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17日,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举行了"徐思益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新疆语言学界学者有50余人。中国语言学界的著名学者陈章太、胡明扬、于根元、王希杰、吴为章等为研讨会寄发来贺电和发言稿。徐思益教授受业于著名语言学家方光焘先生,1958年毕业后,主动到新疆工作,先后任新疆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理论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著作14部,主要代表著作有《描写语法学初探》、《语言学导论》、《语言学简明教程》、《徐思益语言学论文选》、《语言的接触与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对徐思益先生的著作《描写语法学初探》一书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重要的语言学观点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3.
要建立比较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体系 ,就应在正确的语言观的指导下重新认识语法学的研究对象。王希杰先生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贯穿到了语言研究的各个层次 ,并且拓展了语言研究中的“潜”层面 ,从而提出了“大语法学”的全新理论构架。王希杰先生还从语法非系统性的角度把语法理论体系的建构提升到了理性高度 ,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建立了科学的动静观。同时 ,王希杰先生还以科学的统一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统摄语法学理论体系 ,这些都为21世纪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发展、为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的建构开辟一条宏富之路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的现代化给语法研究提出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科学地描写本族语言,让语法理论如实地、精密地反映本族语言的内部结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运用比过去更为科学的方法来检验已有的语法理论。如果有经不起检验的,必须经过新的探索作出更正确的解释。这样才能使语法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和有所突破。在句法分析中,应该承认层次分析法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在层次分析法面前,原来被不少语法学者所确认的“兼语式”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对《新著国语文法》析句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首部系统地描写白话文的语法著作.作为一部传统语法学的代表著作,它与后来影响中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存在较大分歧.但是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中,这种分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面对包罗万象的语言世界,单一、静态的语法体系很难给予充分的描写和解释,而研究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也会对不同语法体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开创之作,是我国语法学史上继《马氏文通》之后的又一座丰碑。今天我们纪念这部著作出版六十周年,就是要继承先生的遗志,为促进汉语语法学的发展,为实现语法学科的现代化科学化而努力。说起语法学科的现代化、科学化,六十年来虽然道路坎坷,但是由于许多语法学者的艰苦工作,我们还是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就拿语法体系分歧的问题来说吧,这几年大家好象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一汉语语法的研究,是依靠模仿西方语法建立体系并形成宏大规模的。整部汉语语法学史.从《马氏文通》到《新著国语文法》乃至现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语法学著作,几乎全部抄袭西方语法学理论和体系,借助某种西方语言理论的框架和方法来描写汉语语法。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演绎研究。结果是完全掩盖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总结出的语法规则与汉族人的实际语文感受相距甚远。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演绎研究成了汉语语法学方法的第一个误区。如果说解放前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六次大规模方言调查还夹杂着历史语言学东西的话.那么解放…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论语言的起源》是一部长期被忽视的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卢梭表述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观,认为语言因表达情感而非表达思想才产生出来,并且语言和音乐、诗歌同源,而文字及语法的产生导致了语言的退化。卢梭的这个语言理论是他的浪漫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德里达对卢梭的这部著作做过一个著名的解读,以此来阐述他的解构主义方法,但是我们有理由来质疑他的解读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普通语法学需要一种句法符号,汉语句法符号只是其中之一。在句法符号的视野里,语言的生成是一个随时可以直观的过程。使用Tgl、Wzt和Jdl三个汉语句法符号,则描写出了语言生成的基本过程和句中的基本语法关系。  相似文献   

10.
1.序言 系统地描写语词的意义,这是现代汉语语义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种描写,过去已经取得不少成绩,特别是词汇学中关于词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从语言科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对语词意义还研究得很不够,系统描写语词意义结构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目前我们描写语词意义是采用以词解词的办法,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一套自足的“原始词”可以用来对其他语词下定义。由于以词解词所得出的语词定义一般说来总是互训的,循环的,而且语词数目极为庞大,又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所以这种办法不可能明确地描写出语词的意义结构。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要想形式化地描写语词意义结构,也碰到了这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