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文焯词籍校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之时词籍校勘开始兴盛,晚清四大家之一的郑文焯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认识到校词与校经史的差异,反对妄校与昧于裁决.在校勘过程中不仅关注字、词讹误,还着重考察词集名称与版本流传.他在校勘实践中又有诸多异于他人之处,如把校勘与评论结合,详细考证本事,依律校词,阐扬入声字,这也成为其词籍校勘的特色.郑文焯的词籍校勘实可为清季民初词籍校勘学的股肱.  相似文献   

2.
晚清四大家之一的郑文焯词学成就极高,其词学建树涉及批评理论、词律理论及词籍校勘理论.词学批评方面他继承常州派词学,而又有所拓展,主张清空寄托;词律上力纠词坛之偏,强调声律艺术与思想内容的结合;词籍校勘方面提出校词、实证与领悟相贯通等方法.郑文焯不仅在晚清民初词坛享有盛誉,在中国词学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于历代词选的批评,以此凸现陈廷焯的选本理念。并以其对清代朱彝尊《词综》和张惠言《词选》的批评为考察重点,分析其词学观念在前、后期的变化轨迹,以此折射出晚清时期浙西和常州两派词学渐趋合流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清季民初,词籍辑佚迅速兴起。针对前人辑佚词作来源少、真伪混杂、不注佚词出处、不辨版本源流的不足与弊端,赵万里将清儒考据学的优秀经验施之于词籍辑佚。他甄选古本、善本为辑佚底本,明辨辑佚来源“不注撰人”之体例,并且利用校勘、辨伪阙疑存真,制定了严谨的辑集体例,确立了“客观”的词籍辑佚范型,对之后的词籍辑佚及词籍整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而精于流略之学、反思清儒辑佚得失、坚守阙疑求真的精神以及得天独厚的观书条件是赵万里词籍辑佚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尊岳是现代词学大家,其杰出的词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学目录学上.他的词学目录学著作主要有三种:<词集提要><惜阴堂汇刻明词提要><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词集提要>在著录上仿<四库提要>之例,而较<四库提要>为详.在版本上赵尊岳多注明版本流传及版本的形态,品评时也多能发明词集之精义及指陈其利弊,著录中多附录原书之序跋、体例,同时对于词集的卷数分布也一一注明.<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阐述了他辑刻<明词汇刊>的动因、明词在词史上应占之地位、明词衰疲之因以及丛书体例.<惜阴堂汇刻明词提要>则反映了赵尊岳对明代个体词人的看法,其著录多能道出明词之精义,也可推翻明无词之说.  相似文献   

6.
清季民国词集校勘成果丰硕,《晚清民国词籍校勘研究》以具体文献文本为依据,细读详剖,对词集校勘做整体研究并做理论提升,同时对词集校勘值得商榷之处提出见解,这无疑对建构完整的词学体系富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大椿《百家词》校勘本为当今吴讷《百家词》之通行排印本。林氏对《百家词》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历史上第一次对《百家词》的编者、编辑及抄录时代、体例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述,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其校勘本身也使错漏百出的原抄本变成一个可以"披卷诵读"的版本。其缺失在于林本并未遵偱传统的词籍校勘法附列校记,在《百家词》校勘中,面对不同版本的异文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改定,并且存在大量的随意变改完全没有其他版本依据的文字,这既违背林氏自己初定的《校勘标准七例》,更大大失却吴讷《百家词》原貌,如用之校勘他本词集,则"殊不足据"。  相似文献   

8.
以声情为重要特征的词体,遭遇清代重压的政治局面获得了中兴之势.晚清民初,动荡的时局,飘零的心绪使大批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大潮下寄寓于词,结社而和,成为了清词复兴的重要标志.郑文焯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不仅主持参与了各地的词学结社活动,更通过提携社友、校勘词籍和发表词论的方式推动着南北方的词学建设,成为了晚清词坛一抹斑斓瑰丽的余晖.  相似文献   

9.
杜文澜是晚清著名词家,有《采香词》及词论著作《憩园词话》等,然学界对其研究甚 少。本文通过对杜氏词学活动的考索,讨论了杜文澜与吴中词派的关系、杜文澜的词学主张与创 作,并对其词史地位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其词学思想脱胎于常州词派。其词学论著《蕙风词话》在宗法取向、推尊词体、比兴寄托、意内言外诸词学持论方面,鲜明地体现出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梦窗词提要》的得失辨正,发现《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的编纂思想自成体系,涵容了汉学考证与宋学思辨之长,即以汉学实证方法考评词集版本与作家身世,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统观词人的交游网络与人格气节,以历史观念来观照词集的艺术价值与词史定位。在考量词人的人品与文品时,《总目》词集提要秉持“未以其人掩其文”的价值尺度,表现出超迈时代的开明通达的批评立场。   相似文献   

12.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词话则宣传宋词最力。  相似文献   

13.
冯延巳是五代时的词坛名家,他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词史上的地位也很重要。文章从冯延巳的生平及其词的考证、冯延巳词的艺术价值、冯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冯延巳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对冯延巳及其词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以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清康熙刻本《清平初选后集》是清初重要的词选集,尤其是研究云间词派的重要依据.宣统年间,此书改名为《词坛妙品》重印,研究者遂多以《词坛妙品》代替《清平初选后集》.实际上,《清平初选后集》具有独立的作用和价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词坛妙品》存在着诸多区别;二是其中的《姓氏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较为详细的云间词人名单;三是其中的《凡例》与田茂遇《叙》为研究云间词派创作和理论主张的嬗变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选本之盛是清代词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清人将词选本作为体现自己词学思想的工具,对词坛风气走向产生了重要作用。清代词学史上的词选大致有三种:宋人所选唐宋词选、新编历代词选、当代词选。清人对各种词选之于词坛创作风气的作用高度重视,将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工具和词学理论的载体。在清代词史上,几乎每一个流派的出现,每一种思潮的兴盛,都与相应的词选有关。词选是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形态,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叶嘉莹先生在词学探究中体现出较为鲜明的创新精神,在承继王国维、顾随等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她以自身心灵感发、生命体悟为基础,在中西文论互鉴中,对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析和较为系统的理论建构,提出“兴发感动”说,将词划分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对小词富有丰富潜能的原因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索,并将其美感特质归纳为“弱德之美”。叶先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对中国词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为选词底本,在力图保存底本基本面貌的基础上,通过例言即《蒿庵论词》整合选词与论词,在结构上起到关联和互补的作用;并阐发甄录本色的编选宗旨,以序次的调整和类组比较的方式勾勒出宋代词史的脉络,成为近代选本批评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一书作为词史型选本,它不仅完整地勾勒了唐宋词史的发展轮廓,而且明确提出并完善了唐宋词体派,体现了融通、宏大的文学史观与发展的学术眼光,并将滑稽派作为唐宋词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派进行了认定,为词选史上确立了以选为史、史选结合的词选范本。  相似文献   

19.
花间词内容题材丰富,其中一部分词作突破了温庭筠为代表的艳体词“代言”的藩篱,将传统诗歌的白描手法成功地运用到词体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这部分词作虽非花间词主流,但却开拓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宋代苏轼高举“以诗为词”大旗,进行词体革命提供了远程支援,从这个意义上,花间“别调”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作“以诗为词”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20.
《乐府指迷》从审美创造的艺术视界方面,为词的创作设定可供参照的价值标准和美学概念,并且从理论上相应规定了必须遵守的四个原则,它标志着南宋后期词话的较高水准,显示了词话这一批评样式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