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郑汕主编的《西藏发展史》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我国藏族史的一项重要成果,一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观为指导的、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西藏历史的份量较重的史书。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奎元为该书题词:“为解放、开发、建设和保卫西藏作出贡献的人们永垂史册”。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为该书题词:“了解西藏,热爱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邓福全、杨在忠两位将军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相似文献   

2.
饱经沧桑的拉鲁·次旺多吉在西藏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传奇般的经历广为流传:在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中,他是达赖手下四位最高级官员———四大“噶伦”之一。他的家族是西藏最大的农奴主之一,历史上曾经出过两世达赖喇嘛。在1959年西藏上...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说起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最好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西藏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叫松赞干布。公元七世纪,他统一了西藏各部落,建立起历史上著名的吐蕃王朝,创造文字,制定法律,发展经济,吐蕃强盛一时。从此,西藏民族开始走向文明社会。松赞干布实行睦邻政策,先向西邻尼婆罗(尼泊尔)迎娶墀尊公主为妻;后向东邻唐王朝求娶文成公主为妻。两位公主,特别是文成公主带来中原文化,给西藏社会发展以重大影响。吐蕃王朝崩溃后,形  相似文献   

4.
正《西藏通史》~①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这部历时14年、由近百位藏学家和各领域专家共同完成的巨著,不仅是首部完整、全面、系统阐述西藏历史的通史著作,亦是进入新世纪后能够代表我国民族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在以下两个方面,该著作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是摈弃西藏历史上的唯心史观与有神论思想,充分发掘、正确诠释包括汉文、藏文在内的大量史  相似文献   

5.
恰白·次旦平措主持编著的《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是一部厚重的中国地方通史,书稿以西藏地方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描述了西藏地方历史的全貌,揭示了西藏地方走向祖国完整的过程和特有的规律,贯穿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中国一体化的主线,体现了恰白先生独到的治史方法和高尚精神.恰白先生为西藏历史研究、藏学研究和中国地方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是西藏史专家和藏学家,而且是中国地方史史学家.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史学界很早就开始注意并引用藏文史籍,著名的藏文古籍如《红史》、《青史》、《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记》、《如意宝树史》、《蒙古喇嘛教史》、等等已为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西藏历史学者所必不可少的史料性著作,在许多地方弥补了汉文、蒙文材料的不足,使当时的历史面貌更为清晰地显露在人们面前。但有一部对研究蒙元时代西藏历史极有  相似文献   

7.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连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筒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莲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简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以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而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老西藏精神"作为西藏军民团结奋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精神指引和动力,从其历史发展来看,它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充分融合了时代精神,与时俱进。作为先进意识形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功能是实现西藏与全国一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文章阐述了"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性和时代性及其之间关系,并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保障民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几个方面对"老西藏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挖掘。  相似文献   

10.
恰白·次旦平措是我国著名的藏族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主持编写的<西藏通史>是解放后我国藏族学者用藏文编写的第一部西藏通史,为藏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文章通过恰白·次旦平措史学代表作<西藏通史>和部分文学作品的解读,阐述了他"还史以真,寓情于文"的双重学术追求思想.对恰白先生考证源流、辩章学术的史家风范与坚守传统诗学、注重发掘民间文化资源的文学观念进行了解读.从而彰显了治史与经文互为渗透的恰白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作为十八军的一位老同志,重温毛主席解决西藏问题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感到格外亲切。西藏和平解放已经42年,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感到毛主席这些重要指示和论述不仅在过去和平解放西藏、民主改革和建设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现在和将来对于西藏和驻藏部队的改革和建设,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着重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和平解放西藏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西藏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毛泽东解决西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12.
魏文 《中国藏学》2023,(5):35-47+212-213
元明之际,十六罗汉信仰在西藏遽然兴起,然此中原委尚不明了,有待厘清。文章利用汉藏文史料,讨论西藏十六罗汉信仰在“三明六通”和护持佛法的功能基础上,逐步衍生出祝祷长寿、疗愈帝王、护佑社稷等丰富的功用内涵。进而列举西藏各地明代前期的石窟、殿堂和唐卡中以十六罗汉与药师七佛为主的各种神祇的组合,从图像配置角度阐明十六罗汉在上述内涵的底层逻辑上又分别呈现出救度超荐、祛病延寿、忏悔罪业等不同的功能面向。最后,通过译释元朝纳塘寺主色乌·扎巴尊珠的传记,发掘出其在元世祖和元成宗宫廷中广行药师七佛和十六罗汉仪轨的历史事迹,这不但呼应了上述十六罗汉的母题及其世俗功德的表述,亦可解释十六罗汉和药师佛的图像组合在元明之际颇为流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西藏民歌,为藏族人民所创造,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文学体裁,是藏族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千百万首不同时代的西藏民歌反映了藏族人民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思想见解和政治态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学艺术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况。西藏民歌的内容纷繁,题材广泛,主题鲜明,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有的民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繁重的乌拉差役,对奴隶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强烈的控  相似文献   

14.
著名藏学家恰白·次旦平措先生不仅在诗歌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在西藏历史研究方面也是成果辉煌,其主持编著的《西藏简明通史》摆脱了神话的桎梏,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分析合理,判断正确,合理运用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和金石铭刻等考古资料,以实证的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地方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农业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人类传统的经济形式。西藏农业,大约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西藏农业大约起源于七天王时代。七天王时代及以前漫长的原始社会,在典籍中,目前尚找不到有关农业的记载。在西藏原始社会最早出现的诺今、堆色、鲁赞、马桑木古、色热木吉珠等部落和以后出现的钦木、象雄、年如怯嘎、怒玉林古、年如夏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设立的缘起、以"雪域宝鉴"为主题的展览进行了全面叙述。该展览共展出藏族珍贵文物近千件,分"见证西藏历史"和"弘扬藏族文化"两大主线。其中"见证西藏历史"下设"多元一体"、"崭新纪元"两大部分,"弘扬藏族文化"下设"智慧之匙"、"艺海遗珍"和"雪域风情"三大部分。以通过展览,印证西藏主权、继承和保护西藏传统文化、展示西藏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年过五旬的俄珠多吉是我国的第一位藏族指挥家,现任西藏歌舞团团长。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历经人生的蹉跎,在西藏文化界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近几年尤为国内外新闻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8.
西藏现代化和西藏人权问题史金波一、西藏实现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上两大主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社会以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比拟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在努力寻求自己迅速发展的最佳途径。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西藏两次货币改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西藏历史上的两次货币改革有惊人相似性,都是在异族入侵时开始的,体现了西藏人民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争外侵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读了尚风同志的《西藏宗教与人口》一文(原载《西藏研究》85年1期),我感到有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即如何看待西藏历史人口的减少,怎样评价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如何正确理解“人口论”。关于历史上的西藏人口,目前一些文章中比较多的是引用牙含章先生《西藏喇嘛教浅说》一文中的推算:吐蕃时期西藏人口为一千万上下,到清朝雍正时代为二百多万,从唐朝到清朝,还不到一千年,人口就减少了八百万,减少了80%。我认为仅凭史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