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是在日本利用宗教侵华、宗教界开展抗日活动以及中国当时的宗教国情和在此之前所实行的宗教政策不利于团结宗教界抗日的社会背景下制定的,主要有宗教信仰自由与政教分离的政策;与宗教界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实行灵活适时的宗教土地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宗教界共赴国难等。这些政策的实行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使得宗教界有了一些新气象,从而也改善了宗教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为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元代蒙古人宗教信仰的多元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蒙古人自身的文化传统、多民族融合、元帝国统一的政治目标和宗教政策导向以及宗教自身的性质等因素是形成这种多元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情感和国际形势等因素,使印度的宗教问题难以根除.印度的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锡克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义的挑战与政党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负面影响.通过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习惯、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可以促进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政策体系由三个层面构成,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基本的宗教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注意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特有的宗教政策;建立共产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有中国共产党党性特征的宗教政策。三个层次既紧密相关,又各有侧重,形成了完整的宗教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元代泉州中外宗教兴盛,且形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空间。以这一空间为切入点,可以对元代宗教治理的基本情况进行探析。元廷以宗教宽容和相对平等的宗教政策为基础,对中外各宗教实施间接治理。元廷在各宗教中设立相关的宗教代理人,赋予其权力,责其管理各自宗教内部事务,同时这些代理人须对元廷负责,接受元廷赏罚。另一方面,元廷还以其强力与崇高的权威为宗教治理的实施提供后盾和保证,并铨选有相关宗教背景的人士出任高官,从而达到了比较高的宗教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中的宗教政策对我国宗教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宗教政策,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考验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策,它吸取了我党各时期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其中,红军长征中党实行的宗教政策,内容极其丰富,对长征胜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为我党后来制定正确的宗教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国家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国家社会和经济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十分严重,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缓和民族、宗教矛盾的途径是实行正确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并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予以打击.  相似文献   

8.
萨都刺的诗歌与元代宗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萨都剌的诗歌中 ,有 180余首涉及元代宗教及其人物。从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到 ,在蒙元统治者包容优待的宗教政策扶持下 ,诸宗教在与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中得以传播发展 ,以及释道著名宗教人物的活动。与此同时 ,由于身处在元代社会的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之中 ,加之出身于答失蛮 ,受到穆斯林家庭的熏陶 ,因而萨都剌对宗教带有特殊的情感。在其宦游中 ,所到之处无不遍览寺观 ,并与释道大师过从唱酬。这种自觉地接触了解诸宗教 ,对萨都剌的思想造成深刻的影响。而在诗歌创作上 ,既丰富了萨诗的内容和形式 ,也对其“别开生面”的诗风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执照碑是以执照为主的文书刊刻立石形成的公文碑,多因碑文结尾处"出给执照"字样而得名,执照多表示凭证的含义。执照碑作为凭证类的法律碑刻,内容多涉及契证、寺观归属、田土纠纷等,较之传世文献,执照碑为研究元代的宗教政策以及僧道俗之间的田土纠纷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不同的视角。执照碑刊刻的背景、程序、作用、法律效力的来源等,体现了元代对宗教的一贯统治策略。元代执照碑所体现的古代宗教管理制度并没有完全失去生命力,如寺观本身需要取得官府的承认或授权,官方通过多种途径或者方式确定寺观土地产权归属,并注重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对涉宗教类案件严格依法裁判。  相似文献   

10.
论宗教与法律协调的几点理论根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教合一国家中,宗教教义也是法律规范,法律与宗教是完全协调一致的。当今世界上除极少数国家外,都采用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在政教分离国家中,宗教与法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范围。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同时,宗教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很大的影响,正确认识法与宗教的协调关系对国家制定有关法律及宗教政策有重要意义。下面试根据我国历史上和当代的实际情况探讨宗教与法律协调的理论根据。一、法律不直接规范调整人们的内心信仰,确认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活动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从根本上避免了法律与宗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