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广大语文教师有的说要多读、多写,有的说要加强技巧训练等等.但笔者认为,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上下功夫,引导他们在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发现,去感悟,去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中古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所谓中古文学,约定俗成,一般是指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不少研究者上挂下联,东汉以迄隋代,亦多有论列者。 近些年来,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与数年前那场如火如荼的文学史宏观研究的探讨密不可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当时也确有不少文章空空如也。其实,这不是一时的弊病。几十年来,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界善于用这种大块文章装点门面,如七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安全就是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 ,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失序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产生于国家的出现。人口、领土、主权、政府、经济、军事等 ,都是国家存在的必备要素或必要条件 ,因而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是在国家产生时已经存在的国家安全“源生内容”。后来在社会历史发展中 ,又逐渐出现了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国家安全“派生内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著作版本研究的意义刘跃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一、研究毛泽东著作版本是准确研究毛泽东著作的前提毛泽东著作的不同版本,不仅有纸型、开本、版式、装帧、印刷方式等形式方面的区别,而且有用语、观点、翻译表达等内容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有的是毛泽东本人在不...  相似文献   
6.
一、伦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目标在比较中西传统哲学时,人们常常说西方哲学重视人,中国哲学轻视人。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而未看到事情的本质。从本质上讲,中国传统哲学是关注人和重视人的哲学,是人沦哲学,而西方传统哲学才是疏忽人的哲学。西方传统哲学或者是把目光放在自然事物上的自然哲学,或者是把目光放在上帝天国的宗教哲学。其哲学重心始终没有象中国哲学那样放在人的身上。而仅有的那么一点人文主义,也不过是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而没有重视作为人所特有的社会伦理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恰恰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7.
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古代中国 ,不论是官方往来、民间交流 ,或是其他方式的交往 ,终究受制于一定条件。而且 ,由于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乃至风俗习惯的差异 ,各地之间的交流往往存在着很深的隔阂乃至偏见。惟有佛教文化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绝大部分统治集团 ,多视佛教为神明 ,顶礼膜拜。因此 ,各地的佛教文化交流几乎是无条件的。六朝僧侣作为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纵横南北 ,往来东西 ,在传播佛教文化的同时 ,也在传递着其他丰富的文化信息。其影响所及 ,不仅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从长安、洛阳、建康、凉州四大文化中心的兴衰及其文化交流的若干途径看 ,从僧侣自身的文学创作、佛教思想对于中古诗律演变、中古文学题材、中古文学思想的巨大影响等方面看 ,六朝僧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播过程中 ,的确起到了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颙卒年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典律诗发展史上,周颙应占有一席之地。其《四声切韵》一书较早提出了四声之目,嘉惠于学林颇臣。梁武帝萧衍不谙四声之说,特意问周颙之子周含“何谓四声”(《见梁书·沈约传》),可见在当时人心目中,周颙实是四声的发现者。可惜,关于周颙生卒年,史传没有明确记载,所以歧说不一。《南齐书》本传仅云:“颙卒官时。会王俭讲《孝经》未毕。”王俭于永明三年领国子祭酒,七年五月卒。据此,陈寅恪先生在《四声三问》中推断周颙卒年“当在永明七年五月王俭甍逝之前,永明三年王俭领国子祭酒及太子少傅之后。”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先生据沈约《与约法师书》中“去冬今岁,人鬼见分”一句考订周颙卒于永明六年冬。(见《沈约年谱》)  相似文献   
9.
历史往往是螺旋式地向前发展。从中国古代诗文的发展轮廓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实际上兜了一个大圈子,它的转向,确切地说,是从汉末开始,至齐梁变其本而加其厉,并初步确立了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基本态势,这突出表现在抒情方式、抒情技巧以及创作倾向等方面,由此而形成一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咏》卷十开篇即是《古绝句四首》: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乐府古题要录》称:“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重山为出,言夫不在也.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月半当还也.”严羽《沧浪诗话》也称:“此僻辞隐语也.”许(岂页)《彦周诗话》云:“‘藁砧何在?’言夫也;‘山上复何有’,言出也;‘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这首诗的年代还是个问题.徐陵将此诗列在晋代贾充之前,贾充,曹魏末西晋初人.据此来看,则古绝句似在魏晋以前的作品.又这组诗第四首:“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与《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叶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