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池大大作先生是现当代少有的宗教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出版的各类著作包括对话录,与其说是宗教作品,不如说是哲学经典更符合实际。倘若对池田大作的哲学思想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一个真正的“池田像”便难以获得显现;同时,如果将池田哲学等同于纯理性主义哲学,似亦很难把握池田思想的要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池田大作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对创价学会和池田大作个人的初步认识的时期;二是70年代中国各界对池田大作本人进一步了解的时期;三是八九十年代开始对池田大作著作进行译介的时期;四是新世纪以来至今迎来池田大作研究新局面的时期。中国的池田大作研究。在资料整理、专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研究领域广泛、内容深入、方法多样、紧密联系我国实际等特点。但也存在着重复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方论坛》2008,(6):F0002-F0002
今年是池田大作发表“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四十周年。四十年前的1968年,池田大作在中日关系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从对中日关系的历史分析及人类和平思想出发,顶住沉重的压力,发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以下简称《池田倡言》),对后来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先导的关键作用。池田大作因此先后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温家宝的接见。  相似文献   

4.
与"竹内鲁迅""丸山鲁迅"等日本"学院鲁迅"形象一样,"池田鲁迅"也是在战后日本时代语境中建构的日本鲁迅形象。一方面,池田大作对鲁迅的思想探究和价值传播一直紧贴战后日本变化的时代语境,并积极致力于发掘鲁迅之于当代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池田鲁迅"不同于日本的"学院鲁迅",它是日本鲁迅实用性研究的典范。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以后,池田大作在注重鲁迅"人性革命"思想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发掘鲁迅的文化交流意义和教育思想价值,并以鲁迅为媒介,推进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得鲁迅传播显示出强劲的活力,而"池田鲁迅"也成为鲁迅在海外传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汪鸿祥 《东方论坛》2008,(6):1-6,18
《池田倡言》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理论基础是池田大作和平思想,包括生命尊严、非暴力、共生的思想和世界民族主义的理念。《池田倡言》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容是提倡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还对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池田倡言》是富有远见、博识、勇气的倡言,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对于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和今后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池田大作的和平思想虽根源于佛教教义,但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的“仁者爱人”与池田的“以生命眼光”看人,均以“人”为中心,以“爱人”为旨归,提倡一种普遍的人类之爱。墨子的“兼爱非攻”与池田力主以实践的精神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凸显了东方思想家一脉相承的思想源流。而孔儒的忠恕之道与池田的人生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更彰显了以人道主义和平思想为基石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7.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9.
研究指出,《法意》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涉及社会科学很多方面,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严复译介《法意》,并写下大量按语,对原著思想进行评述,与孟德斯鸠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严复的译介及阐发,促使中国上下自我反省,寻求救国之道。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中西方的双向互动:孟德斯鸠的思想理论本身适合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而中国特定历史语境决定了需要像孟德斯鸠这样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类似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艾布拉姆斯的著作开始传入中国,其艺术理论“四要素”框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艾氏学术著作不断地译介,其批评理论也逐渐为学界所了解。因此,对艾布拉姆斯在国内近三十年的传播与接受进行关照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国内学者对艾氏展开研究,而且对国内文艺理论的建设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