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孝"文化是中国朝鲜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全球化以来长期承担无偿家庭照顾劳动的朝鲜族女性老年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照料服务困境。朝鲜族女性丧偶率高,寿命延长,慢性病缠身等现实使得她们更需要照料服务。然而,人口流动常态化、低生育率的少子化使照料服务人力资源匮乏;朝鲜族特有的语言、饮食习惯又使得她们难以入住各类养老院机构;上述种种现状使得朝鲜族老年女性处于照料服务缺失的困境状态。由于文化、性别分工、人口流动等因素,造成朝鲜族女性老年人在养老的照料服务方面既不同于朝鲜族男性老年人,也不同于汉族女性老年人,难以获得亲密的情感照顾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医疗照顾服务。在经济利益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第一目标的前提下,应强化年轻一代对朝鲜族老年女性的责任意识和关怀伦理意识,弘扬朝鲜族传统的孝道理念,促进朝鲜族社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1992年中韩建交后,朝鲜族跨国流动骤然升温,规模越来越大。朝鲜族凭借其跨界民族的优势,以探亲、劳务输出、涉外婚姻、出国留学等各种形式流往国外。毫无疑问,跨国人口流动群体在推动朝鲜族经济文化发展、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提高朝鲜族市场经济意识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与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正确估计和把握朝鲜族跨国人口流动现状及其社会效应对朝鲜族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朝鲜族女性的起名习俗深刻地印记着朝鲜族的文化观念 ,反映了植根于儒家思想土壤中的传统的女性观。这种女性观给现实生活中的朝鲜族女性以很大的礼教束缚 ,但在当时树立起那个时代的女性的人格理想。经过漫长岁月 ,她们伴随着苦歌和泪水 ,造就了朝鲜族的许多美风良俗 ,塑造出朝鲜族女性柔顺、娴静、温馨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选择朝鲜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珲春市敬信镇金塘屯为考察对象,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主要从朝鲜族农村女性外流的现状、特点、影响等方面,考察当今中国朝鲜族农村女性外流现象。并试图分析朝鲜族农村女性大量外流对其自身、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延边朝鲜族女性通过不同渠道出国打工,为赚取外汇、提高家庭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的、大量的女性外流引起了"光棍村"、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剧增等婚姻法律问题出现,给延边朝鲜族社会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合法的外流渠道,保障外流女性及时回归,稳定其婚姻关系,才能解决延边朝鲜族女性外流引起的婚姻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朝鲜民族以其特殊的人文历史和发展进程,孕育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朝鲜族女性作为创造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另一主角,在朝鲜族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朝鲜族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朝鲜族女性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朝鲜族女性被视为贤妻良母的代表,相夫教子的模范,能歌善舞的典型,勤劳智慧的化身,任劳任怨的楷模。在朝鲜族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朝鲜族女性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形成了朝鲜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8.
"老虎母亲"型故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著名民间故事。从故事分布状况看,汉族和朝鲜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都覆盖其全域;从故事的形式上看,汉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属于"惩治"型,朝鲜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则属于"日月由来"型;在文化意蕴上,汉族的故事体现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和善必胜恶的乐观精神,而朝鲜族的故事则表现出基于固有巫俗信仰的"神人相通"、"通神求生"的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9.
民族"寻根意识"是20世纪末中国朝鲜族小说最明显的意识倾向之一.本文通过朝鲜族小说描写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风俗习惯等,分析了朝鲜族小说所表现的民族"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黄埔军校任职和就读的朝鲜人和中国朝鲜族约有200余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志在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幸存的几名中国朝鲜族革命者千辛万苦来到了延边,并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成为延边地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骨干。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后,朝鲜对外贸易在中朝贸易和韩朝贸易的带动下快速增长,不仅缓和了朝鲜的经济危机,而且也形成了以用韩国贸易顺差填补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中、朝、韩三角经贸关系为特征的贸易结构。但是,中朝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一般贸易"的增加所带动,而韩朝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在政治利益的驱动下,以韩国对朝援助和投资的增加所带动。因此,朝鲜能否继续维持中、朝、韩三角经贸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中朝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郭锐  王箫轲 《国际论坛》2011,(2):65-70,81
海洋安全在韩国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对其"近海防御"为主的海洋安全战略进行了调整,海军军备发展更加注重"远洋作战"需求,并在"自主海防"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迅速成长为地区性海军强国,但也表现出统筹规划不足、结构不均衡、对外依赖过多等缺陷。韩国不断扩充海军军备并持续强化美韩军事同盟,对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了消极影响,也使中韩海洋权益争端面临着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范式分析一直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政府对外决策的思维方式。具体到朝鲜半岛,韩朝关系在过去六十多年的历史实践中伴随着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巨大变迁而跌宕起伏。对韩朝两国来说,实现民族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核心目标。冷战结束后,韩国在韩朝博弈格局中日益发挥着主导作用,韩国政府的对朝统一政策由于执政势力的政治理念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范式,塑造了不同的韩朝关系面貌。迄今,没有一种范式能够彻底解决制约双方关系发展的和平问题和统一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缓和双方的对立与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14.
