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反右琐忆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发起一场整风运动。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提了许多宝贵意见,但确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为了澄清大是大非.稳定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中央就在全国开展了反右派斗争。  相似文献   

2.
我们到农村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受到了一次极大的教育和鍛炼,对于面向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的问題、有一些比较具体的体会。这里,只就经济理论的宣传和普及问題,谈谈我们的初步的感受。农村急需理論宣傳和普及工作在农村的大半年中,我们深深感到广大农民、特別是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对韩国新村运动的研究分析得出,新村运动通过正面激励教育、灌输引导教育、榜样示范教育、情感交流教育等思想教育途径转变了韩国农民的精神面貌。借鉴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现阶段加强农村思想教育的对策建议:重视农民在农村思想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注重农民的精神培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农村思想教育方法多样化;思想教育成为破解返乡农民工压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论农民社会主义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杨继武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将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作为了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而且明确了教育方式:“要坚持思想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显...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农村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教育观念上仍受到旧时代的影响,农村各级学校的办学物质条件普遍较差,农村教育一直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对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儿童的基础教育,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农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连生 《南都学坛》2002,22(1):29-33
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问题。建国之后 ,中国共产党把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 ,并根据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项工作。在社会主义教育中 ,能够围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来进行 ,能够正确处理派驻工作队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关系 ,把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并能依据农业生产经营特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于經济理論研究工作的来說,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能够使我們經济理論工作者在立場、覌点、方法等方面受到一次比較全面、深刻的改造和鍛炼,受到农民群众一次严格的检驗。毛泽东同志早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在势如暴风驟雨的农民运动的面前,"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检驗而决定弃取"。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和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对当前农村教育存在问题的做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农村教育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在苏联农村展开了一场旨在消灭农村的资产阶级,将农民个体所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大规模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即所谓农业全盘集体化。对此问题,前苏官方一直评价很高,苏共纲领指出:“苏联农村的大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经济关系、在农民的整个生活方式上一次伟大的革命。集体化使农村永远摆脱了富农的奴役,摆脱了阶级分化,摆脱了破产和贫困……千百年的农民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1]甚至把其作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唯一成功模式加以理想化和规律化。即使指出其有错误,但…  相似文献   

10.
创新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教育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学生辍学率高、升学率低、缺少一技之长,解决的根本方法是,不断创新教育投入体制、农村教育体系和农村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1.
我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构建起了指导我们党的事业的思想理论宝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 ,在实践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 ,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宝库 ,已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以及毛泽东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是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的纲领从主张民族自决、联邦制到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1942年4月2日延安文艺界问题被正式提上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4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同意毛泽东提议,决定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在4月2日到4月10日的决策过程中,萧军、艾青、李又然等人都程度不等地或直接或间接为毛泽东提供过思路,而周扬则有可能为毛泽东决定以召开座谈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最后作出结论的方式提供过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两份历史遗产即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点,其基本理论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髓论,实现了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换,坚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突破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与毛泽东都认为腐败会对党和国家造成严重危害,但毛泽东倾向于认定腐败分子为带阶级性的党内外敌人,而邓小平却倾向于认定腐败分子为非阶级性的党内敌人。邓小平同意毛泽东关于腐败根源来自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外来资产阶级思想侵蚀,但更强调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邓小平同意毛泽东反腐败要开展党内整风的观点,但反对毛泽东主张的革命性的群众性“大民主”运动,而强调法治,强调体制改革,强调群众监督必须融入法制。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贡献则是推出“德治”、“法治”结合的伟大战略。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这一"结合",取得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受过挫折,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总结了革命时期"结合"的经验,吸取了经济建设中遭受挫折的教训,又成功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了,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无疑,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了在一个落后国家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在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困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国内外形势不断突变的环境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又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8.
1952年 ,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部分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原有的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不可否认 ,这种改变在当时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 ,但从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 ,有必要从主观认识原因方面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加深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领导的工人运动,成绩最为突出。1923年1月陈独秀着手筹备党的三大时,决定调毛泽东到中共中央工作,4月底,毛泽东到达上海参加中共三大的筹备工作。6月上旬,随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参加了中共三大。此次会议对毛泽东的政治生涯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转变。大会选举新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这意味着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了中共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二十大为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探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契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理论观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新经济政策及多党合作等。然而,匈牙利事件及国内工人闹事现象中止了毛泽东可贵的探索,中国错失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