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采用等流量法对回热器在600℃高温下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并利用Origin自定义函数曲线拟合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Nu-Re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上海桑塔纳轿车用散热水箱的传热性能进行试验,依据实测数据,将管外横掠管簇的对流换热系数从传热系数中分离出来,并整理成无量纲准则式,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对管内外的传热特性、阻力特性进行分析,验证了目前考核散热水箱热性能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圆弧截面平直翅片板翅式回热器芯部中间冷热流体各两层作为控制单元体,引进对称面和内部耦合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单元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芯体内部的温度场、流场和压力场.对回热器芯体内部的换热和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换热性能准则关系式和阻力性能准则关系式.通过对回热器运用稳态等流量进行传热性能和阻力性能试验,得出了相应的换热和阻力准则关系式,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溴化锂水溶液沿竖直矩形通道降膜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情况。结果表明,溴化锂水溶液降膜流量、吸收压力、溶液进口浓度及进口温度对总传热系数、平均降膜吸收率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磨煤机用冷油器的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和研究,利用拟合曲线分离法给出了油、水侧放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传热系数和阻力的计算式.文中指出了影响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可用以进一步改进冷油器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降膜蒸发实验台,研究了在低压状态下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的传热性能.实验蒸发管分别使用光管和某种型号强化管.实验测试了管子结构、喷淋流量以及在喷淋液中加入添加剂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流量增大,管外换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都会有一定的增加,当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换热效果变差的情况.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比普通光管高62%.本次实验使用的质量分数为4.15%的添加剂对于换热无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轿车散热水箱中圆、扁两种形状的管子进行了热性能试验并取得数据,在传热,风阻和水阻的综合特性上作了比较,评价管子形状对传热和功耗的影响,得出扁管散热水箱的最佳管内水流量为1.14kg/s,此时水阻为48645Pa。指出选用扁管作为散热管,既具有强化传热的优点,又可降低管内水流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数值计算得到的数据集,回归出在变离心力场下,等截面管流由于热阻力引起的变密度流流量减少公式,并用热平衡法在旋转试验台上测量了加热条件下通道内的加热量和平均流速.由实验数据集回归出的流量减少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可进行两股及多股流换热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的装置.对一.个两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施加流量按阶跃变化、进口温度按指数函数变化的时间域扰动信号,进行了动态试验.得到了换热器动态模型对流量扰动可接线性建模的扰动范围,确定了各股流体对进口温度扰动的响应延滞时间的计算公式.对换热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动态特性测试,并获得其动态响应过程曲线.试验工况的传热单元数范围为0.6~3,雷诺数为200~2000,普朗特数为2~7.试验数据为建立完善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可对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站立式给水加热器的传热特性和强度要求,研制并加工出小螺旋角内外螺旋翅片管(IOSF管)来强化其传热特性,基础试验表明,IOSF管的总传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63%-95%;工业试验表明,采用IOSF管的立式高压加热器总换热系数提高43%,对钢螺旋槽管替代铜光滑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钢质螺旋槽管给水加热器不仅能保证原有热负荷,还能提高其换热强度,实现了锅炉给水无钢化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竖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装置,研 究了尺寸为720 mm x250 mm x3.5 mm窄通道内离子水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加热热流密度; 调节恒温水箱温度,改变工质入口温度;以蠕动泵为动力,改变泵的转速,改变工质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温度对流 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基本无影响;流体的紊流度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加强了对流换热的强度;在对流沸腾 换热阶段,核态沸腾受抑制,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反而降低;在完全对流换热阶段,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 功率的增大基本不变。该研究为更好地设计板式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纯工质在水平内螺纹管内流动沸腾强化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几何尺寸,质量流量,热流密度和蒸干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目前11个可用于制冷剂在水平蒸发管内换热计算的关系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这些关系式与作者及其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其次。将作者的实验结果与几个典型的换热关系式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Kandlikar(1990)的关系式不仅计算精度较高,而且物理概念清晰、通用性较强、计算简单,可供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了水平圆管内插入旗形件时其后掠角对30~#透平油的对流传热及流阻特性的影响。实验圆管为Φ24 mm×2 mm×700 mm的紫铜圆管,后掠角为86°,81°,76°,70°,65°五种。其它参数范围为:146≤Pr≤206,1067≤Re≤6857,0.07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和国内外文献有关低沸点工质在水平螺旋翅片管内蒸发换热特性实验数据,讨论了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速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与现有的螺旋翅片管换热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andlikar的关系式具有明确的流动沸腾换热机制及一定的计算精度.为提高其通用性和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Kandlibar关系式的具体设想.从而为优化设计螺旋翅片管、研制高效蒸发强化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结果讨论、文献数据分析及实验关联式同实验数据的比较,证实了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中存在热进口效应.研究表明: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的热进口效应随q、X、G的变化而改变,并且热进口段长度要比单相液体在管内流动换热时长.最后,推荐Dembi.关系式作为目前计算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热进口段平均换热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TLAB 7.6开发了管壳式换热器,充分利用压降优化设计软件。通过改变换热器结构,充分利用管壳程压降,提高传热系数,减少换热面积。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充分利用压降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了21%,换热面积减小了20%,大大减少了换热器的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直接接触固液相变制冰、强化制冰的方法及冰蓄冷系统的研究进展,考虑到目前对蓄冰技术相关的固液相变传热问题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了带均布纵肋同心套管内的三维导热和对流耦合换热,研究了肋高及肋数对摩擦阻力系数和平均Nusselt数(Nu)的影响.结果表明,肋高和肋数的变化对摩擦阻力系数和平均Nu都有显著影响,平均Nu随着肋数的增加有最大值;入口段Nu随肋高的增大而增大,充分发展段的Nu也随着肋高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