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尔苏语言文字与尔苏人的族群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尔苏人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却存在两种族群认同表现。其中部分尔苏人认同国家把他们划入藏族,另一部分人认为尔苏人与藏族的差异较大,要求被承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认同表现除了用尔苏语与藏语的特征之外,还用尔苏人的沙巴图画文字和藏文经书来强调和支持各自的观点。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族群的重要文化内容,在尔苏人当中直接影响了族群认同的抉择。本文从人类学族群理论建构论的角度对这种族群认同分歧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凉山州北部地区尔苏藏族文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凉山州北部地区的藏族自称“尔苏”。居住在甘洛越西两个县的尔苏藏族约6800人。尔苏人没有严格意义的文字,有极少量的原始宗教传人“萨巴”使用萨巴文字,是比东巴文化还要古老的图画文字。尔苏藏族喜欢狩猎。所有的尔苏藏族民居几乎都有“三锅庄”,“三锅庄”是尔苏藏人由游牧民族过度到农耕民族留下的痕迹。脚犁、背架子、倍尔和连枷是尔苏人比较独特的劳动工具,其中,脚犁是凉北地区尔苏藏人独有的构思巧妙的劳动工具。尔苏藏人服饰独特,服装色调鲜亮,刺绣水平高超,尔苏人男女都要裹头帕。尔苏人实行火葬,有专门的坟山焚烧尸体。现在尔苏人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3.
尔苏藏族是藏彝走廊最早的土著人群之一,是藏族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尔苏藏族语言能力很强,除了母语尔苏语,还会说彝语和汉语,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双语、三语人。但是这种情况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后有较大改变,一是不少尔苏人搬迁到离县城更近的地方生活,二是尔苏人的生活与汉族、汉语的关系比彝族、彝语更密切,所以会讲彝语的尔苏藏族人呈明显下降趋势,三是尔苏青少年的母语能力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尔苏藏族仍保留着古老的原始占卜习俗,尔苏人称打卦为“什我”。尔苏人随时部可以打卦,任何事件任何东西都可以和卦象联系起来。有棍卦、绳卦、头帕卦、羊膀卦、猪脾卦、鸡头卦等.另外,尔苏萨巴。们世代相传一种图册,尔苏语叫“略玛识达”。萨巴借助于《略玛识达》测算日子和打卦、打卦,是原始宗教的范畴,是尔苏人大自然崇拜和山神崇拜的一种表象。二十世纪中叶以后,打卦占卜行为仅仅作为礼节性的行为,存在于待人接物之中。作为原始宗教的遗迹,它已经远离尔苏人民。  相似文献   

5.
甘洛的“西番”人彝族称“俄祖”,自称“僰尔子”或简称“尔苏”(以下均记作尔苏人)。由于各种原因,对其历史源流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现存的有关历史资料也只是片言只语。纵观历史,尔苏人活动区域属于历史上西南民族走廊地区。从汉武帝开辟西南地区以来,历代的中央王朝同地方政权拉锯征战于此一地区(如南诏、吐番和大理政权),尔苏人在夹缝中深受战乱和压迫之苦。然而今天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尔苏人仍顽强的保留着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6.
尔苏是使用尔苏方言的藏族支系。他们生活在四川省西南部。尔苏藏族的神话、故事、传说、寓言等,是尔苏藏族口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和研究课题组收集的口传文化,文章认为,藏族尔苏支系是个多元一体的亚族群。  相似文献   

