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林  王锋 《兰州学刊》2006,42(8):7-8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1],建立了精神现象学的逻辑体系,并系统阐述了在实体和辩证思维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和异化的现象;胡塞尔创立的“纯粹现象学”则“双重”扬弃了黑格尔的哲学,创建起“真正科学”的先验现象学,从而登上了20世纪现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研究这两种现象学方法的异同,对于正确理解现象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想,早在《精神现象学》中就作了表述。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否定性辩证法”这一命题就意味着内在否定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在内在否定性这个“母腹”内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就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思想的内容,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维的伟大成果以及它的局限性等谈一些不成熟意见。一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测中,已包含着辩证否定的因素。例如,新柏拉图主义者普克洛在《柏拉图神学》中说“否定并不取消他所谓的东西(内容),而乃是根据它的对立以产生各个规  相似文献   

3.
靳凤林 《河北学刊》2003,23(4):92-94
本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胡塞尔纯粹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 ,内容主要涉及 :(一 )两种现象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绝对精神”和“纯粹意识”的基本内涵 ;(二 )精神现象学的“中介过程”方法与纯粹现象学的“理智直观”方法的本质区别 ;(三 )黑格尔的辩证统一原则与胡塞尔的还原原则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分为三是贯穿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一条红线。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是学习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向导。精神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感性确定性。而意识的逻辑起点是事物。意识包括三个环节 :感性———知觉———知性 ;精神现象学的意识形态的组成和结构体系均体现了一分为三思想。精神现象即意识形态 ,包括从属于主观精神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 ,从属于客观精神的伦理———教化———道德 ,从属于绝对精神的艺术———宗教———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自古有之:黑格尔、费尔巴哈以“既成论”表述人的本质,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的本质论;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则以溯因为基点,即探讨人的本质何以生成为人的本质之关键,从而确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发展观,完成了人学研究的一大转向,实现了人的本质论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的关系,通常认为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桥梁,甚至说没有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应该说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批判基督教,以感性唯物论改造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是有启发。青年黑格尔学派许多成员都试图改造黑格尔哲学,惟有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倒立的关系纠正过来。马克思以普罗米修斯的自白为哲学宣言,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外化世界提升为自然本质力量的实现——劳动创造世界;并以实践连接思维和存在,实现了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论以及青年黑格尔学派各种歪曲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展开批判,在论战中开辟实践哲学道路。问题在于达到形而上学巅峰的黑格尔哲学是否包含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所需的思想元素?马克思是否与黑格尔决裂转向费尔巴哈?没有费尔巴哈是否就没有马克思哲学?通过比较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文本,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路径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开端问题就是所谓的哲学"本体论"问题.康德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就是为寻找一个哲学的"开端",他把哲学的开端奠定在先验理性的层面,为德国古典精神哲学开了先河.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则是要消解开端和自在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他的辩证法是要把开端和结果统一起来.黑格尔主张开端一定是与人的精神,人的可经验的世界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异化它的一般的哲学含义是指主体(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最先从哲学上详尽阐述异化问题的是黑格尔。黑格尔用异化表示绝对精神在自我运动中向着对立面的转化,他认为绝对精神突破纯粹概念(逻辑学)的领域而转化为自然界,就是纯粹概念的“异化”或“外在化”,意即纯粹概念转为与自己不同的反对方面去了。费尔巴哈则用异化说明人是怎样创造上帝的。费尔巴哈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9.
过去人们只把费尔巴哈哲学看成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这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狭隘性理解。费尔巴哈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早期形式。费尔巴哈哲学对西方现代哲学的重大贡献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从根本上克服了雄霸西方 2 0 0 0多年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哲学 ,开创了历史赋予的“转向”的工作 ,用“感性哲学”替代 2 0 0 0多年逻各斯主义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 ,用“思维的直观”替代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 ,确定人是哲学的核心和全部秘密 ;另一方面是用“新哲学”寻找早已失去的但曾是本己的家园。历史发展充分证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理性直观”等概念是一些极具张力的范畴 ,费尔巴哈的整个新哲学和崭新思维方式为现代西方哲学打造了“宽阔”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0.
倪梁康认为,“纯粹”概念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有明确的定义,它不仅指纯粹数学所具有的那种纯粹性,而且还意味着纯粹反思的纯粹性。纯粹的和不纯粹的现象学,代表了目前现象学研究界的两种思考方向。刘永富则通过对“怎么才算现象学的视域”、“怎么才算现象学视域中的纯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前提性问题的澄清,认为“现象学视域中的纯粹哲学”就是关于所可能知的一切归根到底只能如何的思辩的学问。陈家琪讨论了胡塞尔所坚持的“纯粹意识哲学”的信念,特别是他有关“生活世界”的论述,并在康德所区分的“通俗的道德哲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以及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强调直观与描述是否可能把哲学的“通俗概念”(非学院派)与“纯粹概念”(学院派)重新统一起来的问题。张再林以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为入径,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性进行重新发现与梳理,希望有助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正本清源,并为回归一种更彻底、更根本的“不纯粹”的“生活世界”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康德的观点看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艰 《社会科学》2006,7(3):56-66
康德在理性的根源处探讨数学和物理学“是怎样可能的”,《纯粹理性枇判》的“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两部分,可以分别看作康德的“数学哲学”和“物理学哲学”。康德以“先验的位置论”分别给数学和物理学的可能性基础定位,数学属于验前的感性直观能力,物理学属于验前的知性判断能力。与“逻辑主义”、“形成主义”的数学观不同,康德的“数学哲学”认为数学的对象是验前的感性直观形式,数学概念是从纯粹直观中验前地“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常使用的辩证术语是“直接性”、“中介”、“扬弃”等,有时也使用“第三者”概念。理解黑格尔的“第三者”概念将有助于对“否定性的辩证法”的理解。根据“第三者”概念出现的语境,可将其归结为“三段式推论的中项”、“辩证过程的中介”、“对立面合而为一的媒介”三层涵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平 《兰州学刊》2008,(9):13-14,18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常使用的辩证术语是“直接性”、“中介”、“扬弃”等,有时也使用“第三者”概念。理解黑格尔的“第三者”概念将有助于对“否定性的辩证法”的理解。根据“第三者”概念出现的语境,可将其归结为“三段式推论的中项”、“辩证过程的中介”、“对立面合而为一的媒介”三层涵义。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实践哲学通过人的“感性活动”与胡塞尔现象学通过人的“意识现象”来直观人的本质的思想方法,都在批判继承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古典自然主义哲学,因而有相近之处。把现象学方法批判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当今人文学术更高层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据此,某些同志认为这是完全退回到了十八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旧立场。我们认为,这一认识是欠妥的。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没有采取扬弃的态度,这是他的一个重大缺陷。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辩证法的一种形态,从逻辑上说,不能认为否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否定了辩证法。在近代哲学史上,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因其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而被德国辩证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所取代,作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继承者的费尔巴哈,如果仍然停止在先前唯物主义机械论的水平上,没有丝毫前进,那么他能够战胜(当然未能彻底战胜)当时占着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恢复唯物主义的王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恩格斯曾经评价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不那么机械”。 (参见《马恩列斯论德国古典哲学》,第471页)《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对于先前的唯物主义是前进了一步的,因而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同上书,第467页) 翻开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还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问题的提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在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中,费尔巴哈从1836年就开始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他于1841年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一书。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费尔巴哈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彻底决裂,它对于德国哲学的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某些方面成了黑格尔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但是,费尔巴哈在完成了自己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证之后,却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被“1848年的革命”挤到了后台。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欧洲“风暴和革命时期”的需要,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中间环节”,吸收了当时科学的最新成就,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时代。人们不禁要问,在青年时代的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曾经存在过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如他们共同生活在普鲁士王朝的统治下,都曾信仰过黑格尔主义,但又都不是坚定的黑格尔  相似文献   

