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具有独立的哲学维度?这并非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澄清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维度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反哲学”的立场摒弃了以往哲学所具有的“从原则出发”、“包罗万象”、“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性质,仅仅赋予哲学以“世界观”的意义,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新世界观,它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要防止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居于领先地位,缺乏哲学,便无从认识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无从组成它们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最高概括。学习它和掌握它,才有可能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世界上万事万物的问题。学习它和掌握它,才有可能正确地确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不会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迷航。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发展,人生观问题同世界观问题一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生观同世界观是什么关系呢?人们常说,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但是,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和表现的观点,似乎还缺少比较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怎样理解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我们说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从人生观同世界观密切相联的意义上讲的.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客观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所  相似文献   

4.
王杰同志在他的日记里提出、并用自己的实践解答了人生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王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一心为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同志在这种革命人生观指导下,解决了什么是幸福,怎样达到幸福的问题。在他看来,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革命,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幸福,这一概念并没有什么奥秘,它只不过是人们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从一定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出发,对于生活的评价和理想的追求。因此,从那个阶级的立场和世界观出发,追求什么样的理想,就决定了人们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全心全意为人民  相似文献   

5.
韦有多 《学术论坛》2006,2(1):13-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应代表"谁"、代表"什么"以及"怎样"代表等问题,也就进一步回答了共产党人为"谁"活着、为"什么"活着以及"怎样"活着等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具有"三观"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人生现问题是当前哲学界、伦理学界讨论的热点。开展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对于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刊哲学编辑室最近邀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社科院、中国青年杂志社和省伦理学界部分同志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多层次开展人生观教育,如何科学地开展人生观教育等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研讨,以期把这个问题的教育和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人生观与世界观是什么关系?长期来在哲学、伦理学的教学和宣传中,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表现,或者说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如果说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那么,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就成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人生观是不是世界观整体中的一部分呢?不是。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从理论上弄清“三观”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很有意义的.1.世界观包括人生现,人生观表现世界观.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即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其中自然包括着对人生目的、意义以及爱情、幸福、苦乐、荣辱、生死等人生观问题的系统看法.从这一意义上看,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一哲学在其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回转,这种回转表现在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定位上。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以后,给自己的定位是“哲学是什么”,哲学讨论世界观问题。“世界存在不存在”、“世界本原是什么”、“人能否认识这个世界”,这种人对世界或是对自身的叩问,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干部更应重视世界观问题本刊编辑部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着重地提出了干部和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解决好“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样地提出问题具有极大的意义。 ̄[1]每个人有精神世界,每个民族也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怎样看待人的个性?如何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是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向人们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沈建国同志著的《人的个性论》(以下简称《个性论》)一书运用哲学思维,结合现实实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和要求,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深入的探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不断综合和分化的今天,人的个性问题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个性论》一开始便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即以哲学的思考方式去探究个性问题。哲学的思考方式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动态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指导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实践的、认识的、价值的关系。人是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但现实中并不存在一般的、抽象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哲学的位置是现实的实践需要、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在现代,哲学关注的是人,注重解答"人生之谜",哲学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生存方式——实践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的视角解答人的问题,认为人在实践中生成着人的属性,成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本章的中心: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阐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及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一个总的看法。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上一切事物,对于整个世界的最根本观点。哲学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同,回答有关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发展变化的?人们能不能以及怎样认识世界?等等。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智能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智能吗?王黔玲我们应当怎样判定人工智能的历史地位?怎样估计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怎样认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相互关系?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哲学问题。我们必须突破具体科学的局限性,从哲学和世界观的高度俯瞰人工智能,建立起一种有别于...  相似文献   

15.
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大学生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他们的思想观念正经历着怎样的变化,现状如何?本文以大学生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切入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察和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三观”的现状及变化。一、当前大学生“三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对于当前大学生“三观”的现状,本文以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整体认识和态度,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人生观现状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克思开始,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哲学的作用不在于探讨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探讨人生和命运问题。从“人活着”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向“人为什么活”,“活得怎样”延伸。“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历史向今天的人们提出的现实任务。在工具本体所造成的物质力量之外,建设一种价值论、意义论的人生本体,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种人生本体,在信仰崩塌、道德形而上学同样归于失败的当今之世,只能是对人的普泛之爱和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尊敬与欣赏。  相似文献   

17.
务实是邓小平人生思想的首要特点。邓小平从不抽象地谈论人生,而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对待和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重实践是邓小平人生思想的根本特点。“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注重实践的人生思想的经典表述。讲原则也是邓小平人生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善于把方法的灵活性与原则的坚定性巧妙地结合起来。邓小平人生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的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生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人生观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生观正确与否对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不搞清人生观问题,不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大学生极易在变幻莫测的社会中失去做人的准则,甚至误入歧途.大学生目前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也有大量篇幅涉及人生问题.人生问题既抽象又现实,既具个人特色又具社会共性.自从有了人,就有了关于人为什么活、怎样活着的讨论.人生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终究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也就是说社会存在是人生观形成的最终决定力量.但是个人对人生的认识与个人的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生活体验包括参与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经历和感受.所有活动的共同特点是与他人的合作、交往,因此这种经历和感受就不仅仅是对于物的,而且是对于人的.而这种对人对物的态度、看法、方式,必定以个人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为基础,这就是不同的人面临同样境遇而感悟到不同人生的原因所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1995,(6)
世纪之交的哲学探索(笔谈)编者按:20世纪的帷幕将要落下,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时刻,探索世界观和人生观、追求人生自由与价值、关注人类终极关怀的哲学,将走向何处?这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山东大学哲学系今年暑期召开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20.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基本观点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它们的支配下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李维汉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从准备参加政治活动之日起,就注重研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笔者这里介绍、分析的他早年的两篇著作中,足可见到他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兴趣。一、新的人生生活是以社会为前提的生活1920年4月11日,李维汉在《湘潮》第13号第2张发表《勤工俭学之发端》,就勤工俭学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的关系作了研究。1920年2月,李维汉等162名第一批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