7.
尔苏藏族的大自然崇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尔苏藏族的宗教信仰是原始宗教,他们崇尚大自然崇拜。崇拜上天,崇拜大自然当中的许多物体。他们崇拜杜鹃,崇拜白石。他们崇拜先祖,崇拜石神。他们崇拜大自然里的一切。尔苏人崇尚大自然,感恩山神的保佑和庇护,感谢祖宗留给了这一片富荫之地。大自然崇拜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敬畏大自然,崇尚山神崇尚大自然的文化传统,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尔苏藏族的大自然崇拜,促使尔苏人能够善待环境,善待大自然,他们尊重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和现当代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一致的。是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种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四川尔苏人族群认同的历史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尔苏人的族群认同分歧情况,并从人类学族群理论建构论的视角对这种认同分歧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历史记忆对于族群认同建构的影响,指出尔苏人的族群认同是分歧双方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主观认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甘洛县则拉乡磨房沟村藏族尔苏人使用一种他们特有的古老农具,汉名脚犁。脚犁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力学原 理,实现了省力高效,是尔苏藏族不可或缺的劳动工具。脚犁由犁刀和犁身两部分构成,犁刀是生铁铸件,犁身用选自山野的 自然弯曲的杂木加工而成。文章指出,一直以来文献上说的“犁后跟”均被误指,实际上犁后跟是犁肩的下部,与地面接触的充 当杠杆支点的部分。脚犁是则拉乡磨房沟村尔苏藏族远古时期农耕文化的遗存,具有极大的考古学价值和农业文化研究价  相似文献   

10.
尔苏藏族是散居在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藏族支系,甘洛县人口分布最为密集。尔苏藏族的宗教信仰、节庆习俗、传统舞蹈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但至今对其研究甚少,舞蹈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民俗学、人类学、舞蹈解剖学的角度对尔苏藏族舞蹈文化进行研究,主要对甘洛尔苏藏族较具特色的“打猎舞”“碰肩舞”以及婚庆舞蹈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绍兴地区的人称代词十分复杂,多的有三套,少的也有两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绍兴地区原本就有一套人称代词“侬、汝、渠”,后来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形成了“叠床架屋”现象;二是绍兴地区的人称复数词尾原本是数量短语“两个”,但随着“两个”的合音、弱化及语法化,逐渐和单数词尾“侬”发生了混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绍兴地区人称代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搜集整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本文结合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学院图书馆的工作实际,论述了进一步加强尔苏藏族文献资源的搜集保存、整理研究、开发利用等工作思路,对其抢救和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尔苏是生活在藏彝走廊东端的藏族支系。由于尔苏文化圈处于汉文化、藏文化和彝文化以及纳文化的交汇区,各种文化的辐射和叠加,形成了多元一体尔苏文化特色。在文化圈内,同一母题的民间故事随着地理区域的不同,产生了近藏趋藏、近彝趋彝、近汉趋汉的类型特征。民间故事的这种变异特征称为地理类型学特征。此外,尔苏民间故事还有民间信仰文化特征和家族性传承特征等。  相似文献   

14.
在多民族国家人民中,普遍同时存在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两种认同心理。一般而言,民族认同意指不同民族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的认可和赞同,而国家认同则指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认可和赞同。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统称,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在思想认识上厘清、理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努力实现我国各民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瀍水"是洛阳的一条河流名称,"瀍水"之"瀍"来源于古代洛阳的方言词语"廛"。"廛"产生于殷周社会变革之际,与"周公营洛"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关系密切,是西周发达的奴隶制社会的产物。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廛"由"一家之宅"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市场经济的最初形式——"廛式商业模式"。由"廛"引申而来的方言词"店、摊、坛、场"等在今天的河洛地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藏族是一个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在藏传佛教复杂的神灵谱系中存在着大量特色鲜明、地位显赫的女性神灵。千百年来,她们被藏族人民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神圣功能。以丰实的藏汉文资料为依据,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追溯藏传佛教女性观的思想渊源,并通过女性神灵信仰阐释藏传佛教中蕴含的复杂的女性主义文化内涵。从q-可以看出,这种女性主义文化理念对现实生活中藏族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民族"、"中华"以及"华夏"等概念的梳理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形成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多民族融合的、自发的过程。近代以后,在外来压力之下,又经历了一段自觉的过程。借鉴前苏联、美国的民族政策,"中国梦"要想实现,必须寻找共同价值指引,强大内在力量,即实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国族"的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