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传媒与现代散文辨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波 《东方论坛》2005,6(1):17-21
现代散文的文类向来比较混杂,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本文从现代传播媒体与散文形成与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现代散文的文类意识,并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了必要的辨体.现代传媒对散文文体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而古代文章的分类在现代媒体中失去了"辨体"的意义,现代传媒为现代散文辨体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散文文类大体可以分为叙事类、杂感类、小品类、杂体类.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散文佳作迭出,繁花似锦,星光灿烂.本文在比较的视角中,就俞平伯、朱自清两位现代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情景描摹、风格差异、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论析,以期感悟现代散文之美.  相似文献   

3.
"文学散文"、"白话散文"、"美文"、"纯散文"、"随笔"、"絮语散文"、"散文小品"等是研究中国现代散文的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共同指向是现代散文"现代性"、"自由性"、"真实性"特质.  相似文献   

4.
将周作人从"文学革命"到"抗战前夕"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同时期鲁迅的散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人品的高低和从时代的需要来看,周作人的散文固无法与鲁迅的相提并论;但如果仅就文学作品的本身而言,那么,应该承认,周氏兄弟确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两大派别的代表.也就是说,周作人的散文远远没有得到它所应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五四"是一个解构与建构的时代。就散文文体而言,诸如"美文"、"纯散文"、"絮语散文"等的命名与释义层出不穷;已有的"散文"、"小品文"的指称,在新的语境中被作出新的阐释。种种的命名与阐释,反映其时散文研究者对散文文体属性的体认与理解,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基本范畴和文体要旨。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的说法在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知道,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语体"散文或象征主义散文诗的源头,尽管称高长虹为"散文诗集的开先河者"与事实不符,却完全可以称他为开创者之一。通过比较《朝花夕拾》和《土仪》的写作、发表、结集出版情况可以知道,如果《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闲话风"的创作潮流的说法属实,那么开创现代散文"闲话风"创作潮流的系列文章应该是高长虹的《土仪》而不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本细读方法,解读沈从文的"湘行"类散文,感悟他独特的生命观.沈从文"湘行"类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之作.较之其乡土小说,散文更加凸显沈从文生命体验的感悟和认知.沈从文文学的总体思想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念,在散文中体现这种观念的主要话语要素是生命、水、自然、美、神巫.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从一个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角度,以中西交融的文化视野对散文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散文是"有文学价值而不具音律"的纯文学作品,指出散文具有"吐肚子直书"、非"零度风格"和"直悟"性特征.他的散文思想不仅在现代散文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对当代散文创作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作家演讲稿作为一种口述史料,具有独特价值.文章以徐志摩演讲佚稿《海滩上种花》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散文版和演讲稿版《海滩上种花》,发现演讲稿版不仅可解决散文版的版本变化和写作时间、写作经过等问题,而且透露了徐志摩"另类"的思想观念.现代作家演讲稿的特殊性,对整理鉴别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文献史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自现代至当代,散文的创作、批评和阅读都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这里从散文"规定性"的打破、"停"的审美接受和"虚拟"的陶醉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散文审美特征的嬗变所带来的读者审美接受的嬗变.在此基础上,指出市场和读者促使散文走俏,同时也致使散文堕落,对此散文作家要正确看待这一变化,并适度引导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新时期散文衰落原因的探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切人问题的实质。散文的衰落具有多种必然性:首先与文体演变有关。散文内部不断分化、独立出各种文学样式,使散文的表现范围越来越窄。其次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社会文化形式十分丰富,各种文学形式,大众传媒、家庭文化的发展,使散文失去竞争优势。再次,散文本身特点也决定它在这个变化多姿的时代无所作为。以散文一时发行量的增多就断言散文走出了低谷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先秦时期的散文主要有甲骨卜辞、《周易》、《尚书》、钟鼎铭文以及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经历了萌芽、雏形、成型和成熟几个阶段 ,它们是在巫卜文化的土壤里产生 ,在巫卜文化向史官文化的转型中生长并成型 ,在史官文化和士人文化的哺育下发展、成熟和壮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者出版个人随笔集或散文集渐成方兴未艾之势,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学者散文”的景观。以赵园的散文集《易堂寻踪》为例,可剖析当前学者散文在主题和风格上的某些特点。学者的散文或随笔实际上是他们在寂寞之余倾吐的絮语,更能够透露其学术素养与精神气质,以及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内心消息。  相似文献   

14.
谢冰莹和郁达夫虽同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但由于个人经历、个性气质等的不同,写作风格亦迥然不同,其仅从两人同题散文<雨>便可略见一斑.谢的<雨>,主要是借"雨"写恨,以其精炼的文字和尖锐的笔锋,直陈30年代官腐民愚的社会现实,义愤之情溢于言表.相比之下,郁在其同题散文<雨>中,字里行间虽也倾泻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写的却更为蕴藉深沉.二者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5.
近五年来,关于张爱玲散文的研究硕果累累。该文从张爱玲散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张爱玲散文的本体研究以及张爱玲散文的比较研究这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整理,以期能为当前的张爱玲散文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散文创作中人文精神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90年代是大众文化的年代,也是散文创作有所作为、能够产生“散文热”的年代。在这种状态下,负载人文精神、寄寓人文理想的散文有了充分表现的空间。这类散文往往是以这样几种方式出场的通过对现当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剖析,表现出对历史与人生的严肃审度;借山川景物感悟人生真谛;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与关怀;把握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当代的反思意识;等等。这类散文的出现,给90年代散文创作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今流行的文学认知中 ,赋与骈文大都是被作为散文对待的 ,笔者对此提出异议。文章通过文本考察、名词训诂、源流疏理、先贤体认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考辨 ,论定赋与骈文的文学类属应是诗歌 ,而不是散文。在一个并非特别繁难的问题上 ,出现如此级别较低而又历时长久的错误 ,关键是在对于中国文学传统观念的现代整合上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8.
孙通海先生整理、点校的《陈献章集》,与以往版本相比,增补了陈白沙先生诗文一百多篇,但仍有较多的遗漏.后来,人们对白沙先生的集外诗文作了进一步辑录.最近,我们又发现白沙先生集外诗文十多篇.这些白沙先生集外文,对于研究与了解白沙先生的生活、白沙先生及其弟子故旧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当代文学研究者重新开始研究一些曾经被历史尘封、淡漠的历史事件、作家、作品以来,梅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这些研究多偏重于她的小说,而于她的散文,很少有人关注。梅娘散文相较小说而言,确实算不上成就,但是也是颇有自己的特色的,比如她的绿色主题所渗透出的悲悯之怀,她干净清泠的笔致,两种心情的双重笔调。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周作人、朱自清,三位著名的散文家都有过失去亲人的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他们通过忆人散文将这种痛苦表达出来,使读者感到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丰富;然而,由于他们人生境遇、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又呈现了不同的散文品格。将三者进行梳理比较,可以窥见现代知识分子的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