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下岗”后的心理调适■海山当今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行业出现大调整,导致一些“下岗”现象是难免的。“下岗”会打破当事人原来的心理状态、生理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失衡,这就要求当事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良好的适应力。不少人下岗以后心情不悦,在家这看不惯,那...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革给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任何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因家庭背景、受教育方式、社会新思潮、军地反差、军事院校特殊环境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军事院校青年学员,很多出现心理失衡、自卑、焦虑、抑郁、自闭、偏激等不良心理,抓好心理管理工作越来越显重要。本文从当前军事院校青年学员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着重阐述了做好学员心理管理的对策措施,强调了抓好学员心理管理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汪琳 《人才瞭望》2016,(6):42-42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从传统的管理者向现代的服务者进行转变,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因此就容易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失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突出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家庭,就业,养老等矛盾会随着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加重而日益突出。笔者对江西湖泽镇近五年的出生性别比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其成因,并给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人个性的塑造场”,父母是子女个性形成的首任和最重要的教师。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问题。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孩子心理现状较为复杂。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入手,深入研究班级单亲家庭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探索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引导这类学生更健康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激烈竞争的加剧,作为未来栋梁的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学习问题、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环境适应问题以及诸多不如人意带来的心理失衡而又无法摆脱的情形,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他们,对其认知情绪和行为给予正确导向,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吸引并想留住优秀教师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到薪酬的设计和福利待遇的问题.而更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却被管理当局忽视了。首先是心理因素。一般来讲,具有一定才华的教师,性格突出,个性特征明显,他们总是希望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而我们所制定的人才政策和激励政策。往往并没有充分重视这部分教师的心理感受,缺乏人性化,容易造成这部分教师的心理失衡。其次是人才自我价值因素。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社交需要、尊重需要、  相似文献   

9.
郑啸 《人才瞭望》2011,(9):70-70
国人对审丑有执拗的偏爱,前两年流行一个词"围观",围观什么?自然是袖了两手,伸长脖子,咧着嘴,为出风头者准备好哄笑和倒彩。俗谚说,枪打出头鸟。本来大家地位平等,均为中庸,你偏要爬到高处去,凭空比别人长出一截子,这怎不让他人心理失衡,进而拿白菜帮  相似文献   

10.
一、职场人士的"过劳"现象 "过劳"是指因工作时间过长或工作压力过大而呈现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状态.通常情况下,过劳者不仅会伴有失眠、健忘、头痛、胸闷等生理症状,而且还会伴有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丧失等心理症状,更为严重者甚至会精神崩溃或者猝死.  相似文献   

11.
雷俊 《人才开发》2011,(3):8-11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优势在人才,希望也在人才。未来5年,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会翻一番,对于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百万以上。而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过程中,更加将要面临国际贸易人才供需失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失衡,导致人类社会面临可怕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又会进一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威胁.因此我们只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毕业生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生会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本文分析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原因及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好的促进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在甘肃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集中在:办学条件的失衡和结构布局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和员工的心理纽带.它会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工作绩效和满意度。重视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员工与组织的情感纽带.以改善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提高绩效和满意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Robinson、Rousseaut等人的研究表明.心理契约违背现象经常发生.导致员工产生失落感.绩效降低、退出意识增强.甚至离职。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毕业生因其“特殊的身份”,使他们择业的心理压力更大,许多大学生择业时常会产生心理冲突、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为此,我们应从学校和学生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调试,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正一、心理暗示的内涵在课堂上,你也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学生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周围的人受到了该人的心理暗示。那么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  相似文献   

18.
激励失衡效应人的感受非常复杂,当得到的东西与预想的东西不一样时,我们会感到失望甚至愤怒。当得到的超过预期时,我们又会表现得高兴甚至兴奋。然而,得到时的高兴与失去时的失望,这一喜一悲的激励效果却是失衡的,通常情况下,负激励给人们带来的失望值要远远超过正激励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应用:企业要正确把握激励工作,一方面要注重激励过程的公正性,保证激励不偏不倚。另一方面要注重激励本身的公平性,使正、负激励相互对应。美国通用公司的考核比例为20:70:10,公司重奖20%的优秀员工,同时淘汰排名最后10%的员工,通过正、负激励的相互均衡,…  相似文献   

19.
太想赢,心态就会失衡。越怕失败,就会越怯场。要想做到不怯场,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把好"定稿关",因为只有定了稿,才会定心,才会有定力。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当众发言,应该说很多人都有怯场的经历。真正能在镜头和众目睽睽之下泰然自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者,必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多数人突然遇到比较正式的场合,要当众说话特别是像遇到竞职演讲这种特殊的说话形式时,  相似文献   

20.
王倩 《人才瞭望》2016,(6):240-24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格外重要。在我国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的心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为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针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本文就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对策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