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中与外部创新群体的网络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已广受关注。以企业资源观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和层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网络位置为中介变量、技术能力为调节变量,探究了企业协同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协同能力和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位置的中心度变量在企业协同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洞中介作用不显著;技术能力以中心度为中介对企业协同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网络式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企业网络能力有效测度和实证研究的不足,本文从网络愿景、网络构建、关系管理和关系组合四个维度开发和设计了企业网络能力的测度量表,运用来自中国企业的346个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方法实证检验了这些因素通过外部网络结构的中介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网络愿景、网络构建、关系管理和关系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联系强度和网络位置在两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庞长伟  李垣  段光 《管理科学》2015,28(5):31-41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为了构建竞争优势,获取更好的绩效,开始利用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然而,当前研究对于两者之间存在何种联系的认识是模糊的。针对理论研究的缺陷,基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通过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对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揭示企业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绩效提高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国6省1市319个企业样本数据,运用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中间机制。整合能力通过提高组织变革和价值创造效率两个方面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间纽带将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企业的整合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开展商业模式创新,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研究揭示了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促进企业绩效提高的内在理论机制,打开了能力与绩效间关系的“黑箱”,对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时期,市场机制与政策机制呈现出共存性与互补性特征.本文以泛长三角地区农业龙头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导向、政策导向与农业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1)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政策导向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2)动态能力在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但在政策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市场导向与政策导向对农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结构差异性,市场导向程度高的企业长期绩效较好,政策导向程度高的企业短期绩效较好,具备双重导向的企业长短期绩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技术标准联盟是企业打破组织边界,从外部获取所需关键性资源进行标准创新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术界关于技术标准联盟的研究并不多,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联盟特性、动因和其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尚未有结合人际关系技能探究企业在创新战略中如何有效实施技术标准联盟行为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高层梯队理论和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将技术标准联盟行为、高管团队人际关系技能引入企业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机制中,构建以技术标准联盟行为为中介变量、高管团队人际关系技能为调节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熟悉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中高层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收集来自北京、广东和浙江等11个省市的电子与通信设备、汽车及轨道交通设备和生物制药等制造企业的366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 21.0和Amos 24.0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网络对技术标准联盟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标准联盟行为在企业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团队人际关系技能在企业创新网络与技术标准联盟行为之间起正向的调节作用,企业创新网络与高管团队人际关系技能的交互作用通过技术标准联盟行为间接影响技术创新绩效。通过探究技术标准联盟行为的中介作用,丰富了企业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路径的理论认识,拓展了技术标准联盟在创新领域的研究;引入高管团队人际关系技能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化了人际关系技能与创新网络和技术标准联盟行为的微观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网络、技术标准联盟和人际关系技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郝生宾  于渤  王瑜 《管理科学》2018,31(5):84-96
  产品创新对于新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关于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影响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对市场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路径和机理的深入探讨,不同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路径和机理是否存在差异仍未厘清,影响效应随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发生何种变化也并不明晰。另外,已有研究更多是针对成熟企业,缺乏以新创企业为对象的深入研究。         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探讨新创企业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以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为中介变量,以市场动荡性为调节变量,构建新创企业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采取大样本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45家新创企业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相对于反应型市场导向,先动型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均通过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先动型市场导向更依赖于技术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反应型市场导向更依赖于营销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市场动荡性在先动型市场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反应型市场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了市场导向和战略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从战略和能力层面拓展新创企业产品创新前因变量的研究;发现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中介效应以及市场动荡性的调节效应,揭示了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作用于产品创新绩效的内在路径和外在条件,深化了对新创企业产品创新实现路径的理论认识,为市场导向如何向产品创新转化提供了微观知识基础。同时,也为新创企业依据市场条件选择市场导向战略、配置相应战略能力,进而提升产品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建立供应链整合影响NPD绩效有调节的双通道中介模型。利用问卷调研得到的233家企业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供应链整合有助于提高NPD绩效,二元创新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动荡加强探索式创新在供应链整合与NPD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当技术动荡处于较高或较低程度时,供应链整合无法通过利用式创新提高NPD绩效。对双通道模型进行亚群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技术动荡的调节作用,在供应链整合与NPD绩效的关系中,探索式创新的中介作用都是显著的,且利用式创新的中介作用都变得不显著。本文结论在明晰供应链整合提高NPD绩效的中介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同时,对企业根据技术动荡情况,合理选择并使用技术创新模式,以借助供应链力量提高NPD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索能力与利用能力的有效整合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但是缺乏针对性研究。研究双元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在网络惯例调控下影响的差异。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技术创新网络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能力和适度的探索能力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除双元能力的整体水平外,双元能力的差异不平衡和交互均衡均有利于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与探索能力相反,网络惯例正向调节利用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双元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网络惯例的正向调控作用均得到验证。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指导企业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合作创新机会,获取更多的网络资源,进而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可供性理论,以2015-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挖掘方法衡量企业数字化水平,实证检验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探究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同时考虑环境竞争性对数字化水平与企业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化水平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可持续绩效;(2)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者都在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可持续绩效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竞争性在数字化水平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存在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在数字化水平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市场导向如何促进绩效的提升是企业和学者持续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全球化竞争和营销战略转型升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与外部企业的协同和合作关系达到市场导向目标。