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心肺同治理论,探讨八段锦联合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八段锦组和综合康复组,每组15例。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八段锦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八段锦训练,综合康复组在八段锦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干预时间为6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运动心肺功能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VO_2/kg)、代谢当量(MET);最大吸气压(Pimax)以及呼吸困难评分。结果干预后三组的peak VO_2/kg与MET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组在提高peak VO_2/kg与MET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组在提高peak VO_2/kg与MET方面优于八段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患者的Pimax均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提高Pimax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组和综合康复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困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组在改善呼吸困难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组在改善呼吸困难程度方面优于八段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八段锦联合呼吸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心活血法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2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自拟益心活血方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等心肺耐力指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延长(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步行距离[(309.28±15.56)m比(275.35±15.08)m]明显延长(P=0.001)。试验组SDNN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107.99±12.10)ms比(100.27±5.13)ms](P0.05)。两组RMSSD治疗后均提高(均P=0.00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较于对照组(19.33±2.95)分,试验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13.22±2.87)分改善明显(P=0.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心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具有改善心肺运动耐力、提高心率变异性和降低中医症候积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康复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素(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及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心功能、LVEF、血浆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运动组心功能改善(P0.05),LVEF明显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MoCA、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评价效果。结果①干预后康复组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康复组的RBMT-Ⅱ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后康复组的AVLT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力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心力衰竭患者64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比较最大代谢当量(METs)、最大氧脉搏(Vo_(2max)/HR)和最大摄氧量(Vo_(2max)/H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ETs,Vo_(2max)/HR和Vo_(2max)/HR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ETs,Vo_(2max)/HR和Vo_(2max)/H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AHF老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展开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且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40/42)较对照组的78.57%(33/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血压、心率等,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心脏康复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依据自愿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康复医师为其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并指导实施运动治疗,观察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不给运动处方治疗。两组均于治疗12周使用COSMED运动心肺功能检测系统(意大利)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评估,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D),以评价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情况;使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各项运动耐力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各项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干预后各项运动耐力指标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干预前SF-36量表各纬度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社会职能、总体健康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治疗组预后SF-36量表各纬度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心脏康复可提高其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用药知识了解情况以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用药知识知晓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5.56%,χ~2=3.736,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提高了患者对用药知识的知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帕金森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中心康复治疗的10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心肺康复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过系统地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SAS、SDS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对比发现观察组疗效更好,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康复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帕金森患者能够明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联合坎地沙坦治疗,记录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7.12±1.42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9.89±3.22)%;对照组干预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5.87±2.97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0.06±1.96)%,组间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IL-6 80.05±4.58ng/L,MMP-9 156.27±9.97μg/L;对照组干预后IL-697.67±9.21ng/L,MMP-9 210.41±15.69μ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提升心脏射血,降低IL-6与MMP-9浓度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析层级护理管理应用于慢性肝病护理中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肝病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45例开展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UL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肝病治疗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更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联合他汀对年龄≥75岁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60例,年龄≥75岁,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常规治疗组,康复运动组常规服用他汀同时辅予运动治疗,常规治疗组仅服用他汀治疗,两组均干预24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康复运动组与常规治疗组IMT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运动组IMT小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Crouse积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康复运动联合他汀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高龄老年人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医护联合干预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医护联合干预,对照组予常规医疗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在BNP、SDS评分上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在BNP和SDS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医护联合干预法可有效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较常规医疗护理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配到对照组(G1)与干预组(G2)。G1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进行护理;G2组则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上配合中医心理干预护理。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1天与麻醉给药前测量血压、心率,并依据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评分。观察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及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①护理干预前,两组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②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明显优于G1组。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G1组中受试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优于G1组。结论中医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手术患者的烦躁、焦虑、恐惧心理,还可调控血压、稳定心率;这对手术的完成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系统心肺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肺康复训练,1个月后进行SF-36及SAS、SDS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心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也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65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常规采取西医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6.38±10.24分、88.63±12.1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9.25±9.68分、75.13±10.28分),组间差异P0.05。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28.69±5.13分、38.67±5.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4±3.37分、29.34±4.25分),组间差异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心力衰竭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5.69±0.52)天、住院时间为(12.28±2.26)天,短于对照组的通气时间(7.23±1.02)天、住院时间(15.34±2.43)天。干预后APACHEⅡ评分观察组为(14.23±2.10)分,低于对照组的(17.56±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老年心力衰竭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利于降低VAP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房颤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得出: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F-36总评分及其相关的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慢性慢性房颤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健康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网、医知网等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得到可靠程度高的最佳护理证据,根据所得到的最佳证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安全合理的运动训练措施。结果训练前后比较,运动训练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 LVEF明显升高(P<0.05),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显著增加(P<0.01),KCCQ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循证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安全有效,在严密监护及持续督导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康复运动是可行的,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1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于传统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