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江林昌 《东岳论丛》2007,28(2):9-21
一般认为,在先秦两汉文献中,以“六经”与《史记》对中国上古文明的记载最权威。然而,“六经”与《史记》所反映的主要是中原地区古文明,对周边地区的文明状况实际重视不够,甚至有意贬低或删改。近八十多年来考古所见的区域文化与古已有之的儒家经典之外的其它先秦两汉文献,正可弥补此不足。例如,就现有考古资料看,五帝时代的文化中心实际不在中原,而在海岱地区;有关中国古代宇宙论、山川神怪论以至五帝、虞、夏、商、周民族发展史的完整资料也不在“六经”中,而在楚地流传的古文献与考古新出土文献中,等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之再发现》(岩波书店一九七九年出版)是日本杰出的历史考古学者贝塚茂树先生新近的一部专著,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熊德基教授热情借予,得以拜读。该书是作者综合近年来中国考古学上的新发现,再结合古代文献对中国古代文明作出的新探素。这里拟将专著的第Ⅱ部分《史前时代》中的第二章《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译出,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韵律学是人文学科传统项目之一,中外文献甚丰。我国古代如王士祯《律诗定体》,赵执信《声调谱》,董文涣《声调四谱图说》,现代如王力《汉语诗律学》,启功《诗文声律论稿》,都是这个学科的专著。西方国家的有关著述更多。仅1980年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韵律学”条目所列,主要参考书就有二十部之多。其中十五部是60年代以后出版或重印的。可见现代诗的流行并非取消对该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位于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中下游,包括河南省的绝大部分、晋西南、冀南、鲁西及陕西关中一带。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黄土堆积,其被覆的深厚和堆积的广袤是世界上所罕见的。那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地貌,被誉为“疯神捏就的世界”。疏松而肥沃的土壤,培植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被称为“黄土地区的繁荣”。按照传统的说法,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至两千年间,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几个奴隶制国家,因而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把世界上七个古代文明称作现代文明母体的“母文明”,这些“母文明”即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密诺斯文明、玛雅文明、安底斯文明、哈拉巴文明和中国文明,它们是各自独立发生的。在这些文明中,只有中国文明是一直到现在持续了四千多年的。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就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本文仅就我国中原地区的古代文化与文明问题加以探讨,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5.
对于文明起源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奴隶社会。其理由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按着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把人类社会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因此,便简单地认为,蒙昧和野蛮时代的生产力极端低下,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只是在人类“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产生“真正的工业和艺术”,进入了“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页)才开始了人类的文明。我认为这是对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论述的误解,混淆了人类文明与“文明时代”两个不同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文明的发端什么是文明?目前一般均认为是指社会的进步状态。但文明并非从来就有的。人类是经过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才进入文明时代的。从蒙昧到野蛮,当然是历史的进步,但还不是文明。因此,研究文明应该从它的发端开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所作的摘要,描绘了一幅从蒙昧时代直到文明时代开端的发展图景,他说:“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一部开拓民族文化研究新领域的学术专著———评《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郭一一部由著名的中国古代史和宗法文化研究专家钱宗范教授和他的弟子们合作研究完成的学术专著《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九五”重点图书出版了。这是广西和桂林社...  相似文献   

8.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是作者王珂所撰的《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系谱》这部著作第lO章的标题(该专著200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系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副教授。他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班,1989年4月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9.
李欣复教授撰写、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的《形象思维史稿》是一部填补了我国形象思维研究空白的专著。钱学森先生在序言中对这本书总的评价是:“对文艺思维研究是大有贡献的”。学术界长期以来都认为文明时代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同时,形象思维便告退了,其结...  相似文献   

10.
李灿朝 《云梦学刊》2005,26(6):144-144
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三言”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冯梦龙因此被称为中国小说史上传播通俗文学最出色的大家。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出版以来,社会反响良好。我认为,这部专著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突破。一是,还冯梦龙以本来面  相似文献   