然而,已有研究缺少对于基于外包关系的协同能力的构成及其对企业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作用机理探讨。         针对以上研究缺陷,在物流外包背景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协同理论,并结合对典型企业的深度访谈,通过构建物流协同能力的测量维度,分析其对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作用,揭示市场导向和物流协同能力对促进企业提升绩效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国21个省市284个物流外包企业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物流协同能力的测量模型进行检验,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①物流协同能力由外部战略协同、外部管理协同、外部创新思维协同、外部创新行为协同和内部协同5个维度构成;②市场导向对物流协同能力的5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③物流协同能力中的外部战略协同和内部协同对企业的物流服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④外部创新思维协同对企业的市场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导向对物流服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物流协同能力中的3个维度实现,即外部战略协同、外部创新思维协同和内部协同是企业市场导向转化为绩效的内在重要变量。         构建并检验物流外包背景下企业物流协同能力的测量模型及其对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影响模型,揭示市场导向和物流协同能力共同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制,对于中国物流外包企业培养物流协同能力,特别是外部战略协同、外部创新思维协同和内部协同,充分发挥市场导向战略对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成为创新大国,拥有较大规模的创新数量,但还不是创新强国,创新质量水平较低。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的今天,研究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外贸出口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出口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与外贸出口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创新质量与外贸出口互动作用较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提升;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提升;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效率与水平。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和面板联立方程,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但也会抑制政府创新偏好,导致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发挥不够,引起创新效率损失;就综合作用效果而言,财政分权仍能够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与政府创新偏好的遮掩效应均存在区域差异。从综合作用来看,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财政分权能够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但在中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就作用机制而言,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在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同时,也会抑制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导致创新效率损失;而在西部地区,控制政府创新偏好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财政分权会降低政府对区域创新活动的过度干预,间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绩效:战略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基于397家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对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着重考察了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的内部匹配关系以及这两类创新行为与企业战略和环境的外部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两类创新行为分别对企业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两类创新行为之间的内部匹配对绩效无显著影响,两类创新行为与企业战略和环境竞争性的外部匹配关系对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contribution endorses the transactional trilog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 order to sugges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nemployment, labour 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Labour institutions are usually called into question in the debates on European unemployment. Although the advocates of the 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sis defend i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of unskilled worker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deregulation of the labour market may in fact generate losses of dynamic efficiency with respect to knowledge accumulation, the organisation of production and national capabilities of innovation.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on employment partly depends on the capabilities of firms and nations to initiate institutional learning, regarding bargaining, managerial and rationing transactions.  相似文献   

15.
集群企业创新来源、技术能力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学习.本文以浙江省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创新来源、技术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品创新来源和工艺创新来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并支持了技术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来源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晨  高山行 《管理科学》2017,30(2):16-26
 创新对于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和国家竞争优势塑造的重要作用得到理论和实践界的一致认可,但在技术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通过技术手段领先竞争者以维持企业增长和竞争力的可能性正在下降,非技术领域(如战略理念和管理实践)的创新正逐步成为企业竞争中更为关键的核心要素。但关于战略柔性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往往局限在技术创新领域,大量已有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战略柔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缺乏对非技术创新的探讨。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将战略柔性分为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两个维度,构建这两个维度与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两种非技术形式创新之间关系的整合性研究框架,探讨战略柔性对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影响的差异化路径关系、与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的因果路径关系,以及战略创新在战略柔性与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以303份中国制造业企业配对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7个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柔性对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均存在积极影响,战略创新能够促进管理创新的培育;战略柔性对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作用路径存在差异,即对战略创新通过直接路径施加影响,对管理创新除直接效应外,还存在以战略创新为中介的间接影响路径,即战略创新在战略柔性与管理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通过构建战略柔性对两种非技术创新的影响框架,呼吁增加对创新研究中非技术创新的关注,促进企业内部创新系统中战略创新与管理创新两种不同层面创新之间的双向理论融合,并为提高和重塑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提供关键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Bringing innovations to market is critical to industr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We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to enable innovations, and thus improve productivity. We hypothesize that a knowledge stock of process‐orient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crease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by leveraging traditional forms of capital and labor, and further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IT capital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We estimate these relationships using two broad panels of U.S. industries covering the periods 1987–1998 and 1998–2005. The results indicate qualified support for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R&D and IT investment in both periods.  相似文献   

18.
19.
知识原理、知识具体与企业知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知识成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源时,对知识所进行的分析和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从企业知识分类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知识原理和知识具体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分析了这两个概念在被企业运用过程中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指出知识原理与知识具体的转化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从创新治理的观点出发,具体分析了美国硅谷的创新网络及其历史形成,并有针对性地讨论了硅谷经验的若干公共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