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在双向开放新格局中展现新姿何润一、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各民族发展、繁荣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使我国各民族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中共同发展和繁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是前人所没有做过的新的历史性的伟大事业,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在留法、留苏期间开始真正接触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回国后,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这篇讲话的发表,标志着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邓小平民族理论主要包括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与国防问题、立足民族平等,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以及民族工作的长期性等方面的内容。认定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将生产力标准引入民族工作,将民族工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目标联系起来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概和战略眼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①创立了关于我国新时期民族问题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一、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坚实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理论基础。作为这一领…  相似文献   

4.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理论界对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①。一、关于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决策、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民族关系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工作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确立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1979年4月,党中央召开的全国边防工作会议讨论了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提出了内地省、市与少数民族聚居的省、自治区对口支…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规律,并就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论述,使我们加深了对构建和谐社会中民族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对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彭英明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研究和解决民族法制建设中碰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法制体系、进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在民族法制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认真贯彻两个《条例》,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有法必依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前提条件。《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城市民族工作依法行政的直接法律依据,也是执行民族政策的法律保障。 近年来,围绕着《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我们在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制度,使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新中国的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在其后颁布的历次宪法中,也都明确规定了各民族平等的权利;19…  相似文献   

9.
1957年7月22日至8月7日,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在青岛召开了民族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了民族区域自治、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培养少数民族于部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等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会上,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作了重要讲话,乌兰夫副主任作了会议总结。这次会议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来自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各条战线的29个民族的]05位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其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1.
余翔  关锋 《民族学刊》2018,9(4):1-8, 90-93
关于民族问题的分析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最基本的要把握以下三点,其一,它为什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具体说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当下性的深刻把握;其二,它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具体说就是“四个根本”即根本道路、根本目的、根本方式、根本保障;其三,它分析民族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四大思维方式”。搞清楚这三个最基本的内容,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就有了基本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杨荆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新的重大的突破和发展,正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历史性的变革,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民族教育发展问题柳春旭我国的民族教育是指少数民族教育,它与我国的普通教育即国民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也与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民族教育必须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相适应。新中国四十多年的民族教育,总体上说,基本保持了民族教育是由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现代化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妥善应对和及时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向前发展,是一个必须努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民族关系所体现的平等、团结、互助就是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平等的民族关系体现了各民族间地位和权利的同等性,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各种公民权,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所要求的诚信友爱的体现。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族人民增进了解、互相帮助,营造和睦的社会氛围。因此,我们要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与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统一起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青海新型民族关系形成述略孔祥录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同全国一样,在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我国...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和民族宣传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方鹤春旧岁除,新年到。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借此机会,首先向各民族读者道声“新年好!”大家知道,即将过去的一年,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3,(9):10-23
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管根本、管普遍、管长远。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制定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一整套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注重用民族政策和法规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结合全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本省特色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这些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为解决我省的民族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筑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桂中、桂北地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表现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提供了政治和法律保证;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从根本上改善了民族关系;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进一步沟通了民族地区与外部的联系,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团结;民族干部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提高,加强了党和人民政府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文章还阐述了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民族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探索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决定了民族关系问题的长期存在。作为社会总关系的一部分,民族关系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民族地区更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变动引起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和社会震动,产生了一些不利于民族关系的负面因素,有的还比较突出,甚至酿成恶性民族关系事件,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使我国民族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都表明,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民族关系问题仍然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把握其基本特点和规律,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