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大昕是清代杰出的学者,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学问渊博,具有多方面的学术成就。在知识面广博这一点上,他是清代学者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清代学者梁玉绳曾说:“今之竹汀,犹古之郑康成也!”郑康成就是东汉的训诂学大师郑玄。的确,钱大昕在训诂学方面也具有很高成就。他在训诂中特别善于运用避讳义例来解决古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钱大昕自已就说过:“读古人书须识其义例。”而避讳义例就是他手中一把灵应的钥  相似文献   

2.
汉语"古无舌上音"是我国清代音韵学家钱大昕提出来的著名论断。这里以笔者的母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下司镇白午自然寨的苗语词汇为语料与汉语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汉语"古无舌上音"的论断在黔东南苗语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3.
1993年,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陈文和同志受上海市嘉定区政府委托,编辑整理《嘉定钱大昕全集》(以下简称《全集》)。1997年编成,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全集》由钱大昕著作、钱大昕佚作、传记资料三部分组成。清代江藩称钱大昕为“一代儒宗”。近人陈寅...  相似文献   

4.
钱大昕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后人研究者颇多,但往往限于一隅,仅展示其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成就,未能将这位百科全书式学术宗师的全部成就一一体现。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推出张涛教授的大作《钱大昕评传》,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钱大听在文史等各个领域中的独特贡献,可谓是一部前无古人的钱大昕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5.
钱大昕论证举例 《切韵》音系的三十六字母中,舌上音有知、彻、澄、泥四母,舌头音有端、透、定,泥四母。但据清代学者钱大昕(晓征,1728—1804)的考证,上古音无舌头、舌上之分。即《切韵》音系的知、彻、澄三母,在上古时代,其音读与端、透、定无异。为了阐明这个观点,他列举了三十条经传上的  相似文献   

6.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人,清代具有多方面学术成就的著名学者。 就语言学而言,钱氏虽然四十三岁“始读《说文》,研究声音、文字、训诂之原”,但是钱氏学识渊博,且善融会贯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声音、文字、训诂三方面皆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吴派学者中独占鳌头的小学大师。 现当代语言学界对钱氏古纽研究的筚路蓝缕之功颇为重视,学者、专家交相撰文评述,但  相似文献   

7.
朱骏声,字丰芑,号允倩,自署石隐山人。江苏吴县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于咸丰八年(1858),年七十一。是清代中叶著名学者。祖焕、父德垣,均以识书达理名显于世。朱骏声传世业,自幼随父研习经史及小学词章,吴中目为神童。是时,钱大昕主苏州紫阳书院讲席,奇其才,谓:“吾衣钵之传,将在子矣。”遂受业门下,期以通材硕儒。嘉庆二十三年中举。官黟县训导。道光末,诏许海内文学之士献所著书,因于咸丰元年缮写《说文通训定声》上之。咸丰帝优诏褒嘉,以为“引正尚为  相似文献   

8.
论上古汉语中的匣母字刘冠才自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多舌音”、“古影喻晓匣双声”后,中外学者对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迄今为止,对上古汉语的声母...  相似文献   

