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话语体现权利和意识形态.《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有关南海冲突的11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显示西方新闻报道渗透着对新闻话语权的操控,主要体现在语篇、标题、词语分类和对话性.西方主流媒体对华新闻报道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总是在语言形式上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使语言表述功能最终服务于文本.在解读新闻时,读者必须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把握媒体的政治意图.为了颠覆西方主流媒体对华负面报道,可以采用变译、改译和删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功能语言学将语言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即纯理功能.人们在交际时通过这三大纯理功能产生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每种意义都既有其非标记性的表达手段,又有标记性的表达方式.韩理德称前者为"一致式"表达,后者为"非一致式"表达,即语法隐喻表达方式.与三大纯理功能相关联的语法隐喻分别是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  相似文献   

3.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语篇连贯理论为基础,从语义关联性、主题关联性和语境关联性三方面探讨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分析得出,《乡愁》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以平行结构展开,该结构是促成语篇连贯的常见模式。本文旨在拓展当代诗歌语篇的认知研究,对发展与完善语篇连贯理论方面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隐喻是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概念隐喻常出现在经济危机报道中,尤其是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使得报道中对一些消极词汇的概念隐喻使用得比较频繁.在199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报道中,比较集中地使用了恶劣的天气现象、灾难、战争、疾病等消极意义来隐喻、描述经济危机中相类似的现象和遭受的打击.此类概念隐喻是通过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来实现对于抽象的经济概念、经济现象的通俗易懂的描述,其背后隐含着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倾向,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此类语篇.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系统功能理论,以《经济学人》两则新闻漫画为例,对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在多模态语篇意义构建过程中的互动进行了分析。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多模态语篇分析中系统功能视角与概念隐喻视角结合的可行性,对新闻漫画意义的解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在人们的语言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隐喻概念的系统性和概念域之间的互动赋予隐喻以语篇功能。以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为例,慨念隐喻的语篇功能主要有框架功能、衔接功能和表情功能。概念隐喻的语篇功能表明:将隐喻引入语篇阅读教学,能够促进读者对语篇全面把握,提高阅读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只要有语言和思维就会出现隐喻现象,所以隐喻会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经济语篇、股市报道和文学作品中。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尝试着分析英文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使用。英文语料来自China Daily中的经济语篇。统计发现,英文经济语篇中采用了大量隐喻,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隐喻是:经济运行是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视角出发,通过原文及其译文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概念语法隐喻对文学语篇英汉翻译的启示,同时,结合张谷若所译的《德伯家的苔丝》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概念语法隐喻对文学翻译有重要的启示:直译不顺时,译者宜借用概念语法隐喻手段,进行"去隐喻化"处理,在具体的翻译策略中体现为词类转换、信息的增加、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基本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经济类语篇常运用大量的概念隐喻来映射一些较为抽象的经济概念和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用大量英语实例分析了概念隐喻在英语经济类语篇中的三种表现形式:空间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阐述了它们的认知功能、语言学功能、修辞功能和社会功能等。为了使分析更具说服力,文中的英语例句均被翻译成汉语。概念隐喻不但为人们认知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使得英语经济类语篇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功能语法的迅速发展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传统的隐喻理论。语法隐喻广泛存在于科技语篇中,具有组织概念系统、重构经验、衔接和展开语篇等功能。本文分析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应用,并探索其在科技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9月7日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关于此次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观点各异。本文从美国的《纽约时报》和中国的《中国日报》这两个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权威报纸上重点摘取了自9月份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利用批评性语篇分析之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方法,对两份报纸上20多条新闻标题进行了具体定性分析,旨在发现隐藏在新闻语篇中的不同意识形态,揭示关于钓鱼岛事件报道的新闻语篇所反映的国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名词化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的一种-概念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名词化语法隐喻具有能使语篇客观化功能,增加语篇信息密度的功能以及语篇连贯功能.科技英语语篇具有客观,信息密度大和衔接连贯的特征.因此名词化语法隐喻应在科技语篇英译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更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笔者以语义学和语用学等相关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概念隐喻的有关的特点与功能,并得出如下结论: (1) 概念隐喻是隐性的知识系统,是一种社会规约性的文化价值取向.它与其派生的具体隐喻表达式构成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2) 概念隐喻与其派生的具体隐喻表达式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类型语与标记语之间的关系,前者蕴涵后者,后者预设前者.(3) 作为语用预设,概念隐喻具有很强的统领功能,它把相关的蕴涵意,即亚范畴,聚集其下,形成网络,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搭配、新的语块、新的意义和新的命题.更为重要的是,概念隐喻构建了新的概念系统和新的思维方式.(4) 作为隐性的知识系统,概念隐喻一般不明示在语篇中,而只隐含在它派生的蕴涵中.这些分布语篇中的蕴涵意义相互关联,相互照应,形成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出发,借鉴了费尔克拉夫的理论框架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以温家宝《弘扬世博理念,推动共同发展——在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为例,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其预设和语境,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了其及物性和情态,以考察温家宝如何通过语言外壳将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听众,从而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期提高读者的批评性阅读能力,增强其语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其中人际隐喻又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非一致式的实现方式,即语气隐喻。研究语气隐喻可以帮助分析人际关系和会话意义;应用于政治实践,可以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思路。解读政治语篇中的语气隐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交际双方的观点和态度,并加深读者对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批评性语篇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分析工具。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批评性语篇分析通过解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势关系。文章旨在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及其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论英语名物化隐喻的语篇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名物化隐喻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名物化隐喻定义的界定,提出并阐述了名物化隐喻在语篇中的五大功能,即语篇简练功能、语篇衔接功能、语篇客观功能、语篇正式功能和语篇生动功能。名物化隐喻的使用使得意思在语篇中的表达符合客观、严密、紧凑、合理、简练等的行文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人际隐喻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隐喻是指语气系统的非一致式体现.语气隐喻在广告语篇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广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其中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因简单易操作而在话语分析中被广泛引用。本文选取英美代表性媒体BBC和CNN对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两篇报道,运用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概念"模式,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相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证实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在自然灾害类新闻报道分析中的可行性,这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从而客观地认识媒体舆论。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每种功能的实现都有其语法隐喻形式。即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法隐喻有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其中,人际语法隐喻又可以分为语气语法隐喻和情态语法隐喻。本文研究的是情态语法隐喻。作者在提出情态隐喻的概念后,讨论了情态隐喻的类型,取向以及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