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清代曾出现过一个西北史地研究群,其成员间的学术交游随着道光初年西北边事而活跃起来,在以后的三十年间,学者们在西北史地研究中直面讲谈、交换文献、分享成果。其中,既有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有前辈与后学之间的相承相袭。这些学术交游活动,促进了西北史地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国学"在不同语境下表达出的不同观念,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救亡意识主导下的、政治取向的国学观念,启蒙思潮主导下的、文化取向的国学意识,以世界汉学为参照的、学术研究的国学观念。近代国学概念的定义也可分为三种用法:第一种指遭遇西方文化冲击之前中国原有的思想文化与学术体系;第二种为扩大的用法,即以国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第三种是指近代以来以传统文化为对象的学术研究的体系,即国学研究。国学研究在近代的演进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在学问方法上延续清代的考据学、训诂学,而在观念上导入近代文化意识;第二阶段的特色是呼应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方法和疑古思潮;第三阶段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突出代表的、汉学化的国学,即与世界汉学、世界学术接轨、合流的新的国学研究。近代国学名家的第一代以章太炎为代表,第二代是太炎门人所代表的北大学者,第三阶段的代表是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清华国学院学者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成绩,无愧于世界第一流的中国研究。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重新认识1920年代的新国学运动和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典范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仁和郎瑛是明代学术史上的一位重要学者,在考据学方面贡献至大.但他同时也是一位被长期忽视的历史人物.通过郎瑛的生平家世、交游以及学术著述与贡献等情况,我们可见这位明代学者一生的概貌.  相似文献   

4.
“国学”究竟是指中国固有学术还是中国学术,即近现代学术是否应当包括在内,是百余年来数次“国学”论争悬而未决的问题。民国时期有关“国学”究竟是“国故学”的缩写还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的争持,透露出了这个问题的内在纠结。由于反对“整理国故”的声浪渐高,支持者中的新派学人强调“国学”的全称应为“国故学”,“故”字不可省略,以彰显其批判性和进步性;而反对把国学当作没有生命力的古董来看待的学者,则提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不仅包括古代学术,还理应囊括现在与未来,“国学”应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开放概念。在反复的辩难中,“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概念争持,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时间的界定和价值的论断,因关乎具体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理念,而出现互相渗透乃至颠倒的现象,对我们今天的“国学”讨论依旧极具启发。  相似文献   

5.
“国学”究竟是指中国固有学术还是中国学术,即近现代学术是否应当包括在内,是百余年来数次“国学”论争悬而未决的问题。民国时期有关“国学”究竟是“国故学”的缩写还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的争持,透露出了这个问题的内在纠结。由于反对“整理国故”的声浪渐高,支持者中的新派学人强调“国学”的全称应为“国故学”,“故”字不可省略,以彰显其批判性和进步性;而反对把国学当作没有生命力的古董来看待的学者,则提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不仅包括古代学术,还理应囊括现在与未来,“国学”应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开放概念。在反复的辩难中,“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概念争持,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时间的界定和价值的论断,因关乎具体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理念,而出现互相渗透乃至颠倒的现象,对我们今天的“国学”讨论依旧极具启发。  相似文献   

6.
四川国学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成炘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和傅斯年领导的历史语言学派的发展壮大,给四川引入了新的国学观念和科学的考证方法.这使四川国学与主流学术融合,改变了国粹主义的态度和旧学的方法.1949年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的解体,标志四川国学运动的结束.四川国学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国学的一个缩影,从中可见国学运动摆脱国粹的约束而走上新的科学道路的历程,从而可认识国学的真实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25-27日,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为庆贺国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举办了以“西方学术背景与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在仙湖植物园内举行,与会学者40余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及研究所。著名学者庞朴先生出席了会议。国学所原所长,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因故未能莅会,但来电表示庆贺。庞朴先生作了总结发言,他从深圳大学国学所创建之初,于1985年4月5日主办的“中西文化协调会议”谈起,认为本次会议在问题深度、研究方法、会议气氛等方面与20年前…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大型学术年卷《国学研究》第四卷已出版发行,该学术大刊刊登了纳西族学者戈阿干的长篇论文———《纳西东巴骨卜和象形文骨卜书》,将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推向国学研究高峰,拓展、加深了东巴文化的学...  相似文献   

9.
邹守益是江右乃至王门一传弟子当中与地方官员交游最多的学者,他在江西各地的讲会数量与相应地区官员的交游数量、亲王学官员的数量成正比,说明地方官员对讲会的参与、支持是学术在地方深入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官员参与或推动讲学的四种情形看,他们与王学的密切程度不一,但总体上对讲会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邹守益与认同王学的官员以道谊相勉,具有以学术引导官员的意识自觉和传道热诚,这是在嘉靖一朝直接的“上行”路线无法施展的形势下,邹守益等阳明学者“下化”路线中一个重要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学在中国古代是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其教育课程主要是《五经》、《四书》。这些元典文本经后来学者的不断诠释,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不仅绵延生生,而且强盛壮大。中国近现代国学不是古代国学的断裂,而是在学术意蕴上的承传和发扬。20世纪初,鉴于中国严峻的内忧外患,为保国保种,救亡图存,而倡导国学,以与西学相颉颃,国学被作为立国的源泉,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和关注。当今之世,国学虽屡经磨难,但否极泰来,在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学的教学与研究要有全球的新视野,和合的新思维,变通的新理念,生生的新价值,现代的新方法,才能对国学做出新诠释。  相似文献   

