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礼物的流动不是盲目的,而是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仪式性场合中的礼物馈赠占据着礼物馈赠的大部分比例,而诞生仪式就属于仪式性场合的一种.通过对阎云翔先生在《礼物的流动》一书中对下岬村中礼物流动所体现的人情和互惠关系的理解,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对土家族诞生仪式中的礼物馈赠进行分析,以发现其深层的社会意义和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花腰傣婚礼中提亲、吃小酒、迎亲、进家仪式等各种活动及在活动中的礼物馈赠,得出花腰傣婚礼中的礼物馈赠凸显了花腰傣的脸面,表明男方对女方权利的占有,更体现出互惠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礼物馈赠的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有助于维系、强化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考察1927-1937年间上海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的礼物馈赠行为可见,知识分子的礼物馈赠行为既涵括了上海地方习俗文化的特点,又具有知识分子自身群体的行为特征。互赠书籍、相片与字画等礼物,成为相互之间表示友好、信任,构建认同感与强化私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途径。装饰摆设品类型的礼物旨在加深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生活日用品旨在巩固已经成型且更具稳定性的社会关系网络。婚礼、公众与私人节假日是送礼的重要场合。在"打秋风"这一上海地方习俗中,礼物不仅因回收而失去礼物之性质,还成为赠礼者变相敛财的工具。知识分子并不主张杜绝与取缔礼物及送礼行为,而是对礼品选择、送礼对象以及送礼场合等方面提出看法,赋予礼物以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德昂族是茶的民族,有丰富的用茶实践,茶在德昂族社会中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从人类学中礼物馈赠的视角,描述了德昂族在表达礼节、发邀请、谈恋爱、求婚、供奉仪式祭品等场合中的五类茶叶馈赠实践,由此建立起德昂族与非德昂族之间的族群关系,德昂族彼此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德昂族宗教生活中僧人与世俗人之间的仪式关系三种关系类型,揭示了该民族社会关系建构的动态,提出德昂族的茶叶馈赠其实体现的就是该民族对民族内外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认同观。  相似文献   

5.
礼物馈赠是一个有趣且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研究礼物馈赠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和诠释社会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以礼物馈赠对关系网络构建过程和礼物流动方向为切入点,分析礼物馈赠的文化规则和运行逻辑,试图挖掘这种文化规则背后所蕴含的其它因素,并探索礼物馈赠的理性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清水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苗族地区L村的婚俗变迁,以"礼物"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婚俗中礼物馈赠的呈现、流动、变化及象征意义来探讨该地区的婚俗变化。文中既包括男女双方在不同时期的礼物馈赠,也包括男女双方家庭的新婚祝福礼物。婚俗中的礼物互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研究礼物交换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诠释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空间婚俗中礼物的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苗族在社会转型下的婚俗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7.
礼物交换是都市人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情感社会学角度研究礼物交换现象对构建和谐情感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100名个案访谈资料发现礼物交换在都市情感生活中具有多样性、情境性、仪式性、感受性四个基本特征.礼物交换的基本功能是抒情和实用.随着社会的变迁,抒情功能的强化幅度大于其实用功能,表现为礼物的符号化趋势加强,礼物运用的仪式主义特征更为突出,礼物的情感功能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8.
彝族的很多活动伴随礼物馈赠,如节日,婚礼、丧礼等,但馈赠内容、规则、意义在不同活动有差别。本文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彝族丧礼的礼物馈赠背后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彝族社会文化互动和重视各民族的礼物馈赠理论。  相似文献   

9.
有关交换方面的研究自莫斯对礼物馈赠的探讨之后,一直为社会文化人类学界所关注.虽然礼物交换在很多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但劳力、资金、物品等方面的互惠交换现象却很少被涉及.论文通过对一个农村的互助体系的田野调查,阐明了互助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互助是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以人情和关系为文化基础的社会交换.它既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工具,也是一种表达感情和履行道德义务的方式.互助不仅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加深了人们的感情,创造、维持和强化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人在其一生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礼仪较多,最主要的有诞生礼、婚礼、寿礼、葬礼四大礼仪。在这些礼仪中,礼物的馈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形成了生育馈赠、婚聘馈赠、寿辰馈赠和丧葬馈赠四种基本的模式。通过这四种礼物馈赠模式的分析能够发现土家族深层的社会意义和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花腰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稻作文化"的服饰文化。花腰傣妇女服饰不仅体现了服饰保暖御寒、遮羞、美化的基本实用功能,也折射出"花腰傣"这一特殊群体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多元性、象征性、原生性等文化现象,以及和谐、融合、符号、传承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傣族宗教对傣语地名命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水利灌溉在傣族历史上发挥过许多作用,它促进了傣族耕作制度的变革,使傣族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促成傣族农村公社的形成,对傣族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 ,馈赠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手段 ,而在日本尤其如此。本文侧重探讨日本人馈赠的意识和行为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及特点 ,同时也触及中国的一些同类问题 ,以加深对中日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由于佛教在傣泰民族社会长期盛行,对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的人物、题材、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傣泰民族民间故事因此获得新的活力;傣泰民族民间故事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佛教借助民间故事的生动形象和特殊的传承方式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充分体现了宗教和文学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梢老曼"指滇南南传佛教流行区域傣族村寨中处理村寨纠纷、传承伦理道德的民间组织,傣语直译为"村寨里的4根柱子",是傣族传统聚落空间观在社会组织结构上的转附。同时,也是这一非正式社会控制制度中传统权威执行者的称呼。担任细梢老曼的4个老人负责村寨的传统事务,同时也承担纠纷调解的角色,在传承和维护传统文化、促进傣族社区和谐、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权威不但来源于历史上农村公社时期就已形成的组织文化,还来源于现代村民大会的权力授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细梢老曼的权威和所作用的领域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即是乡村政治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乡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所需。  相似文献   

18.
彩礼是婚姻支付的重要形式,其变迁与农村社会的巨变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后,华北农村的彩礼习俗发生了质变,彩礼本来是缔结婚约的标识物,也是代际之间均衡的财富转移方式,现在却变成了代际剥削的手段,子代借此向父代索要高额家庭财富,推动了彩礼数目的暴涨。彩礼性质的嬗变是家庭结构、家计模式和代际关系变迁合力型塑的结果,其中代际关系失衡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傣族三大悲剧叙事长诗之一的《线秀》运用了大量傣族民族化的意象表现傣族生活场景,似水的民族性格也在诗歌叙事风格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些艺术合力建构了该民间叙事长诗不朽的艺术魅力。其高超艺术价值的生成与傣族地区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以及民间信仰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学界逐渐有人开始讨论嫁妆与聘礼的问题,文章利用所能接触到的资料,总结出几种主要的理论成果:继承说;福利说;劳动价值说;竞争说;家庭意图说;财产转移说。每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各自的田野基础,本文不着重讨论这些理论背景。尽管学者对嫁妆与聘礼的看法差异很大,但他们还是站在一个共同的基点之上,即二者在给出妻子集团和接受妻子集团之间的姻亲关系的建立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