9.
戴震、丁茶山的实学思想丁冠之清代学者戴震(1724-1777)和朝鲜学者丁茶山(1762-1836)是东方实学的两颗巨星,实学的集大成者。他们以“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钱大昕《戴震先生传》,《戴震文集》附录)和“惟是是求,惟是是从,惟是是执”(《...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说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盛况空前,名著迭出。钱大昕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倡导者之一,其《说文》研究的特点主要有四:发明条例,揭示规律;因声求义,形音义互求;广征博引,言必有据;校勘考订,辨别真伪。钱大昕的《说文》研究反映了清代乾嘉学派的学术风尚,对今天的《说文》学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处天末,开发较晚。清代以前,名闻全国的文人学者寥寥无几。清中叶以来,涌现了一批蜚声海内的诗文作家与学者,其中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家尤为人们所称道。郑珍精研经学与小学,莫友芝长于声韵、金石及版本目录学,著作宏富,均能独标一帜,时称“郑莫”,有“西南硕儒”之誉。二人兼工诗歌,是宋诗运动的中坚。黎庶昌则精研史学与地理学,撰写各种著作二十余种,梓行传世者十几种。他专攻散文,成为桐城——湘乡派四大散文家之一。《拙尊园丛稿》六卷,是他散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札记三章,均为董理《续资治通鉴》成书问题时的零篇,删削编次,目为《〈续鉴〉三札》.钱大昕元史考订的新例证钱大昕在清代学术史上,可算是开了蒙元史研究先河的学者。然而,后世论及钱氏的元史研究成就,一向只限于他的《补元史氏旗表》、《补元史艺文志》的补阙,或者《元诗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历史考证之学,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发展到鼎盛,考证名家如夏夜群星璀灿夺目,钱大昕则是其杰出代表。总结钱大昕历史考证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新史学的繁荣服务,是我们研究史学史的任务之一。一从事历史考证,首先要解决目的问题。顾炎武等人以考证为手段,以经世致用为目  相似文献   

14.
钱大昕作为清代著名学者,不仅在史学、语言文字学、历算学、校勘学等诸多领域成果丰硕,而且在金石考据学方面也是成就卓著。在其有关著作中,钱氏详确地阐释了诸多深涩难懂的金石文献的文本意义,归纳并揭示了多项金石文献的行文惯例,考察并说明了某些重要的金石文献的真伪与完缺,并进而利用金石文献的考索成果,补正了传世典籍的阙误。他的学术成果与研究方法推动了清代金石考据学的长足发展,对后世的学术进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无轻唇音”,是已被清代学者钱大昕及后来语言学家证明的事实。但是,轻唇音是何时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两种代表性的结论:第一,认为轻唇音出于齐梁之后,持这种着法的是钱大昕。他在《潜研堂文集》卷十五《答问十二》中说:“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轻唇之名,大约出于齐梁以后,而陆法言《切韵》固之,相承至今”。第二,认为轻唇音是唐宋之际产物,这是现代大多数语言学家的观点。王力先生在  相似文献   

16.
喻母考     
喻母是古汉语语音中的一个声母。对于喻母,清代以来,学者们作过一些研究,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1、喻为影浊说。清代江永在《音学辨微》中说:“影最清,喻之清;喻次浊,影之浊。”认为影母是喻母的清声,喻母是影母的浊声。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卷十五《答问》中说:“凡影母之字,引而长之,即为喻母;晓母之字,引长之,稍浊,即为匣母。匣母三四  相似文献   

17.
金华  汪鹏 《南都学坛》2008,28(5):F0003-F0003
钱大昕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典型性代表人物之一,生前就已享誉学界,殁后更被后学推为"一代儒宗",相关研究也备受学人关注和推崇.  相似文献   

18.
洪亮吉(1746——1808年)是我国著名的乾嘉学者,也是清代有名的舆地学家,以“词章考据,著于一时,尤精研舆地”编入《清史稿·儒林列传》里。但他在人口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却很少为人们所注意。生活于“乾隆盛世”、“乾道守文”之际的洪亮吉,敏锐地觉察到社会危机的来到,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写下了《治平篇》、《生计篇》等政论,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他的人口学思想,明确地提出了人口增长、人口过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非常重视古书辨伪工作,他以开阔的视域、渊博的学识和精密的方法,对《孟子注疏》、《竹书纪年》、《甘石星经》等一批古书的真伪进行了认真考辨,语多精谛,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钱氏还对古人作伪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其中不乏积极的学术启发意义。在中国辨伪学发展进程中,钱大昕的古书辨伪成就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术大师钱大昕一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他于天文、历算、地理、金石、制度、音韵、训诂、史学、诗文及少数民族文字等多门学科均有建树,其史学成就尤为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