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今天发言的中心话题是,从达赖喇嘛等大活佛转世看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问题。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始创于公元十三世纪后期的噶玛噶举派。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受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制约的产物。它被后来形成并占主导地位的格鲁派(俗称黄教)所接受,并日臻完善。格鲁派活佛转世的两大系统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世代因袭传  相似文献   

2.
佛教传人藏区后,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发展,成为一种被藏族化了的宗教——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便是藏传佛教一大特色,它与佛教在藏区的传入、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是佛教理论在藏族社会中具体运用的结果。本文试就藏传佛教格鲁派之最大活佛世系之一达赖喇嘛转世制的产生及寻认灵童经过,作一简述,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是从噶举派(俗称白教)的噶玛巴希开始的。噶玛巴希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个活佛,从此也就有了活佛转世制度。宗喀巴创立格鲁派(俗称黄教)后,也沿用了活佛转世办法。宗喀巴的两个大弟子即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就用转世办法继承,沿袭至今。班禅转世一般要经过五道程序。一,寻访灵童。在前世班禅去世一年后开始进行,由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僧官执行。首先打卦或请护法神降神,确定灵童出生地的方向、路程及地方特征等,然后由僧官们按此线索分路寻访。二,辨认器物。取前世班禅生前常用的最喜欢的器物,再取相同形状和数量的其它器物,将二者混在  相似文献   

4.
新书浏览     
<正>《活佛转世及其历史定制》陈庆英、陈立健著16开191页165千字平装定价:23.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ISBN978-7-80253-208-3/B·83责任编辑:永红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一种宗教的传承方式。本书从活佛转世制度的产生、格鲁派早期的师徒传承、历世  相似文献   

5.
《中国藏学》2013,(S1):102-112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传承制度。从公元13世纪至今的700多年里,活佛转世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制度。活佛是指藏传佛教中通过转世方式产生的特殊群体,部分活佛在蒙藏等地区享有较高的宗教威望,与藏传佛教流传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密切,逐渐形成了若干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历代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活佛转世,并对其进行管理,形成了整套历史定制。文章从活佛转世的产生、活佛转世制度的演变、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当代中国的活佛转世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  相似文献   

6.
格鲁派变成西藏的执政教派以后,主要受政治、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藏传佛教的活佛中出现了高与低的等级差异,而且某一活佛的等级高或低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上升或下降,甚至出现转世资格被去除的变动.  相似文献   

7.
展示活佛历史的画卷──《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评介常远歧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也是藏族人民对佛教文化的一大创造。活佛转世,在世界各种宗教中是绝无仅有的宗教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也是西藏近...  相似文献   

8.
佛教寺院的盛衰,除与社会的政治、经济诸因素相关外,无不与它的首领的才干和治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转世制度下活佛全权掌管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更是如此。建于甘、青、川边区藏族聚居地的拉卜楞寺,在寺主嘉木样历世的经营下,不足二百五十年,就高居安多藏区第一大寺的位置,被藏文史料誉之为第二西藏。纵观拉卜楞寺的  相似文献   

9.
乾隆皇帝为了整顿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寻访、认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创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在拉萨大昭寺与北京雍和宫各置一"金奔巴瓶",用于掣签认定蒙藏地区的大活佛,这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本文依据新近翻译披露的《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中的满文档案以及藏、汉文等材料,深入分析了学术界鲜有论及的关于设立两处金瓶的背景、次序、缘由以及乾隆皇帝处理此相关事件的态度与举措。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宗喀巴法位继承者的甘丹赤巴,是格鲁派的一个特殊的传承系统,有其固定的一套传承、继任方式.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使然,从甘丹赤巴转世出诸多活佛系统.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并概述其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分析了甘丹赤巴转世活佛系统在格鲁派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具有古老传统文化习俗的高原雪域,藏传佛教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创立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它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集团为解决自己领袖人物继承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不同于世界其他宗教的特殊的制度。藏传佛教中产生的第一位转世活佛,是公元十三世纪的噶举噶玛巴希(生于公元1204年)。至于由他开始产生的活佛转世制度的历史背景,许多藏学家有很多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2.
活佛转世传承法是藏传佛教举世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给隐秘世界又增添了新的神奇色彩。然而,学术界以往对活佛转世这一奇特文化现象的专门研究却寥若晨星,更谈不上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我们自己虽然世世代代生息在浓重的宗教文化氛围之中,但对活佛转世传承法却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无意探讨其别具一格的文化特点,真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十世班禅的转世认定入手,介绍了藏传佛教活佛与活佛转世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及其核心内容,突显出了作为大活佛转世根本原则的金瓶掣签制度实施的意义,强调指出了社会政治因素在活佛转世历史定制形成中的深刻影响,特别是中央政府批准在大活佛转世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初,安多地区藏传佛教主要寺院禅定寺和拉卜楞寺之间缔结宗教文化关系,是藏族历史和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这种关系的缔结,对藏传佛教在安多地区的广泛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及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文章以历代卓尼土司和嘉木样活佛的宗教文化联系作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禅定寺与拉卜楞寺的宗教文化关系,同时也概括了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安多地区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宁府续志·志余》录青海大通知县贾勋《光绪七年随钦宪福公赴朝藏寺验佛》长诗一首,是其随钦差大臣赴朝藏寺验看五世章嘉活佛转世灵童候选人纪实之作,对于研究清朝的活佛转世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的各寺院,凡是有活佛掌握寺院的活佛圆寂之后,据其规矩仍可转世为活佛,世世接替,永垂无疆。如今之班禅额尔德尼即为第十辈转世活佛;甘肃的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则是第六世转生活佛。这种转生的陈规,并不同于历史上的封建世袭,或铁  相似文献   

17.
一拉卜楞寺(以下简称拉寺)座落在甘肃省夏河县境内,自1710年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修建闻恩学院,到五世嘉木样于1941年修建上部学院落成,历经270余年的兴建、翻修、扩建,已成为具有六大学院(扎仓)、48座佛殿和囊欠(活佛住所)、500多座僧院、五百活佛、三千喇嘛,统辖108寺的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著名寺院之一。这样庞大  相似文献   

18.
扎藏寺是青海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从有僧人活动到形成正规寺院,历史久远;该寺以蒙古族为主要僧源,清代以来产生过重要的社会影响;原住持活佛扎藏曲结,封有“诺们汗”名号,至今历七世.  相似文献   

19.
历代噶玛巴活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噶玛巴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继承人的称谓。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是塔布噶举传出的四大支系之一,这一支系在西藏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其实力很大,分布较广,在藏传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创始人都松钦巴(1110—1193)于公元1147年在西藏噶玛地方修建了噶玛丹萨()寺,噶玛  相似文献   

20.
甘丹赤巴是甘丹寺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法座的继承者。从第一任甘丹赤巴宗喀巴大师算起,到1959年在任甘丹赤巴土登贡嘎为止,历史上先后出现过96位甘丹赤巴。之后,甘丹赤巴成为格鲁派部分活佛的转世源头,登上甘丹法座意味着显密两方面获得很高证悟,因而认为甘丹赤巴具备悲愿转世资格。但在政教发展过程当中,因受西藏政教特定历史背景方面的种种影响,部分甘丹赤巴建立了活佛转世系统,而另一部分没有建立活佛转世系统。借助大量藏文文献,又新发现了10位甘丹赤巴建立的活佛转世系统,本文就此进行简略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