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代儒家类丛书的编纂大体经历了明初汇纂注疏、 正嘉自抒议论、 隆万浅说评点、 启祯儒经新 说四个阶段。 明代科举制度、 科举的主试文体、 举业文风等都影响着儒家类丛书的编纂, 使其形成了重视群 经总义、 注重指导举业文章、 遵从规定注本等特点。 儒经思想学术与科举制度之间的制衡和取舍, 决定了明 代儒家类丛书编纂的复杂性———阐说儒理又要兼顾功利, 秉承程朱也不回避阳明, 兼有经学和文学的性质、 学术与治道的功用。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是一部比世人喻为“亘古未有”、“中华文化总汇”、“天下第一书”的《四库全书》容量还多数百种著作的又一部特大型综合性丛书。这部丛书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1992年提出,国家领导赞同,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策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牵头。13位著名专家任顾问,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刘俊文和中华书局著名编审张忱石分别为正副总编纂,47名学者任编委,“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协助”,按经、史、子、集四分法的仿古分类体例编辑,于1997年编纂结束。积极研究《从书》的编纂,充分展示,吸收编纂成果,对社会有关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迎接西北大学百年校庆 ,学校决定编纂出版西大校史丛书 ,旨在全面系统反映西北大学的坎坷历程以及发展成就 ,弘扬西大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提高学校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提供爱国爱校教育的教材。校史丛书主要包括 :《西北大学校史稿》(上、下卷 )、《西北大学学人谱》(续编 )、《西北大学英才谱》、《西北大学大事记》(修订本 )、《紫藤园夜话》(续集 )。该项工作由校党委副书记朱开平主持 ,专门成立了丛书编委会 ,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编写工作于去年 1 0月启动。丛书编委会分别组织召开了各种形式座谈会 ,走访学校离…  相似文献   

4.
也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出版程千帆巩本栋最近,有关方面经过多方筹备,约请海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工作,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将清人摒弃于《四库全书》之外而仅存其目的六千多种书籍(据统计,今尚存四千余种)搜集整理成书。这不仅是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5.
清代广东所刻丛书众多。道光、成丰、同治、光绪四朝是辑刻丛书的鼎盛时期,而广州府是丛书辑刻的中心地。丛书可分官刻、私刻两种,辑刻者多为豪商巨富、官僚、文人。丛书既有汇刻也有专刊,尤以杂纂和经史类为发达。辑刻丛书的目的在于嘉惠士林、存学显说、传名后世、钞书自娱、敬教劝学。  相似文献   

6.
由李炳武担任总主编的《长安学丛书》第一批8卷约500万字,最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三秦出版社连袂推出。这套丛书将在几年之内出齐百卷,总共6000余万字,统揽自古至今有关长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立论创派,力求勾勒出“长安学”的基本轮廓。中国素有盛世修史、盛世修典、盛世修学的传统。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说得好,“每当澄明盛世,集饱学之士子,奉文化之圭臬,修宏图之巨制,稽古佑文,编纂成册,藏之馆阁,传之后世,几乎成为定制。”  相似文献   

7.
西学启蒙丛书是由受聘于中国海关的艾约瑟主持翻译的,丛书中的历史初级读本是当时对希腊史、罗马史、欧洲史及西方史学叙述最系统、最完整的史书。艾约瑟编纂的《西学略述》概述西学源流,详细论述了西方学术的发展及沿革。这几部书在晚清学界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成为沟通19世纪中外史学交流的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和史学变革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丛书起源于何时,哪部为处女之处,这是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丛书当源于春秋,孔子的<六经>是现存最早的丛书.  相似文献   

9.
丛书在我国形成较晚,形成初期并没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目录学书籍对其虽有相应著录,但大多认识不清、分类不当。丛书在目录学上地位的提高,是靠丛书自身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影响增强才取得的。在丛书地位的提高过程中,明代的祁承和晚清的张之洞都表现出不同凡俗的见识,是两位功不可没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丛书浩如烟海,门类繁多,自古以来,对丛书的派别与分类众说不一。本文从丛书编纂者的编辑旨意出发,以丛书的编纂特点为界限,将丛书分为四大派、两大类,并分别阐述了各派的编纂特色,各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陈云历来重视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综观陈云对我国古籍整理工作的贡献,表现在:第一,提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关系到子孙后代,是"国家长远的事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第二,建议重新设立直属国务院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并亲自物色人选,过问拨付经费问题;第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促成中央指示的发表,保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第四,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内行的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要求重视人才培养,解决了古籍整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古代书院藏书来源大致上有购置、赐书、出版和搜集几个途径,其中购置是其主要渠道,为了使藏书更好地服务于书院的师生,北京古代书院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藏书管理制度.北京古代书院藏书在培养人才、传播理学和保存文化典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13日至15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古籍数字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应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古籍数字化的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因此,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推动古籍数字化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古籍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刀两面"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分析影响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配备专门古籍书库、古籍再造以及古籍数字化等举措,促进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得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已完成的百万言的《徽州典籍文献综录》的基础上 ,对徽州典籍文献在徽学的学科建构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行了纲要性的理论阐发 ,认为徽州典籍文献是与徽州文书及地面文化遗存并列的徽学研究三大基础支柱之一。徽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必有待徽州典籍文献的进一步系统发掘整理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土族卷》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和严谨的结构,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土族地区流传的许多古籍、文书、口头文献等珍贵文化遗产,旨在使土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土族文化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元代理学家倪士毅绍其师业,撰述《四书辑释》,对宋元以来《四书》学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元至正元年,其书由建阳刘氏日新堂初刻;七年又由倪氏本人重订完成,未及刊行;明初坊间出现了与元代另一部著名的《四书》类著作——程复心《四书章图纂释》的合编本。明永乐中胡广等纂修《四书大全》,以《四书辑释》为蓝本,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明宣德、正统间,王逢、刘剡在明初合编本的基础上,访得倪氏重订本,又参照元人的其他《四书》类著作,编成一部集锦式的《四书》讲章——《四书通义》。基于对《四书辑释》成书、重订及刊刻的考察,旨在探究其背后的学术动因和学术思潮,及其所折射出的宋元以降《四书》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李秀娥 《南都学坛》2002,22(6):14-16
郑玄出生在东汉末年 ,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 ,他既深得古文经学派的精髓 ,又能超脱派别之见 ,兼采今文学派的优长 ,把今古文融为一体 ,遍注群经。郑玄整理图书的方法是 :备至多本 ,择善而从 ;审校舛讹 ,精心校勘 ;条理经书 ,普加注说 ;叙次篇目 ,重新写定 ;辨章六艺 ,阐明体用  相似文献   

19.
游记是游者的见闻纪录,是旅行者对异域文化体验的归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古至今,中国始终是韩国最为关注的大国,本文通过韩国古代和当代游记的比较,揭示不同时代韩国人的中国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韩国人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古人默默抄书功不可没。抄本书可保存和流传珍贵典籍 ,补正缺失 ,尤其是精善抄本 ,价值更高 ,倍受学人珍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