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社区志愿服务是指在大学生自愿参与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依托数据化背景,通过数据化管理学生活动,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从高校、学生、社区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园园 《国际公关》2023,(8):133-135
为了便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更好开展,可以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懂得人间疾苦,毕业后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但是目前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活动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理性认识缺乏,积极性较低;活动形式单一,助人效果不理想;经费不足,成效性不强等问题,使得实践育人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本文通过联系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分析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切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总体上是有序、有效和可持续的,但也存在问题。部分大学生对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了解,参加志愿意服务呈短期性、参加的途径和场所较为集中、涉及范围较小,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动机盲目和具有功利性。可以通过拓宽大学生了解和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渠道和加强高校与残联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之间的联动,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管理,推动助残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既有来自社区、了解社区的现实背景,也有回归社区、扎根社区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既是探索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建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主体。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及二者耦合的三重视角,通过描绘志愿服务同基层社会治理的潜在关系,把握志愿服务在培育现代性人、涵养现代性社会的重要作用。依托北大核心和CSSCI论文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前沿,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与研究前景。分析发现,近25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呈现时代性、时序性、发展性特点,研究内容表征为多层次、宽领域、重基层,并向建构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志愿服务体系迈进。  相似文献   

5.
吴正男  杨雷 《国际公关》2023,(8):100-102
高校学生资源丰富,是社区志愿服务参与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有利于社区综合治理,有利于大学生融入社会,也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和成长成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存在培训指导不足、氛围营造不够、服务内容不丰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提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等措施,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促进社区公益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多以企业的角度研究其品牌化发展,而对社区志愿服务为代表的公益服务品牌化发展的研究较少。坚持品牌化的特色发展道路,是社区志愿组织提高整体服务品质与服务能力,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必须明确政府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和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持久开展和社会效益的扩张。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家庭养老仍为主要模式,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能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但是社区志愿服务在新形势下面临运行机制的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借鉴日本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志愿服务的法律手段,对促进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成立至今,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活动的载体,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大学生志愿活动的间断性。很多学者从志愿组织的问题,或是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入手分析。本文则试图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强化大学生的志愿行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大学生自身社会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问卷调查表明,当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存在对志愿服务认识不明确、队伍建设不稳定、志愿时数认定公正性不足和保障机制缺失等问题。为促进高校青年志愿工作的发展,高校需要强化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再认识,进一步改革大学生志愿服务体制和机制,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水平。新媒体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不仅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便利,而且对其提出巨大的挑战。利用新媒体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是目前大学组织中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项研究以新媒体时代志愿服务的机遇和挑战为基础,从建设治理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媒体支持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支持力量,在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则实现了自我教育,促进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注重日常化发展,是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完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强相融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情感功效的发挥是一个“志愿行动—情感传递—治理效果”的传导过程。在社区治理的国家建构层面,志愿服务通过媒介丰富、情感信息社会认知、启发社区治理公平的方式深化居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层面,志愿服务通过聚合情绪氛围、开展积极活动、塑造社会身份认同的方式培养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在群体互动层面,志愿服务通过相似吸引、启动互动仪式链、增进积极相互依赖的方式营造合作、友爱的社区氛围;在个体心灵层面,志愿服务通过抑制居民不道德行为、让居民获得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体验、彰显居民个体优势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道德向“善”,从而为建设美好社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破解社区志愿服务失灵困境,必须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机制。既要将社区志愿服务的安排者、生产者、消费者分开,将社区志愿服务的直接安排者与间接安排者分离,同时又要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实现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组织、社区成员主体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念高度契合,并引领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方向,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因此,要以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通过深化志愿服务内容、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载体作用、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健全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来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4,(13):4-4
厦门市湖里区作为试点区将全面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工作。即居民可以享受到一种“可订制式”的志愿服务,如同点菜一样,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电话、网上留言、志愿服务需求意见箱等方式选择相应的志愿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志愿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代表的助人和自助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但在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动机不纯,导向作用不清晰;活动内涵待深化,育人功能不到位;活动持续性差,载体作用发挥缺乏稳定性等.文章从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和激励、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服务基地、搭建活动平台、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品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志愿文化导向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社区文化与社区外志愿服务文化的相容互促.农村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文化的时空载体,承载着志愿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走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志愿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进行政府推动、志愿主体协调、社区诱导,实现志愿文化主体、志愿文化客体、志愿文化载体的互动共进从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成功实践凸显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和特点,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价值取向的成因分析,明确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从而为高等学校更好地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纪月才 《社区》2013,(19):8-9
志愿者来源比较单一,活动零散,组织形式比较松散,这是很多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都曾有过的困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尖岭小区,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建立,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困境与治理: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志愿服务是完善社区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社区治理与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然而社区志愿服务的失灵阻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失灵的现状要求重构社区志愿服务结构,再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依据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观点,社区志愿服务包括意愿、激励、组织、资源、文化、技术六大内部要素和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三大外部要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就是这些要素的有效组合,它涉及志愿微循环机制的完善、协商机制和参与机制的合理选择,以及事务分流机制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