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与游侠     
唐代诗坛巨星李白,其思想复杂多变,学术界普遍认为其融合了儒、释、道、杂、纵横、兵等诸家思想,且在诸家思想中,儒道为最,释家次之。这无疑是正确的。坦游侠思想对李白的影响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偶有论及,也往往与纵横家混为一谈,且语焉不详。本文试对李白的游侠风仪和任侠经历,以及游侠思想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作较为深入的探讨。纵横家与游侠确有联系,但不是一码事,不能混为一谈。这两家在先秦时本各不相谋,到汉代才开始结合,喜好纵横之术的人,也往往有游侠之风。唐代的纵横家和游侠甚为寥落,但在李白身上却达到了奇妙的结…  相似文献   

2.
苏秦张仪年辈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多年来,苏奏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大搞合纵,而张仪坚持连横。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以下简称《帛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本来,这一问题已为新出土的《帛书》所解决,但诸祖耿先生在其《关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类似《战国策》部分的名称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诸文》)  相似文献   

3.
张仪史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仪史事辨晁福林在战国中期的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家张仪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和张仪同时的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足可见张仪和其它纵横家叱咤风云的气概。尽管孟子不称许这些纵横家为大丈夫,...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大学郑杰文同志赠给我一本他近来所著的《中国古代纵横家论》,我看到后,觉得就像得到了一块珙璧,捧阅再再,寝食俱忘,欣喜之情,无言可状。我认为这是部难得的好书,所以我愿将它介绍给广大读者,以便使大家都能由此书中受到鼓舞和启发。兹将该书简评如下: 《中国古代纵横家论》,1995年5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纵横派史略》,从战国纵横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形势入手,分“合纵连横的萌芽和初创”、“合纵连横的鼎盛时期”、“合纵连横的持续和衰亡”三个时期,对战国纵横家的产生、兴盛、衰亡过程进行考证和论述。中卷《纵横家考辨》在搜集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鬼谷先生、淳于髡、张仪、公孙衍、田父、苏秦这六位纵横策士的生平行事、思想观点、纵横活动业绩考辨  相似文献   

5.
苏秦相六国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要代表,史载其治学刻苦,以锥刺骨夜以继日,最终身佩六国相印,可谓功名显赫。“’两千年来,苏秦的事迹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但考之以现存史料,其身佩六国相印一说大有可疑。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作辨,以就正于方家。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早期经历先“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秦,首少之,弗信。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日:……(王)方诛商碘,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他说服了燕文公,并得到燕的资助,再次访赵,开…  相似文献   

6.
苏秦兄弟排行及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史上的著名纵横家苏秦、苏代、苏厉三弟兄,孰兄孰弟,纷纭众说,迄今无定论;关于他们的事迹,史书上也记截不一。现依据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以下简称《帛书》)提供的新证,来初步探讨这些问题。苏氏三兄弟的次序,据《战国策·燕策一》曰:“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亦皆学”。史、策所叙,似颇相表里。但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其《史记志疑》中提出了疑问,近人也意见不一。唐兰先生认为:“《史记·苏秦传》说苏代是苏秦之弟,事实上苏代当是兄”;诸祖耿先生继续坚持“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就是苏秦的弟弟”的说法;《帛书》的注释者说:“苏厉是苏秦的兄或弟”可见这个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秦汉文献的整理,苏秦事迹,自汉初便已有“合纵抑秦”和“为燕间齐”两种说法。后人关于苏秦的研究,无论本《史记》《国策》说,还是本《战国纵横家书》(帛书)说,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都忽视了秦汉学术层累现象对秦汉史事传述带来的负面影响。苏秦事迹真伪的考订,有赖于将先秦和秦汉文献进行剥离,有赖于对更多地下出土的秦汉文献的综合考订。  相似文献   

8.
《鬼谷子天机妙意》序杨向奎《史记》说苏秦、张仪俱师事鬼谷子先生。《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著录《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而不及《鬼谷子》。《隋书·经籍志》著录《鬼谷子》三卷,有皇甫谧注本和乐壹注本,而不及《苏子》和《张子》。《旧唐书·经籍志》著录《...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位置问题,郭绍虞教授曾著文论述,认为作为一种文体,赋的发展史,就是受不同历史时期诸种文体影响不断演变的过程。自先秦两汉以来,一方面有与歌相结合的诗体,一方面有不歌的小诗——短赋;一方面有楚狂《凤兮》、孺子《沧浪》等以“兮”字为特点的歌,于是便有骚赋的诞生;一方面有《庄子》、《列子》等寓言和苏秦、张仪的纵横之  相似文献   

