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和统战工作的重心转移统战工作历来是我党中心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总目标和基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统战工作首先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决定的因素”,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要实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具有更鲜明、更广阔的内容,赋予了新的特点。它的工作领域由大陆扩展到海外,由上层延伸到基层,乃至工人阶级内部广大的非党知识分子,也是我们统战工作的对象与依靠力量。因此,党的统战工作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九十年代,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党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在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本行业机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一种行业,存在于这种发展形势之中,我们要不要调整自己的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图书馆属于文化教育范畴,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它虽然直接或间接为经济服务,但其本身不属于经济领域范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图书馆是以服务社会为主旋律的.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是  相似文献   

4.
目前,部分社区干部对统战工作认识不够,有的人认为,统战工作在社区好像没什么可做的。也有的人认为,现在什么工作都“进社区”,但是统战工作似乎没有必要“进社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社区内的各界人士不断增多,社区统战工作也日益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如何将统战工作向社区延伸,不断深化基层的统战工作,成为当前社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一简称《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我国商品经济的顺利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品经济作为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产物,义必将随者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亡。由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由商品经济发展到产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必经的三个阶段,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由低级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力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和人力(社会剩余劳动力)及一定的时间(闲暇时间)保证,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竞争”和“教育的竟争”;教育的生产性特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显,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教…  相似文献   

7.
按唯物史观原理,宗教同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一样,同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不仅受着经济基础的制约,而且还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宗教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主张,无疑与世俗的社会经济生活极为贴近。 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不完全是些虚无漂渺的说教,它的教义包括它的经济思想都与穆斯林社会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联,其经济思想渗透的“均贫富”观又是引人注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理论界开展的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已持续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这个讨论,目前还在深入地进行,这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关系到整个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和教育工作实践的全局性问题。就此,谈谈个人的拙见,请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 我以为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教育作为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手段,并非就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而且,不管认为教育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或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或既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生产力范畴;或说它属于中性的社会现象,虽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都没有回答教育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它以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为依据,通过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价值导向、营造环境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两手抓”是邓小平一贯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含义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和同步进行。体现了社会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辩证关系。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对唯物辩证法中“两点论”的具体应用,提出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则坚持了辩证法中的“重点论”,是以“两点论”为前提的重点论。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道德批评属于社会学批评的范畴,这是因为道德批评的功能在于服务社会,即它是从维护社会道德风尚与指引社会道德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批评;这就决定了道德批评同时又是具体的批评,一方面,它是以具体文学人物的道德特征为核心的批评,另一方面它也指向作家自身的“道德偏好”,因为作家在创造自己的人物时也会带有一定的道德倾向,因此道德批评又是类型化批评。  相似文献   

12.
融入世界产业革命 开创跨越式发展新道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具有“二重性”。从生产力的角度看 ,它是一次新的世界产业革命的浪潮 ,发展中国家必须融入其中 ,自主开创出一条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道路来。即以制度创新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为前提和动力 ,以教育创新为基础 ,以科技创新和知识化 (当前主要是信息化 )带工业化为关键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社会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在这种基础尚未创造出来之前,有可能也有必要首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当它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时,才能充分显示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工业比较落后的国家,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革命首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主义,在它尚未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之前,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40多年前就指这一点,他们说,消灭资本主义异化,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全部陈腐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均衡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二者之间具有一种互相对峙和抗衡的矛盾 ,即“内应力” ,它成为我国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内应力”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也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发展 ,代表着现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人民需要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反映的仅仅是生产力范畴的问题 ,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过的一道“大渡河” ,是测试中国共产党会不会成为“石达开”的一道难题。共产党要闯过这道关隘 ,必须把主要矛盾调控在均衡运行状态。为此 ,一要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增强党对生产关系的控制力 ;二要促使公有制中小企业不断“再生”和“复进” ;三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上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5.
一 相互缠绕的怪圈:被设定的难题 在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讨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理论的怪圈,它是一个被设定的难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总和,生产力是属于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存在范畴,而科学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这是每一个学过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同志都清楚不过的。如果把科学作为生产力,岂不混淆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界限?进而言之,如果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科学当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你又同时承认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从逻辑的传递关系中又岂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不又回到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老路上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岂不被抽掉了基石?这自然使我们想起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对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囚素。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这种观点颠倒了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关系。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居主导地位。在“人”和“物”的区分中,科学技术属于后者,因为它也是人创造并为人所运用的,认为科技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主张“物”支配“人”。其次,这种观点,忽视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最后,这种观点混淆了对生产力的经济学含义与哲学规定的界限。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把科技视为生产力发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只是为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最必要的条件,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还要通过具体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实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发展生产力已成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科学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社会主义在世界上还未成为现实制度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原因只提到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对其具体内容并未做详细论述。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斯大林针对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成就,作了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概括,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生产力在这里以加快速度发展着,因为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有这样发展的充分广阔的天地”。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斯大林在苏联建立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起过积级作用,但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它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当代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 ,必须在理解和把握这一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解决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问题。以下几点是先进生产力历史内涵的展开环节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的“独立因素”;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作用不断扩大的“独立变量”;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的先导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经济特别是网络经济作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的整体体现。在网络经济中 ,先进生产力已经展现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可以预言 ,随着这一经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整个社会形态也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因此必须以此为基点确定我们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对“生产力标准”本身必须确定一个标准,如果“生产力标准”的确定缺乏科学性、统一性,即使用同一个“标准”,也不会得出一致的、准确的结论,甚至使“生产力标准”的运用简单化、庸俗化。社会生产力是个历史的范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把社会生产力推到高度社会化、系统化的时代,因此,只有借  相似文献   

20.
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就是现阶段的历史使命。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也是衡量统战工作的唯一标准。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服务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今天就不同了,它应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生产力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如何发挥人的作用?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