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沃斯的“语篇世界理论”是一个系统的认知模型,它详细地阐释了读者与语篇相互作用,积极理解、加工语篇的动态过程。我们运用该模型对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进行认知文体分析,探讨读者如何处理语篇、形成认知世界,以及这些认知世界如何展现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主人公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对语篇连贯从认知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语篇理解的过程本质上是当语篇的接受者具备与语篇相关的认知世界并能在处理语篇的过程中成功地激活认知世界与其相关知识.因此,语篇的连贯性须从认知角度才能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本世界理论对唐朝诗人崔颢的作品《黄鹤楼》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首先简要概述文本世界理论;其次,通过对诗词中文本世界构建的分析,探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认知处理过程,从而实现与诗人跨越时空的交流;最后,剖析该诗的功能命题推进,有助于理顺语篇叙述的脉络和推动叙述向前发展,从而揭示文本主题思想.从文本世界理论角度探究《黄鹤楼》诗词,为该诗词的解读和赏析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隐喻认知理论对基本范畴词汇的构词及多义现象作了分析和解释,将此理论引入汉语词汇教学,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开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象似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减小记忆的难度。运用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能够激活学生的认知世界知识,有助于学生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从而提高生成、理解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释当前语篇空间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篇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指出了心理机制上进行激活,推理,转化,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动态地建构一个连贯的“语篇世界”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本世界理论是认知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世界理论中的话语世界、文本世界和亚文本世界三层次将作者、文本和读者密切结合起来,以文本为分析对象,在兼顾作者的基础上,读者根据文本信息和已有的文本经验形成心理表征,构建不同的认知世界,对文本进行解读。运用文本世界理论对《断章》主题多样性成因进行统一阐释,验证了文本世界理论对语篇意义构建的强大阐释力,并揭示了文学文本的解读不是封闭性的。  相似文献   

7.
对认知主体而言,存在着三个世界,即客现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其中认知世界是客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中介。翻译研究与翻译涉及的互动的多重世界,主要是两种语言语篇的语言世界及其反映的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紧密相关。语篇翻译译者应深入分析原文文本的微观语言世界,主要在预测目标读者所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和解读译文时可能获得的译文识解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语言在语篇表达上的异同,坚持译文与原文在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上的最佳相似性这一语篇翻译的认知啄刚,构建译文语篇的做观语言符号世界,借此译文读者便可能获得译者所期待的对译文语篇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8.
语篇连贯是语篇与非语篇的最大区别 ,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的显性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前提条件 ,本文对此作了批评 ,并以斯佩尔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基点 ,集中讨论用关联认知方法构建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9.
从形式和语义角度对语篇连贯的静态进行研究,以及对其语用推理因素的研究未充分揭示语篇连贯的认知性进行阐述。人类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关联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置语篇连贯于动态交际过程之中的。交际双方相互合作通过认知语境建构语篇连贯,所以连贯又是动态的交际双方运用认知语境共同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的。  相似文献   

10.
语篇连贯是语篇与非语篇的最大区别,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的显性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前提条件,本文对此作了批评,并以斯佩尔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基点,集中讨论用关联认知方法构建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11.
框架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经验基础,概念是框架信息的基本成分。概念整合后的最小单位为信息单位,以文字、声音、图像、图表、动作、实物等模态为载体,表征命题,结合场景形成语篇,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本文从语篇信息发展视角,以法律图表语篇为例,研究法律信息域中图表模态语篇信息的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建构多模态语篇信息框架下的模态理论。  相似文献   

12.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三种理论框架内的认知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后指出,认知文体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学科,对促进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发展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对世界现代化运动进行了深入、系统、持久的理论研究,从经典现代化理论到反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再到新现代化理论,形成了一幅繁纷多彩的世界图景。经典现代化理论曾产生广泛的世界性影响,但在面对世界现代化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挑战时也遭遇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修正乃至否定。根据世界现代化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领域,反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新现代化理论都开展了开拓性和创新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批判、否定和修正,从而使现代化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和新的解释力。从形成理论体系和产生世界性影响的现代化理论学说来看,则主要有内发型和外发型理论(原发型和后发型理论)、经典现代化理论和依附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评价标准理论、现代性理论等。  相似文献   

14.
概述宏观结构理论的基本构成及主要观点,分析宏观结构的操作规则和应用,认为宏观结构理论突破了语法和语言学的限制,借鉴认知心理学、逻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对语篇进行更为综合的分析,为观察、分析和描写语篇的结构提供了一套更加动态的、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们进行了以下专题研讨 :一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质、核心及其基本性质 ;三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四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项选择完形测试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命题人和语篇作者是交际者,应试者则是交际对象.关联理论能够解释这种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的认知心理过程.命题人假定应试者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也愿意付出努力去回答所有问题.应试者利用语篇和选项等语境线索构建理解语篇的认知语境,通过选择和推理,寻找符合语境的最佳选项.  相似文献   

17.
可能世界叙事理论是后经典叙事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理论,用来解决文学理论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文学艺术虚构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国内叙事学界缺乏对该理论的系统研究,国外前沿的可能世界叙事理论也没有及时地被翻译、引入国内,导致中国的可能世界叙事理论与国外可能世界叙事理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互补。当前,我们在引入西方可能世界叙事理论的同时,更应拨开西方叙事理论"放送"的迷雾,树立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关注中国特有的叙述形式和主题,在中西叙事交流的宏观视野中积极建构自己的可能世界叙事理论,并形成对文本可能世界叙事分析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
论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结果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但一方以“意义就是使用”哲学思想强调以言行事,另一方则以“我思”哲学理性强调语境的功能.两者无论在认知语境、图形和背景理论还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和原型理论都有着共同性的关联,但一方侧重认知语境、图形和背景理论;另一方侧重心理空间理论和原型理论.两者都强调意象以及语篇或语篇连贯的重要性,但一方将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强调意义作为一种派生形式;另一方强调以说话人为出发点,提出意向交际的观点.此外,言内行为的特点是有形的,言后行为的特点是无形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研究者已从语言功能和语用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了深入分析,然而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用认知世界的分析法来解读语篇,强调激活语篇接受者头脑中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为理解语篇连贯提供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信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信息度是语篇信息处理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求交际双方有效地把握语篇信息度.关联理论中的互明和认知环境两个重要概念可以用来分析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调控,而且可以进一步阐释跨文化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