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离婚案件的被告如提出离婚请求一般会因其诉讼请求与原告诉讼请求相同而被认为离婚反诉不能成立。实际上,在《婚姻法》确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之后,允许被告提出离婚反诉已成为保障无过错方作为被告时行使离婚损害赔偿诉权的必要制度。基于离婚诉讼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现有法律对离婚诉权的规定,离婚诉讼的被告不论有无与原告不同的离婚理由,均应有权提出离婚反诉而不受"一事不再理"的限制。但被告反诉离婚应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否则无受理的必要;法院对于离婚反诉应与离婚本诉合并审理,合一裁判。  相似文献   

2.
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反诉问题有相关的规定,但只有第52条、第126条、第129条几个条文,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应该对其进行完善。正确地认识与把握反诉制度的基本属性与内在规律,就能够有利于实现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法院的司法资源,并且有助于避免裁判间的矛盾。本文从我国的立法现状入手,从起诉的条件及其他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方面提出应如何完善反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反诉问题有相关的规定,但只有第52条、第126条、第129条几个条文,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应该对其进行完善。正确地认识与把握反诉制度的基本属性与内在规律,就能够有利于实现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法院的司法资源,并且有助于避免裁判间的矛盾。本文从我国的立法现状入手,从起诉的条件及其他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方面提出应如何完善反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反诉制度具有合并解决相关纠纷的功能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反诉制度的这一功能优势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与本诉相关之纠纷,两大法系各有不同态度。英美法系积极扩张反诉制度之功能,解决与此相关的所有纠纷,而大陆法系则持消极态度,原则禁止反诉功能扩张,因此两大法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反诉制度。本文对两大法系反诉制度所赖以形成的反诉观进行比较性考察,在此基础上检讨我国反诉观念的合理性,并以此为根据对我国未来反诉制度的设计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在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中都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各国法律确立反诉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以及避免本诉与反诉的裁判相矛盾。由于各国民事诉讼法典对反诉制度的规定很不一致,各国法学家对反诉制度的认识也很有分歧,所以给民事诉讼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适应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需要,我们试图就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反诉区别于传统的反诉制度,其意指在原告诉被告的本诉中,本诉的被告利用反诉的形式单独对原告以外的第三人提出诉讼,并将其纳入到同一诉讼程序中。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诉讼第三人制度同传统反诉制度相结合,在对传统反诉主客观范围进行扩张解释的基础上,类推解释适用反诉制度,以此解决诉讼第三人制度的问题。法国、德国在立法上或实务中,都在一定条件下承认了第三人反诉制度的合法性。在参照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第三人反诉制度构建基础的考察,文章认为我国实有必要建立第三人反诉制度,以此拓宽第三人诉讼参与的渠道并实现纠纷的一次性解决。  相似文献   

7.
论反诉制度     
反诉是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我国的民事、刑事诉讼法,本文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民事诉讼中关于反诉的概念与性质以及提起反诉的条件与程序、反诉的法庭审理程序、刑事诉讼中如何提起反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民事案件进入第二审后可以提起反诉,对反诉不能提起再反诉  相似文献   

8.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一项制度,是起诉的对称。由于民事纠纷的复杂性,有的被告人在应诉过程中,不仅对原告人的起诉请求进行有理有据的辩驳,也会通过法院对原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诉是近几年来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争论的问题之一,其焦点是反诉的特征、反诉的条件、在二审程序中能否提出和审理反诉问题。本文就这三个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9.
论反诉制度中提起反诉的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诉制度是三大诉讼中民事诉讼特有的一项制度,它可以提高办案效率,节省诉讼成本,我国《民事诉讼法》只在第52、126、129条几个相关条文中原则性地规定了反诉制度,理论界对反诉制度的认识、理解分歧意见较大,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形成统一操作程序,没有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刑事反诉制度在大陆法系许多国家与地区刑事诉讼法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规定与体现,其中尤以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立法规定的最为明确具体。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刑事反诉制度的基本内容加以介绍,对大陆法系确立该制度的原因以及确立该制度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建构我国未来刑事反诉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禁忌和道德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道德逐渐摆脱了禁忌体系走向独立的行程,但禁忌对传统道德的张扬起了积极作用,道德披上禁忌的外衣显得更有威慑力。禁忌和道德的性质不同,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离婚诉讼中能否提起反诉,我国立法未予以明确规定,实践中对之持否定态度,理论上也未见有相关论述.但离婚诉讼中的反诉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离婚诉讼的诉讼标的理论也使得离婚诉讼中的反诉有了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对离婚诉讼中的反诉作了肯定后,文章还对离婚诉讼中反诉的相关问题作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缔约过失责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责任。从本质上讲它不同于合同责任,但又与合同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缔约过失责任所涉及的范围以及责任承担的形式等问题,理论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解决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指导,必须从理论上加以深入研究以求达到统一的认识。本文拟就《合同法》中规定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作一些理论上的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之互联网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许多网络新造字也迅速流行并成为网络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新造字既不同于传统汉字,却又与传统和现代汉字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二者存在密切的关联。运用文字学的相关理论,对一些网络新造字形态、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以期使人们对其加深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复位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的生态平衡规律造就了自然界千差万别的事物的共存,人类社会本身也不可能在这一最具普遍性的客观规律之外而获得生存与发展。而人类社会内部社会利益流动关系的失衡,使得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受严重的伤害,并且反过来也危害人类的生存。自然生态系统的复位根本上取决于符合自然生态平衡规律的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协调配合,由此所形成的合力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才能够在科学实践理性的层面上以社会生态的平衡融入自然生态大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复位。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客观地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标准和体系。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牵涉到内部和外部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因而建立多元主体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学前教育的内部评价主体包括幼儿和教师,而外部的评价主体则包括政府部门以及家庭和社区。实施基于多元主体视角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能充分反映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具有较好的实践和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涉案企业做出暂不起诉决定契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发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于企业合规案件提供了制度空间,同时企业附条件不起诉也作为一种非罪化处理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护。实践中附条件不起诉已普遍适用于企业合规案件,但仍存在适用条件不明朗、附条件的性质和内容各地均有差别、暂缓起诉期间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各地司法实践的经验,讨论该制度入法的具体设计,从案件适用的罪名、主体、类型等条件,结合附带条件的性质与内容、社会调查的必要性、暂缓起诉期限的确定以及合规考察等具体方面做出初步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8.
未生效合同是合同效力缓和的重要制度,但中国合同法上未生效合同的性质、范围、责任性质和形式等均未明确,理论和实践中的认识也存在分歧。未生效合同的范围应当包括所附生效期限未届至的合同和所附生效条件未满足的合同。未生效是合同的阶段性描述而不是独立的效力形态,合同的最终效力仍应得到确认。合同未生效的责任是缔约过失责任。在附选择行为条件生效合同的效力责任形式中应引入相反推定,允许相对人选择合同效力。在附义务行为条件生效合同的效力责任中应引入强制履行、代替履行。  相似文献   

19.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模式中各支柱的性质、功能和目标各不相同,其各自的责任主体依次为国家、企业和个人,相应的融资渠道依次为财政预算资金、企业缴费和个人储蓄。中国现有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各支柱的性质、融资渠道与其应实现的目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对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进行重构,应首先对老制度遗留的养老金债务采取专门方法予以解决,然后按照各支柱应有的性质、功能和目标,分别采取征社会保障税、强制性缴费、金融政策引导等方式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20.
复杂系统处处皆是,但它们的结构与特性却尚未为人们所熟悉。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探讨复杂系统。论述什么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特点及其行为的主要特性、系统动力学有关社会经济与管理系统的一些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