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政府存在的合法性是宪法规定的,政府公信力却是在行政活动中靠政府自身逐步塑造和维护的。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探讨有关政府公信另提升的问题及建设诚信政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信力在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要提升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支持度,关键在于政府做事要做到目的正确、决策正确、过程正确、规则正确、舆论正确、干部使用正确。  相似文献   

3.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信用的一般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用就是政府作为市场主体之一,按照社会经济中应有的职能定位,正确行使职权,承担义务过程中,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公信力评价。政府信用具有独特的价值目标,总体上属公信力范畴,且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政府信用制度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方面组成。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实质上就是政府与公众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契约”内容,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是政府信用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政府的无形资产。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得到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不断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地履行其功能和职责而取得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的一种执政能力和执政资源。政府公信力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发轫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导致政府公信力弱化的主要原因。提高政府公信力,要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来实现。目前有必要通过制度建设、政府建设、政策制定与管理创新、政府过程改善、提高沟通质量等五个层面的改革,来争取切实有效和较为迅速地提高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信力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一种影响力,它包括政府政策公信力、政府行为公信力和政府绩效公信力三方面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持续改善。但离"信任政府"还有一定距离。其原因主要是:行政道德缺失,制度与机制不健全,行政行为失范。政府公信力不仅仅是政治学与管理学范畴,它与行政伦理有着天然联系,因此,以行政道德为突破口,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推进行政道德制度化,完善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最终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构筑。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信"的理解和政府价值的追求。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是辩证统一的,现代政府公信力的构建尤其需要深刻的理论前提予以支撑和指导。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了政府公信力的理论基础,并对政府公信力的存在前提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为现实情境中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提供必要前提与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现代政府的元属性,在公共行政中凝聚着服务、公正、责任、民主、开放的价值内涵.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公共性出现了衰减现象,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与合法性;政府自利、职能不清、效率偏好、公权异化和责任缺失是导致公共性衰减的根源,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障.政府公共性扩大再生产的主要路径是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弘扬公共行政精神,强化公共服务责任,完善公共治理制度,拓展社会公众参与,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走出中国特色的行政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是现代政府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在西方学者研究基础之上,近年来对中国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已有研究大多忽略了中国政府公信力和西方国家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内在差异,而偏重于对政府公信力的含义和学理解释,缺乏分析上的准确性和经验之上的参照物。对中国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应从理想概念转化为经验描述,而这种经验描述也必须在国内外比较的基础上完成。与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府公信力相比较,中国政府公信力具有公众对中央政府的高度信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巨大差距、中央政府公信力相对稳定这三个重要的特征,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现象严重。透视特征背后的原因,它们既带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刻烙印,也是在一系列新的制度变迁和政策价值的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梳理了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总体上说正逐步提高,但仍呈现流失现状,面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现状,总结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增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缺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本文阐述了现代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动机制,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依据公信力的变动机制,试图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快速、有效、可持续地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设诚信政府 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诚信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政府的诚信又是社会诚信的核心,对社会各个领域起着引导、示范作用。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一个缺乏诚信的政府,其公信力必然会受到影响。文章阐述了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对当前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建设诚信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软件支撑。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流失和弱化趋势,并已成为影响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因此,在推进社会转型深化的关键时期,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政府公信力形成的特点与规律,重塑政府公信力就成为提高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凭籍自身信用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现代社会,政府公信力是检验民众对政府信任的晴雨表,受到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和极大关注。但在既往的研究中,学界往往热衷于对政府公信力的政治学探讨。事实上,除了从政治学范畴追寻政府公信力之外,还有其存在的伦理基础,这一伦理基础便是政府“善”。政府“善”是优良政府应然的价值诉求,是政府获得公民认可的前提,也是公民与政府达成共识的最基本要素。要重振政府公信力,最重要的是要在人们内心深处唤起“善”政府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面临诸多挑战,甚至向进一步复杂化趋势发展,必须加以重建。在重建过程中要转变单向的、孤立的、表象化的路径思维,从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点切入探寻公信力建构路径。那就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命题为基点,全面探索政府公信力建设。关键是要抓住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核心问题,在继续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塑造公信力机理。当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得以准确界定,以及政府职能权能得以归位与定位,政府公信力才能逐步提升、长期维持,这才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根本路径之策。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信力在现代民主治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笔者将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与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结合起来,强调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职能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社会结果,而只有科学合理的转变政府职能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的日益凸现,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相继爆发不断在拷问政府的公信力建设问题。因此研究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而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很多,但是内部因素是影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我国公信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影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政府统计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广泛调研、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分析政府统计数据的评价和关注入手,对影响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提升中国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公共事件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否及时应对事件,化解矛盾,实现公众知情权,直接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信力,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事实说明,坚持信息公开是迅速平息事件的关键。但在实践中,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公开事件信息存在困难。文章认为,消解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必须将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改进相结合,发挥政府、媒体、民间组织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规则[1]。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政治行为,是政府活动的产物,其作用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是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是否具有公信力是一个重要因素。政策公信力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公众对公共政策合理性、合法性、正当性、科学性、有效性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一、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呈下降趋势,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