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生态经济的基本理论,试图阐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生态观与经济观是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根据现代科学理论之一的非平衡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作者指出流行的“生态平衡”概念是缺乏科学理论根据的,应当树立“生态是非平衡的”这个正确概念,同时还提出良性循环理论,可供研究生态经济理论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草业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草业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据此,笔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定义在草业生态系统中进行了重新解释,提出了“生态子”和“生态位效应”等概念。并着重就如何应用生态位理论,建立持续、稳定发辰和高效的草业生态系统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创新生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件,对持续驱动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意义重大。探究创新生态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是刻画现有研究理论脉络与应用价值取向的关键环节,将为指引未来实践创新与理论发展提供重要参照。为此,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以CiteSpace和VOSviewer为研究工具,对国内创新生态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通过构建和解读“国内创新生态研究领域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国内创新生态研究主题聚类知识图谱”“国内创新生态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知识图谱”等,从作者团队、核心机构、时间三方面总结了我国创新生态研究的特征,并对核心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度刻画,最终提出我国“创新生态”研究展望,为国内创新生态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探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任何社会消费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本文基于人类食物消费的生态学解剖,将人类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关系置于人─—自然系统加以考察,提出了人类的消费活动必须要实现两种平衡的观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要实现人类本身消费关系的平衡,人作为一个生物“种群”,其消费要实现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希冀打破我国现有消费经济学的藩篱,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建立生态消费经济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有自觉生态意识与种族观念的印第安裔美国作家,露易斯·厄德里克的“北达科他州系列”以其文本丰富的生态与政治文化内蕴著称。基于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本文指出,“北达科他州系列”揭示了西方殖民者通过对生态扩张实现殖民扩张的隐秘路径。文本揭示,西方话语是通过对“荒野”概念的殖民定义突破了原住民文化传统的合法性,从而以生态扩张实现了对经济与种族文化的双重帝国殖民化。生态扩张本质上是打着促进社会发展和传播先进文明的旗帜进行的殖民扩张,摧毁当地原生生态系统乃至文化系统。此外,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州系列”一方面对此生态扩张行径提出发聩抨击,同时也对其中的发展与文明的伦理悖论性提出开放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八十年代兴起的非平衡经济理论(又称开放经济理论),并试图以此为根据建立战略决策等理论,同时提出中国海岸经济的发展决策。作者认为,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需要新的观念和理论指导,以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根据开放和非平衡的发展观点及非平衡经济理论的分析,作者认为,在本世纪末,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东海岸地区,而东海岸地区的战略重点,则在深圳和宁波两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城市化进程打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生态城市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有利武器。文章从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复杂系统的理论角度出发对生态城市系统的内涵及其子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生态城市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后,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此基础上,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生态网络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源、发展与理论纷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70年代初以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源、发展和理论纷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关键子概念是“可持续”,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对“可持续”内涵有不同理解。生态学家强调生态环境诸要素间的互补,认为经济发展不能以任何生态要素的功能丧失为代价;主流经济学家强调资源间的替代性,认为只要不违反最优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某些资源或生态要素的功能丧失;其它学者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争论主要发生在主流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之间,争论焦点是生态和资源的可替代性。“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操作性的定义目前仍未建立,尚需学者们深入研究和完整把握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系统间的联系,突破此难题需要相当长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三次大的文化热,及其所产生的独特的文化心态为切入点,认为文化论争中理论难题的突破有赖于新的文化理念的建立,进而提出一个由三对文化理念构成的文化注释的概念系统:(一)“人化”与“文化方向”的理念。这是对文化本性与社会价值的诠释,说明的是文化与人的主体性、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的多样性与同质性的关系问题;(二)“文化设计”与“文化有机体”的理念。诠释的是文化比较和文化融合的问题,它派生出三对概念:文化自足与文化生态、文化的兼容性与包容性、文化内涵与文化效率;(三)“文化力”与“人文资源”。这是对文化与经济社会间的不平衡的诠释,它派生的概念是:两种资源的概念、文化的动力与活力的概念、文化合力与文明古国的文化出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学者们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与思考,主要体现于概念解析、流派述评、内容透视、跨学科比较上,形成了诸多阶段性的成果,为人们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生态问题、评价现代科学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具有相当大的思想价值。但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前提——女性与自然具有密切的联系,仍然存在着诸多可疑之处;而且,生态女性主义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这些研究空白,为生态女性主义的“中国化”留下了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冰心追求“尽责于作者”、处处为读者考虑的翻译观,保持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平衡,体现了翻译诸主体之间共生互生、和谐统一的存在关系;读有所好、译有所选的选材思想,有助于维护语言与文化的整体平衡,表现出强烈的生态整体性意识;翻译与文学创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整体性生态和谐稳定、平衡美丽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2.
生态经济学理论与环境恢复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学力求将生态因素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研究生态因素与经济因素现象的关系,寻求经济活动与生态变化的良性平衡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失衡表现,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之要求,提出防治生态环境恶化之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经济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思维缺陷,论述了“生态人”产生的现实可能性,界定了“生态人”概念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生态人”理论提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流域上下游之间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流域生态经济补偿理论包括外部效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是一个非平衡和复杂系统;存在着非线性作用机制;并且系统内外存在着大量的随机涨落及其涨落的放大机制和突变性.因此,需要从生态补偿主体、生态补偿对象以及生态补偿方式等方面构建流域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管理为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的针对生态保护的系统复合手段的运用。由于该思想针对的是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因此经济学尤其是生态经济学的成果极大推动和指导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从经济与环境“潜在一致的领域”,使生态系统管理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必要手段;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生态系统管理在经济学支持下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一,综合国力包含生态力概念,实施了生态系统管理才能提升生态力的经济价值;第二,生态系统管理追求生态资产管理与增值;第三,生态系统管理仰赖生态核算的检验;第四,生态系统管理依托生态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16.
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后发优势理论 ,其实现的主要条件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改革以来 ,我国后进省区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增长的幅度低于发达省区 ,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下降 ,未能实现缩短与全国差距的目标。“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内含不确定、不明晰的概念 ,对其含义争议较多。作者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从结果上来观察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可能形式 ,不具有必然性。后进省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 ,要慎用最好不使用“跨越式发展”概念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有着不同于传统城市的特点,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针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者阐述了园林景观的概念、产生及发展,提出了与国际LA接轨的中文译名“景观学”,认为景观生态学、景观形态学、景观文化学、景观行为心理学是现代景观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文章提出了景观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生态、完善形态、建设文态、保护心态是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思潮似乎是主张稳定性的那一派,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平衡”概念。“平衡”这个概念一方面来自贝勒尔逊(Berelson)等人对选举行为的具体的经验研究,另一方面也来自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非常抽象的著作。这种平衡概念既是一种对照资料的方法,又是一种解释资料的方法。关于选举研究的一些观点,帕森斯指出:“作者特别在他们的最后一章,同时在这卷书的许多地方作出了概括,这些概括是运用我一直在运用的那种理论模  相似文献   

20.
从词源上说,文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表征。生态文化概念的提出是生态学和生物学的文化概念对传统人类学和社会学文化概念认识的深化。生态化文化源于却又高于生态文化,它是对传统伦理型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它代表着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以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实现文化生态化发展是培育生态化文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