17.
杨晓 《人文杂志》2008,(1):22-28
本文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对康德的先验哲学的超越.本文从对康德的先验理性的批判入手,展示了黑格尔超越内意识形而上学的现象学思路.遵循笛卡尔为近代意识哲学奠定的自明性原则,康德将现象与物自体的分裂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物自体不可知,知识只关乎现象界,知识的根据归于先验理性(主体自我意识),满足于主观有限的认识.而黑格尔一反意识哲学的清晰性、自明性原则,认为意识经验(现象)得以可能的根据正是理智意识不能清晰、自明地把握的物自体.物自体(绝对、存在--精神)就在现象中,通过现象开显自身.绝对降临意识,使得意识与精神之间有了明暗的实在关系.意识得以可能的根据就是作为其真理性尺度的精神,这种真理性自身是意识之光由之发出的玄暗.绝对精神(物自体)开显、创造、显现现象,这种开显、创造活动就是存在的事情,存在的事情(人类历史)及其事后的觉解就是存在--精神的澄明,就是真理性自身.  相似文献   

18.
康德哲学的主要贡献一直被认为是通过“先验论证”展现人类的先天思维形式对于感性经验的优先性。但这是被高度简化了的康德哲学肖像。其实 ,康德本人曾在对于“亲和性”概念的阐发中一度偏离了该原则。从当代现象学的立场看 ,这种偏离包含了重估被西方哲学传统严重贬低的“感性质料”的可能性。然而 ,为了不违背《纯粹理性批判》既有的先验观念论框架 ,康德最后还是在自己的发现面前退缩了  相似文献   

19.
康德认识论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18世纪的现象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对康德的发展.胡塞尔现象学是严格科学的哲学,现象学的严格科学性建立在对意识的先验还原之上,胡塞尔区分了先验自我和经验自我:经验自我是心理学的主体,先验自我克服了经验自我的心理学元素.先验自我以不朽的肉身为依托,先验自我的意向性是彻底透明的,先验自我与永恒的神性相连.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呢?流行的看法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而转向唯物主义,但不是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即,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之间的中间环节,但是,否认马克思世界观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阶段的存在。近来则有人连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一点也否认了。我们发现,上述观点与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不完全符合,在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中,确是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