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权力的实质主体与代理主体分离、公权力的可交换性、低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不彻底导致了公权力的异化 ,公权力的异化使得公权力的职能从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一种力量蜕变为满足掌权者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的一种手段。个人私利与小集团利益的膨胀必然损害社会利益或社会成员的合法利益 ,由此导致了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遏制公权力的异化 :重新定位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建立与完善分权与制衡的制度 ;建立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机制 ;以法律制度来控制权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现代化 ,考察我国现代化进程不难发现腐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腐败历来与权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权力腐败的产生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权力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其自身的特点内含着异化的可能 ,当前经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为权力异化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必须从制度建设、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腐败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3.
国家与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腐败的本质是公权力的异化。社会参与预防和反对腐败,是国家廉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偏离目标。促进和保障政府清廉、高效、民主、为民的外在约束机制和力量,也是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主体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从而背离了公共目的,其行为表现实质是腐败。公共权力异化是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以来的一大病态,其危害令人担忧。为此,研究公共权力异化,结合我国现实探讨对策,这对于防止或遏制当前的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遏制腐败,我国一些地方和单位采用了“廉政保证金制度”。在博弈分析中,国家公职人员和政府为博弈方,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廉政保证金制度既能降低个人腐败的概率,又能提高政府监管有力的概率,对遏制腐败具有双重作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目前的廉政保证金制度对遏制腐败的作用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腐败对高校的冲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高校腐败的特别关注和忧虑。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腐败的特点、成因 ,并提出了预防高校腐败的相应对策 :建立效率制度 ,推行校务公开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进行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改革 ,依靠制度遏制学术腐败 ,深化财务管理 ,强化对易发生腐败部门的监督 ;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腐败成本 ,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建设用地置换过程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强调:要在具体的土地置换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确保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但是,"自愿"原则所处的制度环境是一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在国家控制下,并不断通过实践来削弱产权,增强公权力控制的过程。基于既有的路径依赖和体制或制度性的障碍,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本身所具有尊重农村居民的"意愿"制度价值取向发生了异化。但是,这种异化也恰恰说明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改革并不仅仅是明确产权归属或为此而进行建制立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规制政府的公权力和培育农村居民的产权主体意识,使得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无法通过传统的征地等制度性的"资源"来削弱、剥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及其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8.
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权利腐败现象也同时存在,反腐仍然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从马克思异化视角看,腐败是权利异化的结果。理解马克思异化基本思想,分析腐败现象以及如何根除腐败保证社会正常生活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对于腐败的解决途径上开增遗产税和实现财政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9.
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必先建立各项有效的制度。本文认为应建立遏制腐败的制度,以此达到控制腐败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制度、人格、文化与腐败的滋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现象是一种多因素的并发症。在诸因素中,制度、人格和文化构成一条催生(遏制)腐败的因素链。遏制腐败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但又不可忽视塑造健全人格,建设健康文化对防治腐败的重要作用,必须多维反腐。人类改善制度--人格--文化状况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决定了人类必须恒久反腐。同时,各国制度--人格--文化状况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各国腐败问题的特殊性和反腐败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发展政治学原理认为 ,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其腐败程度较之传统和现代时期更为严重。我国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有其特殊性。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要有效地防止和反对腐败 ,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权力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提出了"权力的二重性"和"权力异化"的观点,认为"权力的二重性"是权力腐败的基础,"权力异化"是权力腐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因素有许多 ,关键的一点在于权力异化。权力尤其是政府权力的变异产生腐败 ,要从权力的角度来抑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公共权力异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道德现象,与道德密切相关。公共权力异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道德方面的缺陷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对公共权力异化进行道德调控是法律、行政调控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腐败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 ,并和公共权力始终相伴。人的贪欲是人的一种非理性的欲求 ,一旦假借公共权力 ,为自己谋求私利 ,腐败便产生了。腐败并不可怕。防治腐败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公共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决策腐败及其基于决策过程控制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何政治与管理都可分解为决策、执行与监督三项基本活动,相应地,权力也可区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基于这种经典的“政治三分”框架研究腐败现象,可以将腐败现象区分为决策腐败、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决策腐败是指公共决策过程中公共权力非公共运作的一类腐败现象,它既在主观要素上与“决策失误”存在显著的差异,又在权限、效力等行为的客观表现上呈现出有别于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的特征。在“输入--输出”的系统分析框架下,现有决策系统的输入端、系统内、输出端存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种种缺失,为自利性转化为现实的不当利益营造了制度空间,导致了决策腐败的产生。为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建立健全与决策各环节相匹配的权力制约监督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公共利益输入到决策系统进而体现在决策结果中创设制度化的渠道,实现决策廉洁高效的过程治理。  相似文献   

17.
近期被媒体曝光的"王佳俊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深藏"冒名"背后的权力腐败现象亦成为众矢之的.然而,王佳俊的冒名顶替事件只不过是近几年频发的教育系统权力腐败案件的凤毛麟角,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作为制约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制度为何被一再虚置化?难道在"权"与"钱"的面前,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将不堪一击还是另有隐情?我国高考背后法律监督制度的缺陷何在?其一再被虚置化的原因究竟为何?以往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路是否还具有反思的余地?是否还存在一个更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着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呈现出主体高职位化的发展趋势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腐败犯罪动机和变形的需要结构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 ;歪曲的价值观、颠倒的利益观、畸形的权力观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