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建民主政治是杜威政治哲学的核心,杜威以他的“经验”哲学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任何个人都是某一社会共同体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不存在“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并认为教育的培育和支持是实现好的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础。杜威的这一观点时于我们今天建立和谐民主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提出了以“民主共同体”为理想的政治哲学思想。“民主共同体”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符合人的本性。它是一种“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这是我们理解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3.
从杜威的“民主共同体”的主要内容、起点及实现方法等方面,来分析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杜威“民主共同体”的理论来源,不仅是对杜威哲学中最重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的探讨重新定位,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的影响深远性,既从另一个侧面来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学说力量,也为以后论证杜威哲学是美国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杜威“民主”思想价值维度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民主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提出了以“民主共同体”为理想的政治哲学思想。杜威的“民主”和“民主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符合社会道德传统。深厚的道德伦理观念,是杜威的民主思想不同于当代其他哲学家思想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5.
杜威从其"经验"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传统的二元论哲学必然导致一种"旁观者"的知识观,而传统政治哲学将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对于默认二元区分为其前提的知识论传统而言,是一个必然的推论。"原子式的个人"的观点破坏了人的生活的源初统一性,最终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杜威认为"社会共同体"是研究政治哲学的依据和出发点,社会共同体是一个属人的概念,而"社会"则是一个含义空洞的概念。只有在一个卓有成效的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个体性"才能被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体有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等多种类型和层次。共同体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离开共同体而独立存在。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条件下,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努力创造条件,构建共同体,切实促进个人自由的发展,既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更是当代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认。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国家建构上,中西方各有不同的发展逻辑。文章从比较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特点,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既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建构贡献了中国方案。文章从传统与现代,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统筹全局与协同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特点和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想象的共同体之审美层面的强调,共同体美学存在着社会、国家与人类的多重维度。这些维度不仅在近年国产影片发展趋向中有所体现,也呈现出共同体美学内部的复杂层次和关系。其中,近年来最为常见的以国家共同体想象为主导的影片虽然致力于以共同体美学来缝合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对社会共情的征用效果往往又成为缝合成功与否的关键。相较而言,强调社会共同体想象的影片虽然以对社会问题的影像呈现来唤起观众共情,却又往往与国家共同体想象形成紧张关系。而作为共同体美学新趋向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想象为主导的影片,虽然在与国家共同体想象的配合中形成了以中国经验来讲述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却又在不经意间暴露了其在社会共同体想象上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协调共同体美学内部的多维想象,使之最大化地形成合力,仍然是今天打造共同体美学应致力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世界主义者在反思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一种全球共同体的观念。全球共同体既是世界主义确证全球正义等规范原则的理论前提,同时也是其理想目标。建构全球共同体包括三个方面:全球正义是道德基础,世界主义民主是制度保证,培养世界公民则是其文化条件。世界主义的全球共同体观念在批判霸权主义、促进世界正义等方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在对民族国家的作用、世界正义的主体以及价值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理解上存在本质区别。我们既要避免世界主义的内在缺陷,又要借鉴其积极因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提供理论资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辩证地看待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一关系问题,正是当代政治哲学语境下最为核心的议题之一。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都在这一议题下进行了长久的相互论辩。综合来看,马克思意义上的“共同体”是以人的生产实践关系为基础的个人的集合体,它既囊括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表达方式,又包含了认知性与规范性两种理解维度,揭示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对立统一性,解决了当代个人与共同体关系问题的理论分歧,是对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的“真正解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公平正义乃至更高超越性价值的伦理追求与道德愿景。  相似文献   

11.
简论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包括城市整体社区和城市邻里社区两个层次,它们构成城市基层民主发展的二元格局,只有将两个层次的民主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推动城市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建构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健全的民主社会,也才能解决社区建设和城市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永丰社区是辽宁省社区建设中的一个典型。其建设的经验是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来取信于民,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居民和以社区建设的实际成果来为民谋利。总结这个社区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特点,能为社会转型时期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它具有人的特性、群体性,是历史上凝结成的稳定的活动方式或活动成果,异质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以“和谐”作为全球伦理的基础观念,作为一种处理各种文明、文化间相互关系的民主方式,寻求的是不同国家的互助合作与和谐发展。各种文化只有相互取长补短,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才能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实现民主社会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民主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是民主社会的“雏形共同体”,民主生活是学校日常化的生活方式。教育目的是民主,是培养共同体生活的民主社会的公民,教育过程、手段和方法等也都应该是民主的,通过非民主的方式实现民主,这既不可取也不可能。当前我们应该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剔除教学中专制的形式权威,消解教育管理中的命令化和行政化方式,促进教育走向民主,社会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5.
居民自治权是居民自治中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人们认知居民自治的关键概念。居民自治权是居民委员会的居民的一种基层自治权,基此法定范围内的居民能够以民主的方式自我决定、处理居民委员会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居民自治权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在居民自治中,居民自治权要想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处理好居民自治权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好居民自治权与基层政权、基层党的领导权、司法权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硬法之治,软法之治更为注重协商与民主、对话与互动,在本质上同社区治理创新的理念相契合。将软法之治引入社区治理创新中需要培育多元主体共治合作、社区行政管理组织指导服务、社区治理主体民主协商等软法治理理念。社区治理创新中的软法之治具有侧重反映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共同意志,制定形式多样、简易、灵活、高效,实施依靠“利益诱导-柔性惩罚”机制,制定程序具有更高程度的民主协商性等特征。社区治理创新中法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单一的硬法治理模式转向“软硬并举”的混合法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在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村民自治的基本内涵在于"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自治实施中相关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农民的政治参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民主监督、村民自治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政村治"等五个方面。从未来走向看,村民自治将向着权利保障、社区重建、民主化和制度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一项以分权制衡为取向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改革,实现了村级权力组织的重构和村级民主监督的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村庄治理的良政化和社区的和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治理绩效,但也存在着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工作越位和缺位、监督参与广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借助进一步的创新推动民主监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南部非洲国家的公民社会组织大体上分为工会、教会、人权组织、妇女组织、青年组织、环保组织等多个类别.由于历史背景和所处国家环境的不同,该地区国家的公民社会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但总的来看,公民社会组织为该地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尤其是,它们在促进南部非洲国家由威权统治向民主转型以及保障民众权益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采取呼吁、情愿、抗议直至非暴力抵抗运动等各种形式向不义和暴政宣战,有力地推动了南部非洲地区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这些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