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沃斯的“语篇世界理论”是一个系统的认知模型,它详细地阐释了读者与语篇相互作用,积极理解、加工语篇的动态过程。我们运用该模型对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进行认知文体分析,探讨读者如何处理语篇、形成认知世界,以及这些认知世界如何展现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主人公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词汇的联想意义产生于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也造成了翻译中的种种难题。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个包含了从原文作者到译者、再从译者到译文读者两轮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在两轮交际中均以获取最佳关联性为目的。因此,在联想意义翻译中,使用归化译法以及异化加注释的策略可以有利于交际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英汉诗歌的音律节奏以及篇章结构截然不同,因此译界对英译中国古诗的可能性一直争论不休.东西民族的思维模式存在直觉性与逻辑性、形象性与抽象性、模糊性与精确性三大主要差异,以上差异皆会造成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甚至是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4.
广告作为一种呼唤型文本,具有特殊的交际目的。这一目的决定了创造性为广告语言的主要文体特征。本文分别从正字法、词汇、句法、篇章,以及修辞层面对广告语言的创造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重写可以在广告翻译中有效地保持广告文本的创造性,实现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历来是翻译界争执不下的焦点问题之一。两千年来,二者一直在激烈的矛盾交锋中势同水火,互不相容。本文认为翻译是一个译者出于自觉的方法选择的过程,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二者孰优孰劣之选择应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及翻译所面对的目标读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