论国际私法中的跛脚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对涉外婚姻成立要件的不同识别、不同准据法及确定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权的标准不同是产生跛脚婚姻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成因的跛脚婚姻,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疆支边妇女于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政治动员下进疆支边。依据生命历程理论,进疆支边和被组织安排的婚恋是支边妇女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生命事件和生命转折点。研究表明:组织安排婚恋方式真实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支边妇女的生命历程产生很大影响。支边妇女个体生命历程在社会历史、结构变迁中的嵌入性,被组织安排的婚恋的生命事件与其他生命事件的关联性,以及不同支边妇女与不同性别生命轨迹的差异性则是生命历程转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达洛维夫人》中的达洛维夫人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张爱玲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这两位女主人公,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但他们的经历与命运却惊人地相似。通过比较他们各自的婚姻、与周围人尤其是女性的关系、最后结局等,尝试对女性当时共同的、无法逃避的命运进行文化症候意义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外籍新娘”嫁入中国,“外籍新娘”出现在许多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学术界使用的“外籍新娘”、“跨国流动人口”、“外籍流动人口”等概念都不能准确描述因婚姻流入中国的外籍女性流而不动的情形。研究者将这类现象视为跨国婚姻或女性的跨国流动,但不能准确分析已经在中国长期定居的跨国婚姻女性人群的移民事实。笔者认为在跨国移民理论框架下认识中国的“外籍新娘”,她们已经具备了“国际移民”定义的基本特征。这些女性像所有移徙到世界任何国家的移民一样,是“跨国移民”。因相关移民法律政策缺失,这些来自亚洲国家的女性婚姻移民一直难以取得合法身份而滞留中国,成为事实上的“非正规移民”,对中国当前的移民政策提出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回顾了近年来韩国境内跨国结婚及离婚的发展趋势,并探究了这些结婚及离婚夫妻的社会人口统计学模式。具体运用了近期的微观调查研究结果以及结婚离婚注册在户的资料,检视了跨国婚姻中配偶之间的差异对于一段婚姻关系稳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外籍配偶的生育率亦为本文关注的焦点。研究结果显示跨国夫妇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正如国际开放性假说所指,从社会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韩国社会对韩国男性寻找外籍配偶持更开放和灵活的态度。现行假说认为跨国配偶的差异性将增加婚姻解体的风险以及缩短婚姻的寿命,但这样的假设似乎并不适用于韩国的跨国婚姻。研究同样发现外籍妻子的生育率相对韩国妻子较低。  相似文献   

19.
A村是位于中国广西边境地区大新县的一个村庄。该村村民主要是壮族,和越南邻村边民属于同一个民族。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中越关系改善以来,该村与越南邻村边民之间的跨国婚姻越来越多。特别是自1994年该村附近旅游开发以来,A村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吸引了更多的越南妇女嫁入该村。然而,这种必将越来越普遍的跨国婚姻,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有正常的婚姻登记,导致这群越南妇女难以取得中国国籍、户籍,最后导致这群嫁入中国、在中国生活并生儿育女的越南妇女成为“无国籍女人”,最终导致她们产生了社会身份认同的危机,这使她们无法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是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深刻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涉及个人生活、社会秩序乃至国家制度安排的重大社会改革,更是中国妇女人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婚姻法》颁布后,中央人民政府运用教育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从上至下开展了全国性的宣传、教育以及严惩犯罪行为的活动,积极健康的婚姻新风尚开始出现。《婚姻法》颁布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封建婚姻观念和诸多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少地区仍有一些消极落后的婚姻现象存在,甚至有不少妇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说明,现代婚姻制度的真正建立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