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通过对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形象进行评析,认为:祥林嫂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爱姑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抗争者,子君是女性弱势群体中闪光一时的弱者.她们被强大的"杀人团"所包围,同时由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存在的程度不一的精神缺陷,因此挣扎、抗争、"出走"都无济于事,都是悲剧结局.而鲁迅描写女性弱势群体及三女性的价值意义在于:反思五四的"人的发现",反思五四妇女解放及启蒙的时效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而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塑造的祥林嫂、爱姑和子君三个人物形象,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抗,演绎了封建礼教的逐渐衰亡,昭示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从而激发人们前仆后继地斗争,去寻找新的路。  相似文献   

3.
子君是一个由多重社会因素造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时代女性。她有着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觉悟和果敢行动 ,又具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摇摆性、脆弱性和革命不彻底性等弱点。她的悲剧是“五四”退潮期“时代女性”的普遍悲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伤逝》文本中涓生、子君形象的多重性与“五四”文化运动中文化形态的多样性的一致性分析,对涓生、子君相互关系的不平衡性与“五四”文化运动中多种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的一致性分析,对涓生情感经历的波折性与鲁迅自身文化实践历程中的情感经历的一致性分析认为:《伤逝》是一个隐喻性的文本。它以感性的形式表达了鲁迅对“五四”文化运动的全面反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离婚》、《伤逝》主人公爱姑和子君的悲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提出她们的悲剧分别是“熟睡国民”的悲剧和“梦醒女性”的悲剧。上升到美学范畴 ,本文把这两个悲剧分别归入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并在此基础上把鲁迅的悲剧作品作了大致划分 ,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爱姑是一个比祥林嫂和单四嫂子更为复杂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人们对她的认识很不相同。有的人说爱姑是一个觉醒了的劳动妇女的典型;有的人说,“爱姑者,爱古也!”她是那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为着维系腐朽、反动的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地位高尚,能玩弄一部分封建权势和利害的人”的“真实写照”(见《艺谭》1981年第2期《从单四嫂到祥林嫂》);有的人则既肯定爱姑为争人权而表现出的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斗争精神,又否定她身上严重的旧意识和思想上的盲目性、妥协性。笔者比较倾向于最后一种意见,下面对爱姑的形象及其悲剧的根源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离婚>是一支女性悲歌.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表现了主人公爱姑的人生悲剧,并且深刻地揭示出了她思想意识中的"奴性"和"愚弱",体现出他"国民性批判"的启蒙主义思想.同时,通过爱姑这个女性形象的命运,鲁迅对中国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思考:中国的妇女并没有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祥林嫂、爱姑、子君三位不同类型妇女的命运悲剧的原因,其一是妇女自身愚昧麻木、懦弱的弱点;其二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封建迷信的迫害。探索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思考,警醒现代的中国妇女,如果不自觉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投身社会,不取得政治、经济的自主权,不自强自立,就不可能完全获得解放,就不能避免残害妇女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与“五四”文学注重通过对外部的剖析和关照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 ,张洁更注重对女性内部的审视和反思。在张洁的众多作品中 ,《爱 ,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三篇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集中体现了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并呈现了她对女性问题思考的连续深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离婚》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收入《徬徨》,是鲁迅以现实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作品写了爱姑的丈夫、施家“小畜生”与爱姑离婚的故事。离婚的原因是“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不再要爱姑,而且爱姑的公婆也不喜欢这个媳妇。所以与其说是离婚,不如说是爱姑的公婆丈夫要离弃爱姑。为了反抗封建夫权,爱姑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