11.
《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吕小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该书是吕小蓬女士的博士论文,原名《古代小说中公案因素的文化探析》。作者以这篇论文于2002年7月在首都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段启明先生。吕小蓬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师。笔者关注这部“资料翔实、角度新颖、视野开阔”并且“颇有新意与创见的学术专著”(见该书封底介绍语)是有原因的。因为笔者早在吕小蓬获得博士学位三年前即1999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截止到2002年7月,笔者还曾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2.
余华青 男 ,1952年 6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1975年大学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 ,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及秦汉断代史研究。已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 :《中国宦官制度史》、《权术论——中国古代政治权术批判》、《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主编 )、《秦汉社会文明》 (合著 )等。曾任西北大学副校长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等职 ,参与组织并出席多次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研究成果先后获陕西省哲学社…  相似文献   

13.
由张华金研究员撰写的专著《文明与社会进步》,近日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细读该书,可以品味出以下明显的理论特色:一是选题的时代性。当今世界已处于大经济、大科学、大系统时代,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文明进步是现代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大目标。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且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文明”、“文明行为”、“文明人”等日益成为全社会和广大群众自觉追求的共同目标。《文明与社会进步》一书正是抓住了这一极具…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1980,(1)
<正> 近几年来,历史系教师纷纷著书立说,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去年正式出版的专著即有黄云眉教授的遗著、一部经过三十年努力才写成的近二百万字的《明史考证》(共八本,中华书局出版),张维华教授的《中国长城建置考》(上编,中华书局出版),卢振华教授的遗著《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山东人民出版枉出版)。还有和兄弟院校协作编写的教材《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出版)。今年将要出版的专著有:王件荦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终于同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界的一件大喜事。作为这部书编著人员和资料翻译人员的同仁和朋友,我对这部书最终正式出版由衷地高兴。由于这部书的出版,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最后成果的三部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的专著,即《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已全部出齐。二十年来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16.
殷光熹先生专著《楚骚:华夏文明之光》(以下简称《楚骚》),前不久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前言曰:“本书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对屈原思想的研究;二是探讨楚辞本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三是‘二招’  相似文献   

17.
我的《简论苗族诗歌中的分支开亲》发表后,有的同志认为,黔东南苗族诗歌中所说的分支开亲在历史上确曾发生过,是古代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婚制调整或变革,合于彼时彼地的实际,符合人类社会家庭和婚姻发展的规律;也有同志持不同看法,认为苗族古代“没有所谓‘分支开亲’的事”,因为“人类自杜绝血缘家庭实行族外婚以来,苗族的氏族也和其他民族的氏族一样,从没有走过‘族内婚’的回头路。”并认为分支开亲违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所提出的论断。为此,就苗族诗歌中的分支开亲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绍连先生的《华夏文明之源》一书,是一部专门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的著作,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掀开一读,颇开眼界。该书作者运用丰富翔实的考古和古籍资料,从历史、考古和民族学等多角度对与中国文明有关诸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立论新颖,富有创见,掀开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新篇章,是一部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专著。通览全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都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它并没有表达出原因的全部。笔者认为,社会生产需要的直接影响也应成为国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普列汉诺夫在《论唯物主义历史观》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国家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是可以用社会生产过程的需要的直接影响来说明的。”(安·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附录《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第167页) 首先,在历史上,古代中国或古埃及等国家,没有控制大江、大河的水流、洪水和组织灌溉这样一些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文明生活是不可能的,因而在这样一些国家里,国家的出  相似文献   

20.
对于家庭的研究,在我国的理论界尚属薄弱环节。家庭社会学在我国的兴起,大约是始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而这一学科在国外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近年来,国内也出了不少研究家庭的论文、专著,这些论文和专著对于揭示家庭的演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无疑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奇怪的是,这些文章在论及“家庭是否会消亡”这一问题时,大多是避而不谈,或者含糊其辞,有“勇敢”者,也只是把“家庭必然消亡”作为一个观点提出来,并未作详细论述。究其原因,大约有二:第一,“理论根据”不足。国内研究家庭问题者,大都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观点为主要的理论根据,因为该书是马克思主义家庭社会学的经典著作。恩格斯在书中论及家庭是否会消亡时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