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框架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关于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该研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探讨了社会建设领域的政府绩效评估框架体系,包括政府战略重心的转移、政府绩效评估向社会建设领域倾斜、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建立绩效责任承担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和其他一些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苏乡镇文化站的考察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主要缺失在于绩效评估体系建构不完整、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估的效率不高.应通过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纳入乡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绩效评估多元化,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建设等措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新公共管理时期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工具,其功能诉求在于摒弃官僚制过度规制、效率低下、缺乏灵活和回应性等弊端,重建政府公共责任机制.美国、英国以及其他OECD国家纷纷采取多种改革措施,依托绩效评估制度来强化政府公共责任.当前,中国应立足国情和政府管理实际,合理借鉴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经验,倡导公众本位导向和结果管理理念,健全公众评议政府的机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制度,从而积极推进政府公共责任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9,(2):81-84
确立地方立法后评估标准是新时代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应有之义。地方立法后评估的路径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原则等要素构成了地方立法后评估标准的基本内涵。针对当前地方立法后评估存在的评估标准选择制度性设计不足、评估标准制定缺乏体系性建构、评估标准适用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应加强理论研究,制定地方立法评估法,确立地方立法后评估标准的基本原则,构建地方立法后评估标准体系及评估标准实施主体多元化,以提高地方立法后评估标准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立法的可操作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的可操作性评估是指针对法律规则、法律具体制度的设计能够得到执行、遵守.立法的可操作性的前提是立法应具有合宪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符合一定的立法技术要求.立法的技术评估主要围绕权利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法律程序规则以及法律责任规则的设计来考察.随着法律实施环境的变化,宜建立周期性的立法可操作性评估.  相似文献   

6.
立法评估针对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实效,由法定主体或委托主体进行前瞻性或回溯性的预测和评价。虽然立法评估是公权力机关为制定规范而在其权限范围内作出的行政事实行为,但其作用在于为立法准备提供参考性的评估成果。较于立法前期调研和行政执法检查,立法评估在实施主体、法律依据、发生时间、性质、效力和内容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法的规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地方立法评估的标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评估的标准是影响立法评估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各地立法评估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其它领域成熟的评估理论,特别是行政管理领域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模型和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的平衡计分卡理论,有利于构建崭新、动态的地方立法评估标准体系,有利于我国地方立法的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工作进入“后立法”时代,立法后评估需求激增,但存在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估制度体系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从设区市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实践看,应用立法后评估社会学分析方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编制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提升评估的信度、效度;编制立法后评估规划、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指导下构建公众参与机制、明确执法主体评估责任、刚性化评估成果应用等机制的完善,可以有效实现立法后评估机制的体系化;加强立法研究咨询基地(联系点)人才培养,可以实现地方立法后评估人才队伍的质量优化。  相似文献   

9.
完善政府的绩效评估是重塑政府的改革之举,我国政府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要求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公民参与机制、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现绩效评估机制向“后验控制”的转变以及将绩效评估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建设等措施,以期克服绩效评估中存在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评估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的状态与活动的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评估的宗旨是提供一种评估理念,帮助指导教学和开展评估实践,配合学校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和学习评价.评估的目的在于反思教育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反思教学效果及人才对社会的实用性.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考评应建立在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