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强调逻辑、经验和时间等十个相关方面描述了历史思考中的现代性.核心是历史研究在18世纪未19世纪初的德国兴起,及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特别关注19世纪历史主义的形成.历史思考、发展和进步等核心概念,是将过去理解为历史的语言工具.这些概念形成了时间历程中的意义网络,其目的在于提出思考和引领未来的视角.反思是建构过去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历史思考面临的问题是:对历史研究基础和主要结构的不同理解,全球化进程对历史研究的挑战,不同历史思考传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情感在历史思考这一心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感因素和历史思考中的认知因素存在内部相互关系.在历史意义生成中存在一个前认知范畴,它超越了将之转化成认知结构的任何一种可能性,它同时为历史意义生成最终实现的观点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蓬 《中州学刊》2004,(6):163-165
"所知学"设定"所知"作为进行哲学思考的始端, "所知学"喻示我们:哲学存在一个始端与视阈的问题,这是哲学如何进行思考和叙述的方法问题.不论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只要人们有所"言",有所"为",就离不开历史和逻辑给予我们的"不得不"的对"终极"的渴望.因为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和人类的精神要求.这是某种哲学是否具有意义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4.
张柔父子是生活于蒙元时期值得注意的历史人物.他们与真定史氏等并为河朔地区的大世侯.从人格特质入手探讨此类人物,可以使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和评价事于蒙元政权中的汉人世侯群体,亦可对"民族气节"做出历史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徐忠明 《学术研究》2001,2(6):78-83
国内学界通说认为,历史乃是对以征真人实事的"客观"记述,而文学则是想象和虚构的产物.本文以中国法律史为例证,旨在说明作为思考与解释人类命运问题的人文学科--历史与文学,尽管两者之间存有区别,然而它们之间也颇有相同之处,为了更好地证明这一观点,本文进而以中国古代"判牍"为范围,对正史、档案、文学三者之间的关联意义作为独到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近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时代,受时代条件变动的影响,中国历史编纂模式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围绕历史编纂与时代条件的关系、历史编纂变革的方向以及史书编纂原则和历史编纂结构的改造等方面,中国近代史家作出了颇富特色的论述和改造,他们的一些论述与思考对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编纂学的演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凯荣 《河北学刊》2006,26(3):7-10
在对罗莎·卢森堡的最新研究中,何萍通过分析卢森堡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阐释和创新,认为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预言、对资本积累环境中东西方国家关系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成为人们思考当今人类历史发展问题重要的思想资源,卢森堡对马克思思想富有创新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保尔·泽瑞姆卡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比较了卢森堡与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思考,认为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是在马克思之后,这一领域研究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赵凯荣具体分析了卢森堡与列宁的多次争论,正面回答了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体系内部论争这样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的问题.奥图卡·鲁本以大量档案资料为依据,记述了卢森堡对列宁中央集权政党观念的批评,认为这仅仅是两人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8.
<正> 孙中山的国家结构思想是其宪政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著论对此虽有所述及,但对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特点及意义的阐发,都仍还有许多未尽意处,本文拟就此继续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们.一、孙中山国家结构思想的发展历程孙中山的国家结构思想,是在借鉴欧美的同时,针对中国现实历史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他的国家结构思想,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本间性理论颠覆了结构主义自足的文本观,不仅为重新思考文学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也为重新思考文学史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起点.文本概念揭示了文本间的交织现象,任何文本都既联系又区别于其他文本,并在这种区分中获得自身的意义.文本间的内在勾连生成一种新的历史观,这种历史不是历时累积的历史,而是具有共在结构的历史,任何文本的意义只有在这一历史中才能得到阐释.同时,这一历史观也能在事物的角度性呈现中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分析物流是人类第三利润源泉入手,剖析了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宁 《北方论丛》2020,(3):109-117
梅尼克是德国历史主义学派个体性学说的主要代表。他认为,个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个体化方法是认识历史价值和意义的途径,由此他抵制实证主义和集体主义,并将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个体性思想提升为一种世界观。在新柏拉图主义、自由意志论与个体性学说的影响下,梅尼克认识到思想既是个体的特质与发展动力,也是文化价值的创造。将思想史视为历史表现的核心领域,这是梅尼克史学方法区别于其他德国历史主义学派史学家的独到之处。通过思想,梅尼克看到个体与永恒的融合,从而感受到历史的真正魅力,也发现了当下生活的指针。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基于对时代特征的根本判断,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基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根本变化,基于中国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同一性,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底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生性。这条道路将超越传统大国的崛起模式,超越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框架,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从而成为新兴大国整体崛起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的起源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当今社会,中国茶文化没有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发展、强大。中国曾经有过影响过世界的文化,如丝绸、陶瓷、中医药、茶文化等,现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原有的古典文化慢慢的被稀释、蚕食。本文从茶文化史的角度出发,以茶的起源为中心学说进行研究,并提出我们更应该再深入学习曾经引以为自豪的中国文化。茶文化没有过时,并且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组成中国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正义论体系分为理想理论和非理想理论。"次序"或"优先性"是衔接两部分的关键,它赋予正义论体系最鲜明的逻辑特征。原初状态的理性人,内蕴着一种历史的观念,是逻辑和历史的起点。制度正义连接正义原则和分配正义,是体现逻辑和历史交汇的核心地带。随着正义原则由社会基本结构进入现实分配领域,不完善的一般性继续进化为合理的一般性——一种历史的理性。至此,从原初状态开始的哲学和历史结合的逻辑基本实现了它本身的发展形式,即从逻辑一般到现实历史。  相似文献   

15.
袁国友 《学术探索》2006,(6):107-109
云南抗日战争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抗战史研究是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课题。作为国内首部关于云南抗战史的研究专著,《云南抗日战争史》全面展示和论述了云南抗战史的丰富内涵,正确论述和揭示了云南抗战史的历史地位,客观地揭示和论述了抗日战争对云南地区社会进步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云南抗日战争史》内容完整,资料翔实,论述严谨,结论允当,不仅填补了云南抗战史研究的学术空白,而且也是迄今关于云南抗战史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历史发展中,精神动力越来越重要,纠正忽视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的倾向,实现历史哲学研究从经济动力研究向精神动力转向,深入探究精神动力在现代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维扬 《文史哲》2007,(2):47-54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历史主体性根源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创新研究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说明历史过程的能动性根源。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客体的角度,唯心主义立足于主观角度,他们都离开了人的存在、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因此都不能唯物地说明历史发展的能动性根源,即没有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的“物”。本文从需要与生产、需要与历史、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需要与利益、需要与行为规律、需要与价值追求、需要与人的全面生产等角度,全面揭示了人类历史能动性根源,以此确立人类历史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创造性地运用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群众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应用和发展;它准确地把握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导向。  相似文献   

20.
刘爽 《北方论丛》2005,17(5):82-85
19世纪是俄国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社会史研究引人注目.19世纪俄国资产阶级自由派史学家,面对俄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各种矛盾的日益尖锐,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试图对造成各种矛盾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分析,而这些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围绕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民族文化传统、日常生活方式、各个阶层的生活及心理状态等社会史方面进行的,形成了俄国传统史学的突出特征.19世纪俄国的社会史研究传统,对苏联和当代俄罗斯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