11.
在民初趋新学者的认知中,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机构有三类,即赛先生的“国学”、冬烘先生的“国学”和神怪先生的“国学”,分别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无锡国学专修馆和上海同善社的国学专修馆为代表,前者总试图区分于后二者。但当时还有一些较难纳入这三类的国学机构,比如东南大学的国学研究院就与北大国学研究所异中有同。而更年少的新人物甚至连北大派国学也不予承认,他们认为治国学者皆不“科学”。与趋新学人意愿相反的是,由于各类国学机构研究的对象接近,整理国故客观上多少起到了沟通新旧的作用;但新派对旧派有意识的排拒远胜于基本是无意识的沟通,“国学”一名终于不立,不得不在反对声中逐渐淡出思想和学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应该采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新一轮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没有列入"国学"学科这一现象。所谓"国学"在新的学科潮流没有涌入本土之前,从来都不存在"分科立学"的问题,只有在新的学科潮流涌入之后,"国学"才与新的学科体系产生"同构"。上个世纪90年代"国学热"兴起之后,国学教育与国学学科设置问题浮现了出来,时至今日,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三大难题:一是国学学术疆界难以确认;二是国学学科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中难以定位;三是国学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设计。这三大难题足以阻止国学学科进入现有的学科制度体制之内。在国学学科没有进入"体制"内的情势下其出路主要有:一是大学单独自主设置"国学学科";二是在国学相关学科设置学科方向;三是设置高等级的国学研究课题;四是以国学精神统领相关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时代赋予国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二是创新国学文化与学术;三是进一步推进大国复兴的进程;四是向世界传播国学文化与学术,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然国学是否能形成体系(笔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学 ,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然而 ,一提起国学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史学、文学、艺术、道德、人生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其实 ,国学中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同属中国文化精髓的方面 ,就是中国传统科技体系 ,包括中国科技史、中国科技哲学、中国科学思维方法等学科的内容。前一半为人文国学 ,后一半当称“自然国学”。 2 0 0 2年 5月 2 3日 ,本编辑部与北京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在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史所联合举行了“自然国学是否能形成体系”的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六十余人 ,大家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即为一部分专家发言的内容。我们认为 ,对于人类未来的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学者也具有义不容辞的重要的创新使命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蕴涵着创新未来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这成为中国学者思考当代问题特有的思维优势 ,吴文俊先生正是受中国传统数学方法的启示 ,在几何问题的计算化领域做出了举世闻名的杰出贡献。对中国传统科技体系的特色和价值进行讨论 ,不但对我们祖先的创造是一个肯定和纪念 ,而且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其文论思想一直是学人研究的重点,但有关其交游,学人研究得并不多,本文拟对刘熙载的交游作一探究,并针对过去人们对刘熙载交友问题的一些误解,提出"刘熙载交游比较广泛"的新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支持增设“国学”学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但实际上,“国学”学科建置的这三大动因都是站不住脚的。借“国学”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做法使得“国学”成为了手段而非目的;“国学”的疆界至今尚未明确、清晰;很多古代经典是古代不同的学人于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学术视角集体完成的,加之现代学科体制下“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学者们不会必然地突破现存文史哲分科的视阈限制而走向综合式的、贯通式的“国学”研究道路。此外,其他一些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或者不利的因素均让当代的“国学”学科设置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摘要:揭暄是明末清初士人,经历明清鼎革后归隐山林,专心访学交游,其所著军事书籍及对宇宙论的探讨颇有见解,为当时学者所称道。揭暄少年时接受过传统儒学教育,并对西学有所接触;归隐后与著名学者如方以智、方中通、游艺等相熟并与江西著名学派成员走动频繁,学术交往活跃,形成了一个以避乱为机缘有着明显地缘联系、志趣相投的学术圈,并在学术活动中加深了对西学的理解。揭暄的著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其交往学者关注的问题和学术背景影响并得到其观点的启发,在学术探讨和辩难中愈渐丰富和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深入研究,上海大学历史系暨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传统学术转型的原因、路径与方法,经学的近代转型,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古史辨"与近代史学,国学与中西学术,近代著名史家的学术与思想以及清代学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会议的举行,对于在海内外传统学术研究中打通古代与近现代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学者直接对话并推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代初,胡林安与友人在上海创设了国学研究社,该社的宗旨在于弘扬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据(国学研究社宣言》述其办社之原因,乃是由于“近数年来,研究国学者,日少一日,其原因以国学乏有统系之书警,用力多而获益少,一般学者,无党闲之岁月,以从事于国学,而国学较深者,又为旧思想所拘束,不能将国学寻出一个条理,以引起未经从事于国学者之兴昧。同人知国学有研究之价值,又知多数欲研究国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于是发行斯周刊,以从事于国学之研究。”这段文字中所提及的“国学”这一概念,从现在来看,其范畴之内含与外延,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国学教育和传播具有优良的传统,很有借鉴价值。国学教育和传播依托于藏书楼和图书馆。古代藏书推动了国学经典传播,促进了学术与教育发展。现代图书馆是国学经典传播的重要阵地,应该大力弘扬国学教育,加强国学经典传播,这也有利于当前我国的国学重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近代学术名家,清代浙东学派殿军。他们一生主要以著述与教学为职,故学术交游广泛,门弟子众多。通过对他们交游与门弟子作出较为详尽的辑考与梳理,大致展示了黄氏父子学术经历与网络、学术传承与谱系、学术思想与影响的基本事实,从而为观察近代以来学术嬗变与构建百年学术谱系提供个案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