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喉吸气吐字发音"能处理好喉头与呼吸的矛盾,喉头与真假声的矛盾,喉头与吐字及共鸣的矛盾.能充分发挥歌唱器官生理机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气、喉、罩"是歌唱的三大支柱,从最基础的歌唱呼吸、打开喉咙、面罩共鸣出发,获得最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是美声歌唱的基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谁掌握了呼吸,谁就能赢得歌唱;打开喉咙是美声歌唱的关键,稳定喉头是获得美声歌唱的最佳状态;面罩共鸣是美声歌唱的灵魂,没有面罩共鸣,就没有完美的声音,也没有美好的歌唱。  相似文献   

3.
声乐教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声乐教育家,认为呼吸是发声方法的根本关键。本文仅就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歌唱呼吸的几个步骤略述已见。1、用想字启发学生使气柱变成声柱。生活中的呼吸,是吸和呼有规律、有节奏交替循环的两种活动。而歌唱的呼吸必须具备深呼吸的支持,它的吸气要比平时深。这是因为,肺的下部容量要比上部大,能吸入更多的空气。加上横隔膜的伸缩性,利用这种生理条件来控制歌唱,就可得到符合歌唱需要的呼吸支持感觉。声乐初学者,往往出现吸进去的气保持不住,起音时不是泄气太多,就是喉头乱动,破坏喉部的吸气状态。所以在启蒙阶段,启  相似文献   

4.
起音是一首声乐作品的开端,起音的好坏关系到演唱乐句的质量。起音分为硬起音及软起音,但为了使声音富有弹性和持久,并能最经济、合理地使用声带,在歌唱中应试用缓起音。而良好的起音不仅需要肌肉的活动,还需要精神活动。起音与歌唱的思维、呼吸、共鸣及音色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起音是歌唱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练习是可以获得良好的起音的。  相似文献   

5.
歌曲的旋律线决定声音的走势,无论旋律线上下行,还是平行,都要在喉头稳定、气息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声音的走势,就会受到挫折而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唱好一首歌或一个完整的乐句,其起音十分重要,无论硬起音还是软起音,都要在仔细分析全曲结构、内容、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前提下加以判断,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涵.呼吸在歌唱中至关重要,一吸一呼都要适度,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声音的正常发挥.准确地运用共鸣腔体,是获得宏亮优美歌声的重要条件,为述此目的,就一定要分别不同声区来运用共鸣腔体,即分类运用,协同作用,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歌曲的演唱中,咬字吐字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要区分不同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逐一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质量。在整个歌唱训练中,歌唱器官的发声基本训练也很重要,如喉头的稳定就离不开呼吸的支撑力,想得到丰富而又美的共鸣,更离不开深呼吸的支撑,只有恰当用好呼吸,自如地使用呼吸,声音才能松驰、表情才能自如,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要使歌唱中的声音动听悦耳,喉头的状态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树立对歌唱时喉头状态的正确认识,注意歌唱时喉头状态与声音的共鸣调节。在训练中,可采取正确的歌唱呼吸,建立打哈欠的歌唱状态,建立贴着咽壁吸着唱的状态,借助于u母音练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田世娟 《中南论坛》2009,4(2):68-69
呼吸是“根”,气与喉是歌唱的原动力,而歌唱的呼吸却是与人的自然呼吸既相同,又有区别的,歌唱是在人的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综合提炼进行艺术加工的。呼吸的方法找对了,才能使喉头相对稳定,才能获得上部共鸣腔体的打开和运用,才能使声音有音色、强弱、快慢、高低、长短、控制的合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一项整体运动,它是由呼吸、发声、共鸣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要想获得美妙动听的歌声,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训练。协调、平衡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运动的基础。注意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与发声以及歌唱的共鸣,建立歌唱平衡状态,对掌握歌唱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关于声乐学习中的起音问题戴莉蓉声乐学习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艰苦训练,只有通过这种艰苦的专门训练,才能获得歌唱的技能和声音技巧。那么,在这个艰苦的声乐学习过程中,起音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起音在歌唱中的地位良好的起音,乃是正确发声的基础。起音不论是对连音...  相似文献   

