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国内外渤海文化研究现状 渤海国是7世纪末至10世纪初建立于中国东北及相邻地区的从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其全盛时期疆域包括中国东北大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和朝鲜北部地区,人口达300余万,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被誉为“海东盛国”。由于渤海国所在地区特殊的地理地位,关于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政权性质、历史归属等问题始终是韩、朝、日、俄等国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各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措施,我国“七五”计划确定了东、中、西部分别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地处承东联西,南北交流的重要区位,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有赖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旭华 《云梦学刊》2012,33(6):72-76
地区联动发展是区域间合作的高级形式之一,是介于区域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一种地区间合作安排。地区间联动发展通常以地缘邻近性为前提,合作制度化为保证,具有联动模式存在多样性、合作载体呈现项目化等基本特征。现阶段国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联动发展主要有三种实践模式——跨行政区共建产业园模式、山海协作模式、特别合作区模式。  相似文献   

4.
北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带来了草原民族的饮食习惯,肉食习俗开始在河洛地区社会风靡开来。南朝降人进入河洛地区也带来了南方的生活习惯,并对北魏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的饮食习俗在河洛地区仍然占据重要的份额,食用粟、菜,饮用酒类构成了河洛地区饮食文化的多样风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经修改过的洛桑管理学院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南京地区经济所呈现的优势和劣势,并初步判定了南京地区经济竞争力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竞争力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及知识经济理论对南京地区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南京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途径。本文认为南京地区经济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在产业方面,石化、汽车制造、机械和高科技产业较为发达;在资源方面,南京地区具有人力资源优势,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城市经济辐射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改革力度。我们认为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科技优势,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高,并在此过程中加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南京地区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经修改过的洛桑管理学院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南京地区经济所呈现的优势和劣执,并初步判定了南京地区经济竞争力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竞争力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及知识经济理论对南京地区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南京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途径。本文认为:南京地区经济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在产业方面,石化、汽车制造、机械和高科技产业较为发达:在资源方面,南京地区具有人力资源优势,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城市经济辐射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改革力度。我们认为: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科拄优势,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高,并在此过程中加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南京地区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文 《社会科学家》2000,15(1):86-90
岭南地区是古代铜鼓铸造和使用的主要地区之一,各类铜鼓都有发现。对铜鼓制作的过程、形状、时间,工艺过去研究得较少,本文对此作了略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区差距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这一点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GDP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的比较可以清醒地看出来。对地区差距,应当从辩证、历史、中外比较和全面等多角度去认识,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解决。从种种情况的分析看,我国地区差距总的走势是,到2005年前,东西部差距会继续拉大;到2010年前后,差距会开始缓解;到2020年至2030年,差距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  相似文献   

9.
和少英 《学术探索》2008,(4):137-139
《民族地区家族政治研究》一书,以民族地区家庭势力的政治影响作为研究选题,以民族地区的村落家庭为主要分析对象、基于对民族地区村落文化转型和民族政治发展的关注,探索了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与当下的家庭政治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总体上是良好的,大多数青少年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与非民族地区相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比非民族地区更良好,邻里关系一样良好,而同伴关系稍逊。民族地区青少年选择朋友比非民族地区更加感性。由此,我们应正确认识民族地区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水平,巩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改善并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同伴关系,推动民族地区青少年人际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做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冀南地区解放前历代交通状况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冀南地区1945年10月4日获得解放前的历代交通状况分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前、京汉铁路通车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1906—1937年)、日伪统治时期三个阶段作了考察,指出1906京汉铁路的通车是该地区交通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京汉铁路及大邯、邯武公路的建成对邯郸20世纪的复兴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贞 《东岳论丛》2012,(2):143-147
地区政治发生在一个由国家、地区和全球三个关联维度构成的脉络之中,与全球变化、地区建设以及国家发展密不可分。帝权具有无限扩张的特点,无论是地区内的帝权还是帝权独立于地区之外,都会对地区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地区特性和帝权是相互塑造的关系,本文从地区政治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地区和独立于地区的域外因素的相互作用问题,为分析西欧初期的一体化动因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地区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这种地区收入差距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地区收入差距既要从初次分配入手,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同时还要从再分配着手进行,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收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但是,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地区收入差距所起作用有限,甚至进一步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2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安全部门领导人贾努扎科夫说,不排除今年春季再次发生国际恐怖主义分子侵袭吉部分地区的可能,但那些企图入侵的匪徒将面临无情的打击。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说,贾努扎科夫在吉首都比什凯克表示,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宗教极端主义分子近两年来连续袭扰吉南部巴特肯地区,严重威胁吉和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目前吉各强力部门每天都要对巴特肯地区的局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地区民俗的调查,对研究该地区的社会变化规律以及对当地的文化传播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田野调查法”为主的基础上,加以问卷、访谈和对当地的民间文学作品的阅读,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现象作比较,可以清晰地发现大庆地区特有的民俗现象,有利于更合理地制定当地的民生政策,为大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贡献。婚姻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是一种整合性的社会力量,是人际关系中取得社会认同的基础方面。婚姻民俗文化不是停滞和守旧的代名词,更不应成为社会发展动力不足、不文明现象的替罪羊。婚姻民俗文化保护与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现代文化应在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活力,以便实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文采用地区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地区发展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计算30个地区1980、1985、1990、1994、1995年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指标和地区发展潜力指标,并进行了排序和分类。计算了地区发展差距指数,并对地区发展差距的变化趋势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论文提出了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选择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喜马拉雅地区是藏传佛教建筑分布最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不丹、锡金、印度大吉岭和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这些地区传统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很大一部分居民信仰藏传佛教。本文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佛教建筑的分布以及其建筑特征研究,从建筑史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建筑与该区域各种类型建筑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一战略的实施,对民族地区地方院校提出了新要求。民族地区地方院校要适应要求,发挥优势,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找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进而不断探索其合作模式,以期为民族地区地方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教育为本,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的发展。它对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发展落后的状况,加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实现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