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双重贫困”是指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贫困”的现象。导致“双重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济贫困生在大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二是高校缺乏解决贫困生的有效手段;三是“嫌贫崇富”之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此,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NGO组织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双重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是当前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经济贫困致使许多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思想贫困以及精神贫困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贫困大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出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特殊教育方法,探索出适合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而从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针对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他们与非贫困生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贫困生中,男女性别相比也有差异,而年级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和精神帮助。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 ,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由于贫困生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他们的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相应增大 ,生活贫困 ,甚至学业难以维系 ,出现了社会十分关注的“高校贫困生现象”。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精神求助”也同样不容忽视。了解掌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相关工作 ,切实做好助困和育人相结合 ,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双重贫困"是指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贫困"的现象.导致"双重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济贫困生在大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二是高校缺乏解决贫困生的有效手段;三是"嫌贫崇富"之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此,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NGO组织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双重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剖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大。在重视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在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高校在正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基础上应采取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咨询、深化心理研究、提供救助等措施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次调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普通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为开发贫困生心理资本提供理论参照.方法是抽取2011—2017年不同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结果,与普通大学生作比较分析.得出结果是贫困生心理资本在自信、希望、乐观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除自信、韧性两维度外,贫困生在希望、乐观两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发表年度、被试来源地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是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相比非贫困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倾向。本研究使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对西安地区三所高校242名贫困生和392名非贫困生的心身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贫困生心身健康状况差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心身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性别、学科及学业成绩差异。建议高校加强贫困生心身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学生中占20%—30%,他们在经济方面、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存在压力。通过贫困生档案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励志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相结合,实现对贫困生经济上资助、思想上关心和心理上支持。  相似文献   

10.
贫困观左右着人们对贫困的看法。积极的贫困观有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而消极的贫困观则会导致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阻碍贫困生的发展。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湖北省地方高校贫困生中大多数人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贫困观,但也有少数贫困生的贫困观是消极的,地方高校要加强贫困生的贫困观教育,引导这些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扩招政策下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教育工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菊庄 《云梦学刊》2002,23(1):101-103
对高校扩招形势和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作出分析 ,阐述在扩招政策下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而提出在“资助是手段 ,教育是目的”原则下济困工作的若干设想和方法 ,有利于引导困难学生走出“经济贫穷必然导致心理贫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试论贫困女大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绍梅  李艳 《学术探索》2007,(1):141-144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当今高校的一大突出问题,亟待有效解决。贫困女大学生作为贫困生中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她们通常表现得更为脆弱、封闭,并且缺少勤工助学的公平机会,她们的贫困可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教育体制以及个人方面去溯其根源。为了实现我国“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本人应形成合力,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长效的扶持体系,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发展成才。  相似文献   

13.
贫困问题由来已久,它与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运用社会保障学这一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来分析贫困问题,为理解"贫困"的概念与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可以借助社会保障学来分析社会保障在缓解、预防贫困方面的重大作用以及社会保障与"贫困陷阱"的关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有助于认识社会保障在应对贫困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及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为我国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保障的缓解及预防贫困的作用,同时避免"贫困陷阱"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扶贫攻坚战阶段性任务即将告一段落,燕山-太行山片区的“2020后”减贫战略定位和治理体系如何确定,思考“2020后”的减贫战略方向和工作重心的变化趋势,文化扶贫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燕山-太行山片区的扶贫应以文化扶贫为抓手,剖析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多角度、深层次关系,从文化本源重新认知扶贫文化和扶贫文化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内涵。在发展路径上,应构建经济化扶贫、产业化扶贫、市场化扶贫、文化化扶贫、“文化+”扶贫、精准化扶贫等方面的河北省燕山-太行山片区文化扶贫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学生困难认定工作中,学生来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异,给高校对贫困生等级的认定带来了挑战.该文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贫困生等级的评定中,不仅可以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多种困难权衡指标进行提炼与分类,而且对同等级之间还可以进行排序,从而使评定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6.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的奋斗目标。但是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贫困现状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在界定贫困概念和线度的基础上,从中国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两个视域,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剩存贫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赵国明 《新疆社会科学》2011,(3):133-138,164
扶贫开发纲要实施十年来,新疆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文章针对新疆贫困地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 15 9名大学特困生及 73 3名普通大学生进行测查和对比分析 ,表明SCL -90各症状因子特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 ,抑郁因子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特困生三种类型 :自卑、紧张型 ,自轻、无望型 ,自强、拼搏型 ,并提出教育引导、济困助学、预防治疗三位一体的高校特困生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敏 《兰州学刊》2010,(7):106-108,113
论述香港贫困问题中关于贫困标准、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等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如下观点:香港可设立基本与非基本两个贫困线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从而在保障底线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柔性调节;应当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别反映香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不同状况;导致香港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的,香港的贫困问题属于丰裕社会中的结构性贫困,与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性贫困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