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毛泽东的实践观 ,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来源与理论产生根源的区别、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思想重要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关系等问题 ,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的这一经典概括,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整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所占的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关键.近些年来哲学界围绕“实践”的含义所进行的讨论,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它的理论来源及其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变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以研究和解决我国革命和建设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的功能,进一步体现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处于显著的地位。而毛泽东同志阐明的实践观,又是他论述的认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我们离开了它们去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就不可能把握它的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本文仅就毛泽东同志关于实践概念的论述,联系学术界的讨论,探讨应该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主观唯心主义知行思想到知行二元论、从知行二元论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两个阶段,科学地界定了"知"与"行"的概念,阐述了"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确定了人民群众是知行活动的主体。毛泽东知行观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是毛泽东在对中国传统知行观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在理论上为传统的"知"与"行"概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色彩,将其深化为"认识"与"实践",并阐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且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发展中形成了两大流派,即以周扬为代表的"政治功利派"和以胡风、冯雪峰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理论派"。尽管这两派都是现实主义的拥护者,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论是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上,还是在文艺批评理论及实践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偏重,这与两个流派理论家的身份有关,也和他们思考文艺问题时的角度和出发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实践论》,以理论与实践即知行关系为中心,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 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以及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等重大哲学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推动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积极推 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学习、发展、践行毛泽东思想实践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实践观;理论武装;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理论在第二国际中属于中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们的政治理想发生了左、中、右三派的分裂。然而,虽然三派对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议会民主等概念的阐释发生了分歧,但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没有改变,他们还提出了诸如"防御性暴力"论等改良主义论断。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总结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对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折中主义的革命观进行了批驳,构建了完备的暴力革命框架,为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通路。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实践论》,以理论与实践即知行关系为中心,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 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以及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等重大哲学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推动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积极推 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学习、发展、践行毛泽东思想实践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实践观;理论武装;时代价值 中图  相似文献   

10.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倡导的“改变世界”的哲学的重要概念保证。因此,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的正确理解与准确掌握,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进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是其基本的认识论保证与重要环节。但是,通过分析毛泽东的实践思想则可以看到,“实践”概念在毛泽东那里并不是一开始就已确立,而是经历了由“运动”“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历史沿革,通过澄清这一点并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可以进一步认清毛泽东实践思想是如何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从而最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融为一体,发展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着重论述了毛泽东如何坚持和攻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思想,指出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深刻地阐述了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毛泽东认识论独具特色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它主要是指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实践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诸种思想认识。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最高概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思想。一句话,毛泽东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国化"。因此,认真研究和领会毛泽东实践观的伟大贡献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作用,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内涵,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把自己的认识论著作称作《实践论》.在这篇论著中,论证了知和行的关系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他把实践性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并强调指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他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 ,也是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继承、运用、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 ,尤其是在实践的概念、形式、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作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毛泽东直接吸收和借鉴了列宁的许多思想与历史经验。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民族特点和现实国情,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以群众本位为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重视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利益需求的保障和满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驱动力量;利用学校、报刊等多种渠道并通过自我教育、学术探索等多种方式为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建构了多样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出场路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考.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从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矛盾观的解构,到恩格斯对唯物矛盾观的深化和发展,再到列宁对唯物矛盾观的明确和系统化,最后到毛泽东对矛盾学说的丰富和矛盾学说体系的建构,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不断向前发展.它的发展透视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是以实践为导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式解读的有层次、有结构的循序渐进过程,即在理论来源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吸收、借鉴,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解构实践中产生的错误思想;在理论建构上,以实践中的问题为视域,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在理论应用上,立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以主客观相统一为线索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导师列宁逝世六十周年了。今天我们重温列宁关于具体真理的思想,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急剧地尖锐化了。列宁为了解决迫切的政治斗争问题,曾专门研究了哲学。当时,列宁最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认识论统一起来。列宁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关于具体真理的思想,为分析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错误,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尤其是唯物主义知行观扬弃的结果,是具有中华民族思维特点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论》的这一特点,对于在当今中国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政治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这部著作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就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辩证法方面,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世情、国情和阶级关系。在认识论方面,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列宁加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个新的科学概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识能动的观点和变革的观点突出出来了。在唯物史观方面,毛泽东在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深刻地论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国体和政体等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表现为历史认识论的确立过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解决了历史认识论问题。实践历史认识论回应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推进了唯物史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