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设计与构建适宜人居住、更让人乐于居住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在自由发展与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的诸种需求,应当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根本宗旨。但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凸显出诸如大肆破坏自然生态、恣意摧毁历史景观、盲目模仿外国风格、刻意追求视觉美观等不良倾向,导致“千城一面”之流弊,损害了让人乐于居住的城市环境应有的美学品格。我国城市环境设计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更新观念,正确理解城市现代化的内涵,科学地发掘我国古代城市设计思想与传统美学精神的价值,取其精华,为当前及未来所用,以设计和构建出真正让人乐于居住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验显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不合理地暴露在环境风险中,是推动"环境公正"运动发展的重要原因。处于快速转型的中国,是否面临环境风险在人群中不公正分配问题?基于北京、重庆和厦门三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影响的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环境风险在人群中的社会空间分配状况,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房产价值、农业户籍和居住在农村社区的居民,居住在距离大型垃圾处理单位3公里范围内的可能性和遭受的环境风险,高于高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拥有较高价值房产、非农户籍和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居民。低社会经济地位者不成比例地承担环境风险,使脆弱性再生产,以社会经济地位形塑风险地位,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环境立法和环境弱势群体补偿机制,促进并规范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在不停的发展,而城市建设的文明是否在前进?面临城市环境的艺术发展,设计者在个性与人权中抉择,同时肩负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美丽的城市需要自己的亮点,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更需要创新。设计师应当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体现设计对象具有的功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环境监测指标虽然涉及多个方面,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考虑居民对城市环境和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指标。选用绿色环境满意度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在全国8大区域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0个城市的11 689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环境满意度由高到低的城市排名依次为:昆明、成都、北京、上海、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兰州、广州;生活满意度由高到低的城市排名依次为:成都、哈尔滨、昆明、乌鲁木齐、北京、西安、上海、兰州、武汉、广州。不同人群在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体上来看:女性对环境和生活满意程度显著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对环境和生活的满意度越高;工人和农民的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最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对环境和生活的满意程度越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环境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汉族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少数民族;在某个城市居住时间越长,环境和生活满意度越高。总体而言,中国10城市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整体偏低,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10个城市中,昆明、成都的环境和生活满意度都靠前,兰州、广州的环境与生活满意度都靠后。  相似文献   

5.
近日,记者在长三角的某市住了几天。当地完整而又细致的环境绿化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丽洁净的城市广场;别致清新的街道小公园;花草处处的工厂区域……然而,来自一位在当地居住了十多年的打工者的言语却给笔者以很大震撼。据该打工者透露,该市城区的环境并不能算上好。城市的水质差,工厂污染依然很重,很多工厂的污水都是未经标准处理就排放到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趋于都市化,对自然的渴望表现得尤为强烈。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融合,是居住在高楼林立、工作压力繁重的城市人的内心热望。室内绿化不仅可以增添自然气息,美化生活环境,使人赏心悦目,情趣盎然,而且能净化空气,减轻污染,有利于身心健康。在我国,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绿化装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高昂的房价、严重的雾霾、拥堵的交通……问题每天都摆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面前.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会有强烈的幸福感. 然而,当你真的去询问周围生活的人"你幸福吗"?答案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从不同机构的不同调查来看,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幸福指数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497份辽宁省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采用mlogit模型分析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环境与其年老后的定居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环境越好,越倾向于年老后在城市定居;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质量和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年老后定居城市的概率上升;邻居类型对农民工年老后的定居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在县城务工的农民工比在省城务工的农民工更可能在年老后定居城市;与女性农民工相比,男性更偏向于年老后回农村居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年老后定居城市的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9.
论城镇景观建设和住宅社区规划的和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问题却不断加剧,如今,和谐悦目的景观环境日益成为当代都市人消费的新宠,“诗意地居住”让人怦然心动,景观及景观环境已从消费的附加升格为舒适型生活不可或缺的特殊消费品。在未来城镇景观建设和住宅社区规划中,必须以人为本,充分适应都市人住宅?肖费新的需求特点,建议更多的花园城市、园林社区和生态住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到了今天,人们不仅仅只满足于能遮风挡雨的初级居住需要而是逐渐的重视现实环境和对环境的设计要求。为此,如何更好的理解空间环境和空间的设计将会更好的为我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公关》2014,(3):74-75
正项目主体北辰·红星国际广场项目执行太立德仁公关广告传播集团项目简述:买房买得是贴心温馨的家的感觉,更要买舒适便捷的生活体验。市中心配套成熟,但居住环境相对嘈杂,郊区新城环境幽谧,但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成熟,入住后生活不便,怎样才能做到舒适便捷两全其美呢?红星地产秉承"做受人尊敬的综合体开发商"的价值理念,突破当下常规城市综合体单一的Shopping Mall模式,将"家居Mall"和"购物Mall"融为一体。通过业态融汇互补两种不同的客群类型,进一步提升居住和购物的体验度,从而对全龄层消费人群产生强大  相似文献   

12.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为社会环境存在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思想、精神具有一定的影响,20世纪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让前人未曾想象的音乐要素。这一些要素是否符合我们社会的需要,本文作了一定的思考。音乐不管在哪一个时期都应该体现那一个时期的精神,而时代精神来自于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生活方式变迁的情况下进行城市环境设施设计,应该深入分析生活方式的变迁对环境设施产生的影响,并利用基于群体文化学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实地研究,进而得出人们的真实需求、具体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并由此来指导环境设施设计。此外,还应从更广泛的背景上建立人-设施-环境-城市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15.
何树青 《今日南国》2007,(16):61-63
时光倒流20年,"万元户"人人艳羡。但今天,"万元户"差不多已成了低收入的代名词,年薪10万元的人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中坚力量,而年薪100万元的人大多来自各类赢利的经济实体的领导阶层和受益阶层。在不同的城市里,年薪1万元、10万元、100万元的人们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住环境的定量评价一直是一个困扰学术界的难点问题。本文在对城市居住环境影响因素及传统的居住环境评价方法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住宅出售价格与城市居住环境间的关系,探讨了利用住宅出售价格来定量评价城市居住环境水平的思想和方法。该方法应用经典Hedonic模型并对其进行变换,将住宅价格中与住宅本身相关,而与居住环境不相关的因素所决定的那部分价格分离出来,从而达到评价城市居住环境水平的目的。最后针对此种方法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几个可能的方向。此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和便于动态跟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新命题。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现状的考察,初步分析现在的问题,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切实改善提供依据。并介绍了日本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点,以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4老年人;;老年人设施;;居住环境;;人──环境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形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使许多城市公共环境艺术遭到破坏 ,城市失去个性和特色。 2 1世纪是一个以人为本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世纪 ,人们追求的是更精致的生活和全面的发展 ,因而发展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对于建设新型的城市社会生活至关重要。本文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定义、范围、设计、和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在创造新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同时要注意将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结合在一起。另外 ,还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环境、农业环境与城市环境是环境美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的人类生存环境。自然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农业生产是对自然的摹仿,因此,农业环境是准人工的自然环境;城市则是完全的人工环境。在城市,自然被排挤出去或只是作有限的点缀。后工业社会诞生的园林城市则是人工与自然相统一的环境。尽管园林城市也属于城市类型,但它实现了环境的自然性与人工性的和谐以及人性内在结构中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因而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生存环境。园林化是人工环境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云霞 《老友》2012,(4):31-31
山东威海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清新的空气和夏季凉爽的气候,成为老人们夏季休闲避暑的理想地。居住在这座城市华能社区的老人们。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活条件。小区依山傍海,绿树红瓦,环境幽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