10.
一、从崔颢、李白的诗谈起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流传遐迩,历久不衰。据说李白登黄鹤楼打算题诗,也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①此后,李白过金陵,登凤凰台,仿崔诗章法与意境,题《登金陵凤凰台》诗,意欲一较高低。对这两首诗,后人众说纷纭,似乎难定甲乙。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但也有人认为,李诗结句以浮云蔽日喻奸臣蒙主,表达作者思君念国的忧世之情,而崔诗给句写思乡离愁,似无更深内涵,故李诗给句差胜。明代王世懋独具只眼,他说:“崔郎中作黄鹤楼诗,青莲…  相似文献   

11.
李白《关山月》诗之源流所自,《李白乐府探源》一文曾作过探讨,谓此诗乃“拟齐梁体”,且举齐梁诗人所作《关山月》诗句数例为证。本文则进一步认为,《李白乐府探源》所举之例,可视为李白《关山月》诗之远源;而其近源,当为初唐诗人崔融之《关山月》。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现将两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饮 ,诗人之通趣矣。”1唐代诗人中嗜酒者大有人在 ,其中不乏以酒为号者。初唐诗人王绩自号斗酒学士 ,盛唐诗人元结自号酒民 ,中唐诗人白居易号醉尹、醉司马、醉傅和醉吟先生 ,晚唐诗人皮日休则自号醉士。不过 ,其中饮酒最为出名的当数酒仙李白。李白之嗜酒与豪饮世罕其比。他有知己时“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饮》) ;朋友不在时则“独酌劝孤影”(《独酌》) ;高兴时“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忧愁时“涤荡千古愁 ,流连百壶饮”(《友人会宿》) ;酒瘾发作时恨不得江水变为美酒 :“遥看汉水…  相似文献   

13.
王秋秋 《理论界》2023,(6):101-108
本文围绕《古风五十九首》这一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重要作品,探讨从魏晋时期的拟代传统到盛唐时期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形成的必然性。从《古风五十九首》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阐述李白《古风》之“复古”追求与“创革”精神的重要联系,说明了《古风》在倾“世道大乱”之诉求和求“深沉含蓄、浅酌低吟之美”之间的艺术关系,指出了《古风五十九首》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李白的先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家世是个千古之谜。李自自称出自汉代陇西飞将军李广之后(见《赠张相镐诗》二);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新唐书·李自传》都说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但自北朝至初唐一段的先世还是空白的。近来有人提出说李白是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支的后裔。也有人认为李白的先人  相似文献   

15.
《史记》的记事,在尊重大概的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也常常运用文学上的虚构夸张等手段,所以该书在一些细节的叙述上,常有难以解释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苏秦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苏秦游说周显王不遇,西入秦,说秦惠王。当时秦方诛商鞅,痛恨辩士,故不采纳他的意见。于是苏秦东至赵,因得不到赵相奉阳君的赏识,又入燕,说燕文侯,文侯同意合纵主张。苏秦便带了燕文侯送的车马金帛重新回到赵国。这时奉阳君已死,苏秦力劝赵肃侯,使之同意加入联盟,并拿出车马、黄金、玉璧、锦绣等作为继续约纵的费用。苏秦又去游说韩宣王、魏襄王、…  相似文献   

16.
西谚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之说,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庶几近之。长期以来,由于古代典籍中记载李白生平事迹既多错误,又掺杂不少神话传说故事,李白仿佛真是“天上滴仙人”,他在人世的情景给人以虚幻飘渺、神秘莫测之感,后人之视李白,犹窥云中神龙,见首不见其身,因此,研究李白,还其生平和作品以本来面目,仍为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郁贤皓教授自70年代后期,将李白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深感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李白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李白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而对李白生平和交游则缺乏认真深入的稽考,这就无法…  相似文献   

17.
高适是唐代诗人之最达者吗?刘乃亮刘继儒《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此虽一家之言,但影响颇大,几成定论,时至今日,仍有多种文学史教材及专著在论及高适时加以引用。然细加考察,发现此说殊难成立。古汉语中,“达”字有多层含义。《...  相似文献   

18.
《墨经》中有关原始诡辩学说的一个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学派,近来大家都称为“诡辩学派”。但“诡辩”两字同样适用于纵横家,例如《史记》称张仪“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贾生列传》)。《汉书艺文志》把惠施、公孙龙列入“名家”,但列入“名家”的也还有不务诡辩的《尹文子》。可见“名家”和“诡辩学派”两个名词用来称呼惠施、公孙龙这一学派都有范围过宽的毛病。  相似文献   

19.
背景资料 李白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的纪念馆。位于四川省江油县城北中坝镇。李白纪念馆为唐代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占地4万多平方米.收藏各种文物数千件.随处可见名人题词.高士吟诗.行家撰联。馆前照壁,有邓小平亲笔题辞:“李白故里”。1962年李白逝世1200周年时筹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先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几首释家题材诗歌加以解读,进而论证“出于道”的李白也是“游乎禅”的;再通过对李白平生佛教交游及相关诗作的回顾,得出佛教思想对李白精神世界曾起到一点调节作用,但远未能成为他认识世界、改善自我的终极皈依之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