未来,我们内心涌动着超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制度,不仅适合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实际,而且提供了可行的初始制度条件,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建设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形势下,制度不完善使得制度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挥制度功能,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时间上延续了600多年,空间上覆盖了壮族历史上的主要分布区域,壮族土司制度的众多因子已转化成当代壮族的重要文化元素.因此,壮族土司制度是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土司制度研究成果是壮学建立的重要基石.壮族土司制度研究还可以在土司相关专题、土司文化遗产、与国内及东南亚邻国的比较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监督制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行政监督制度与权力结构之对立统一关系,以及行政监督制度与权力结构动态平衡的内涵与特征.行政监督制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平衡,是研究行政权控制的一个新视角,也是有效控制行政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展示活佛历史的画卷──《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评介常远歧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也是藏族人民对佛教文化的一大创造。活佛转世,在世界各种宗教中是绝无仅有的宗教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也是西藏近...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以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土司制度源于唐宋时期的羁縻制度.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从政治控制的角度讨论土司制度的起源.本文以广西左右江地区为例,探讨两宋时期该地区羁縻制度的建立、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元以后的土司制度.本文认为,该制度过程与当地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市场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羁縻制度到土司制度,是地方洞酋与王朝政治在两宋期间围绕着市场展开互动的结果.这一结果,又对元明以后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区域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号于1925年的“义顺”商号发展历程表明,老字号企业商道形成的过程也是老字号集体记忆内容的建构过程.老字号企业的集体记忆,既在社会环境中创造集体认同感,连接过去获得老字号商道的传承,又在群体的框架中去创新,重新建构老字号商道的时代性.老字号的商道传承,可以用集体记忆的时间机制实现商道的代际传递,用集体记忆的空间机制实现商道影响力的扩大,用集体记忆的升华机制实现商道从言行到制度、从制度到文化的转化,用集体记忆的强化机制不断重复商道,使得商道在实践中稳定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元明时期是广西壮族土司制度正式确立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王朝中央间接统治和壮族土司以其故俗世袭统治的双轨式管理体制下,壮族土司统治区的农业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成就之取得,一方面是缘于王朝中央为强化其于壮族土司统治区的封建统治和各个壮族土司政权为巩固其世袭统治地位而在思想上对地域农业开发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缘于王朝中央和壮族土司为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而采取的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壮族土司统治区农业经济的开发,一方面为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夯实和强化了壮族土司制度统治的根基,使得壮族土司制度在元明时代得以正式确立和全面发展,进而达到它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7.
柯尔克孜是创造十二生肖纪年的古老民族,这一创造是柯尔克孜文明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是柯尔克孜族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单就城镇土地制度改革来讲,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中心目标,是建立城镇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的前提;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则是建立城镇土地收益分配及投入制度的必要条件.城镇土地收益及投入制度的建立,反过来又有助于完善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完整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土司制度“渊源”、“发展”及“衰落”历程基础上,首次集中讨论了中国土司制度的十个问题.本文认为,土司制度目的是稳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设置四种类型的土司也是围绕这一目的.土司制度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和农奴制,核心与实质是土民与土司的依附性,根本是土兵.土司制度鼎盛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清代“改土归流”实际上是变土司地区的奴隶主和农奴主专政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过程.与西南土司制度相“异”的是明王朝版籍内的东北边外土司,它是经过朝廷遣官“招谕”、少数民族首领入京进贡输诚后才授予土司官职的.研究土司制度的意义就在于“存史”和“资政”,总结历朝历代施行土司制度的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制定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布特哈贡貂制度始于天命、天聪年间,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这一制度是一种特殊的赋税制度,是一种因地制宜的统治管理方式,是巩固东北边疆的有效手段,也是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布特哈八旗贡貂制度使布特哈地区成为朝廷的貂皮供应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统治阶级对貂皮的需求,并有利于保持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和特征,在有清一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