11.
标准与风格的基础歌唱的起音训练是最基础也是最艰巨的工作之一。什么样的起音造就什么样的歌唱模式,对歌唱风格形成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准确的表述、示范和正确的理解、掌握歌唱起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歌唱起音问题上,声乐家和声学家的论述大相径庭。其实,和所有歌唱技术一样,起音的训练包括技术和心理调节过程两个方面,科学与经验在这里是一样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判断和运用。对声乐家来说,起音的方法、判断的标准、调整的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这里既包括了个人的实践经验,也包括了理论的总结。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美声训练中气息支持,喉头的位置与打开喉咙、面罩共鸣三个主要环节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达到科学、系统地进行美声训练,完善美声唱法的教学。一、气息支持——胸腹呼吸美声唱法的三项原则之一就是“声音靠在气上”,也就是有支持地歌唱。我们在美声唱法教学中大多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这是大家公认的最科学、最适宜的一种呼吸方法。它是从早期单纯胸式呼吸法中演进而来的。单纯的胸式呼吸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吸气浅而缺乏弹性,控制能力差;胸腹式呼吸则能充分发挥横胭膜和腰腹部呼吸肌肉群的力量,使呼吸生理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心理探讨郭丽亚歌唱艺术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它不仅是心理精神的全面反应,而且还是思想高度集中、高度自我控制与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器官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它与人们的心理生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声乐课主要采用个别授课的训练方式(一对一),在...  相似文献   

14.
歌唱的呼吸与咬、吐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歌唱是一门科学,要想获得流畅、优美的歌声,需要掌握科学的歌唱呼吸与咬、吐字方法。歌唱的呼吸一般采用胸腹式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训练方法有:单独做无声的呼吸练习;重视每一句的起音;声音走向与气息走向是相反的;唱高音时,要多想气息少想声音。歌唱咬、吐字中的咬字是指声母的发音过程,吐字是指韵母的发音过程。汉字的发音分为字头、字腹、字尾,歌唱的咬、吐字要求有干净利落的字头,流畅圆润的字腹,清晰准确的字尾。  相似文献   

15.
在声乐学习中,主要应训练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而呼吸、发声、共鸣是最基本的要素。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能有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如何去控制气息,在声带积极闭合挡气情况下,用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声;如何使发出的声音通过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共鸣器官的共鸣,使声音得到扩大而悦耳动听,以及呼吸、发声、共鸣三方面如何互相支持、统一协调。  相似文献   

16.
优美动听的歌声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气息是一切歌唱运动中的基石。歌唱时旋律的流畅性差,喉头凝重,声音的柔韧性差,弊气、吊气,声音位置不高,长音完成不好,无法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等,这些问题都与唱歌的气息有关。通过分析歌唱中的发声器官,探讨唱歌的呼吸方法,进而阐述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呼吸练习方式和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同时提出了呼吸训练的要求及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总之解决了歌唱中的呼吸运用这一难题,声音才会变得通畅自然、柔和圆润、清澈明亮。  相似文献   

17.
优美动听的歌声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气息是一切歌唱运动中的基石.歌唱时旋律的流畅性差,喉头凝重,声音的柔韧性差,弊气、吊气,声音位置不高,长音完成不好,无法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等,这些问题都与唱歌的气息有关.通过分析歌唱中的发声器官,探讨唱歌的呼吸方法,进而阐述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呼吸练习方式和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同时提出了呼吸训练的要求及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总之解决了歌唱中的呼吸运用这一难题,声音才会变得通畅自然、柔和圆润、清澈明亮.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掌握良好的发声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歌唱的呼吸、共鸣、语言、情感四大要素。正确的发声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呼吸基础,歌唱呼吸方法是实现歌唱机能调节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歌唱表演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共鸣是声、字和感情的窗口,良好的共鸣会使吐字、声音和感情表现富有特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声乐确切的文字语言,是任何其它音乐形式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每个演唱者还必须积极投入。歌唱中的投入,主要是情感的投入,这种情感不是单纯的,应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通过运用全方位的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而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一、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方法  歌唱现象从生理角度出发,可分为:发声器官、呼吸系统和共鸣腔体。歌唱呼吸的掌握和运用,在歌唱技巧训练中尤为重要。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唐《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鼓之妙也。”元《唱论》中道:“歌之格调:抑扬顿挫,………爱者有一口气。”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形容歌唱时的生理状态和主观感觉为:“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在教学实践中则强调歌唱呼吸的抗坠之意,她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高位置声音的形成以及高位置声音和低位置声音的区别,提出了训练高位置声音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必须有较深的呼吸,喉咙一定要打开,喉头保持稳定,解决换声区,用软起音不要用硬起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