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30年代以米塞斯,海耶克等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辩护士,同以泰勒.兰格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同情者,就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展开了一场论战,以此为起点,到现在,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争,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表面上争的是计划与市场能否结合,但背后隐藏着公有制与市场机制能否兼容的问题。兰格,布鲁斯,锡克等人,都为探索这个问题作出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这点理论界的认识应当说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计划和市场如何结合的问题上,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苏东,自奥斯卡·兰格提出“试错法”以来,布鲁斯、锡克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设想。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也先后出现了“大计划、小自由”,“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等设想,这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布鲁斯较早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必须发展市场关系的重要思想,从而为他提出“分权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比较经济学家霍尔索夫斯基教授在他的《各种经济制度的分析和比较》一书中说,二次大战后,把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学家中当首推波兰的布鲁斯和捷克的奥塔·锡克。西德曼海姆大学的简·奥泽斯基甚至称布鲁斯为东欧经济改革的首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论”、“计划——市场排斥论”,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论”和“计划——市场结合论”,进而把商品货币关系由狭小的消费品领域,扩展到包括生产资料在内的其他物质资料及某些非物质资料领域,从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资源配置系统,这是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生、发育的理论始点和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5.
商品经济的实现问题,就是通过市场来观察和解决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补偿的问题。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则应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使市场实现比较顺畅地完成。我曾经在《论社会主义的市场实现问题》中谈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当时是着重从理论上阐明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存在市场实现问题。本文拟结合近两年在市场方面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处理好市场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权威性结论确立以来,计划与市场理论一直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的“热门话题。”计划与市场理论研究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大计划、小市场”、“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力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标志着我们对计划与市场理论认识的阶段性、渐进性特征。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所不同。前者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重要原则,准确地阐述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经济模式的实质;其结合的规定性是严谨的,结合的质是不变的。后者作为调节机制的重要原则,揭示了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精髓;其结合的规定性是灵活的,结合的量是可变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动态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哪些理 论问题需要探讨 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方面,有两个主要的问题需要深入讨论研究,一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的关系,一是条条和块块的关系,或者说部门管理和地区管理,集权和分析的关系。 第一个主要问题里又包括如下几个问题: 一、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前两年有人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各种经济成并存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的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机制。”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必须破除调节手段具有社会性质论、破除计划调节直接论、破除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作用范围局部论,否则,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必须破除调节手段具有社会性质论 调节手段是否具有社会性质,或者说计划调节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调节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一论断,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使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模式进一步明确和具体了。然而,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这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关键却在于如何认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基础。计划与市场“谁统一于谁”或“谁内在于谁”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模棱两可的回答更无益于改革实践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六月十一至十四日,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召开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理论讨论会上,代表们着重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商品经济范围、商品经济原则和社会其它领域原则的关系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虽然暂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完整的概念,但它的范围却应该有别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范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必须遵循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不少同志以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加商品经济。这种理解,首先在逻辑上造成困难,因为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去解释,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假如再加一个商品经济,岂不导致概念的混乱?更重要的是,对“有计划的”、“计划经济”的理解不科学,很容易造成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形如两张皮,不能把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实践上便出现计划管理与市场机制脱节乃至对立。我以为,倘若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应当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的“有计划的”,理解为市场调节和调节市场的双导向运动,即把自发的市场调节自觉化,使整个宏观控制变成一个以市场信息反馈为中心的大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同私有制基础上基本由市场自发调节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目前,在学习讲话过程中,理论界正就如何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机制展开讨论.我认为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潮流。回顾14年的改革历程,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再到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及十三  相似文献   

14.
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必须建立起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什么形式的市场才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呢?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模式必须要反映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两大要求:一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在的广泛联系,一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有计划运行。因此,社会主义市场模式应具有广泛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提出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理想模式,但并没有找到两者有机结合的可操作的途径.在中国,伴随十年改革历程而先后出现的“板块式结合理论”、“渗透论”、“有机结合论”、“两个全覆盖论”、“两次调节论”等,都先后对计划与市场的实际结合产生过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但令人满意的计划与市场根本上有机结合的格局尚末真正形成.那么,计划与市场能否有机结合呢?笔者持乐观态度.但就目前情况看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存在着三大根本性障碍.只有不断克服这三大障碍,才能逐步实现计  相似文献   

16.
可以这么说,波兰布鲁斯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波兰奥斯卡·兰格的经济模式,甚至又是兰格经济模式的补充、修改和完善的结果,在另一方面,布鲁斯经济模式又可称为匈牙利科尔纳经济模式的前身,科尔纳的经济改革思路在颇大程度上受到布鲁斯经济模式的影响。 从布鲁斯经济模式的形成过程看,其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呈现在六十年代前期,并以其代表著作《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问题》为特征;第二阶段呈现在七十年代中、后期与八十年代,并以《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政治制度》一书为代表作。在他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经济模式的揭示、刻画、研究过程中,呈现出如下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新计划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明确肯定社会主义能与市场经济“联姻” ,并提出利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市场主导论”。然而 ,他们结合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 ,又明确肯定了计划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但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应当是“指导性计划” ,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在于用“看得见的手”解决“看不见的手”的弊端 ,以保证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的性质?最近,蒋学模同志在《再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经济。”通观该文的主旨,无非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是好的,应该大力发展,其它性质的商品经济,存在不少毛病,酿成许多恶果,应加以限制。我认为此论有许多不妥之处,有必要提出商榷,以就教于蒋学模同志和理论界的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19.
1、讨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以为,不能仅就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而论,原因在于相对于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而言,这是第二层次的问题,第二层次从属于第一层次,而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取决于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所以如此,就在于当我们讲计划经济的时候,是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作为前提的。因为只有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当生产资料是一个统一的所有者的时候,计划经济才可能得以实现。这一点早已为马克思的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证明。而当我们讲市场,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时候,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它对应于商品经济,诚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告诉我们,没有商品经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在我国是计划与市场关系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经济体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的基本点在于计划与市场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